今年6月28日,国务院新闻办公室发布首部《中国与世界贸易组织》白皮书,全面介绍中国履行加入世界贸易组织承诺的实践,阐释中国参与多边贸易体制建设的原则立场和政策主张,阐明中国推进更高水平对外开放的愿景与行动。
每经记者 张怀水 每经编辑 赵桥
如果要问中国改革开放40年的历程中,有哪些难以磨灭的印记,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WTO)一定是其中之一。从2001年初冬的多哈到2018年仲夏的北京,17年,见证了中国成为多边贸易体制的积极参与者、坚定维护者和重要贡献者,并留下中国不断扩大开放与世界同行的时代印记。
今年6月28日,国务院新闻办公室发布首部《中国与世界贸易组织》白皮书,全面介绍中国履行加入世界贸易组织承诺的实践,阐释中国参与多边贸易体制建设的原则立场和政策主张,阐明中国推进更高水平对外开放的愿景与行动。
对于中国入世的过程,近日,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原所长陈凤英在接受《每日经济新闻》记者(以下简称NBD)专访时讲述了自己的经历和见解。除了在国际关系学院从事学术研究以外,她还是中央制定经济安全政策的主要咨询专家,曾参与中央财经工作小组、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主持的多项重大经济课题。
陈凤英 (受访者供图)
NBD:改革开放40年,在对外贸易与投资上也能找到清晰的缩影,能否谈一谈这些年我国对外贸易经历了哪些巨变?
陈凤英:我认为可以分为四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我们称为改革开放初期,即1978~1991年,可以算作是改革开放的1.0版本。这个阶段是探索式开放,从沿海地区开始,以设立经济特区的方式对外试探型的开放。我们以加工贸易为主,最主要的是解决吃饭和就业问题。
第二个阶段是1991~2001年,这是转型、高速发展的阶段。在高速发展中可以看到是建立在经济特区基础上的进一步开放。当时,我去经济特区调研,看到劳动密集型产品的同时,我们也能发现技术密集型和资本密集型的产品。
第三个阶段是以中国入世为标志,尤其是2001~2008年中国经济迅速发展,并开始真正利用国际市场。过去,我们是“引进来”,那时有大量的企业开始“走出去”,通过投资、并购等方式参与合作,中国企业在国外亮相的频率越来越高。
第四个阶段是十九大之后,我们把“坚持和平发展道路,坚持互利共赢开放战略”写进宪法,助推我国对外开放进入到新阶段。
NBD:在您看来,入世为中国经济发展提供了怎样的机遇?
陈凤英:入世助推经济发展,也倒逼制度的改革,中国加入WTO面临的最大问题是制度性改革。这首先体现在法律制度和规制上,中国遵守承诺,很快开展并完成了史上最大规模的清理法律法规的工作,法治观念更为深入人心。其次是政府职能转型,执政方式和理念的完善,“以人为本”、“服务市场和社会”和“市场化管理”等意识得到增强。
中国加入WTO之后最大的契机在于能够让企业深入融入国际分工,对外投资、利用外资的速度都在加快。外资进入后,又能倒逼国内企业改革,提升竞争力。
NBD:中国入世角色经历哪些转变?
陈凤英:我觉得中国入世17年来,经历了从合作者向推动者再向贡献者三个阶段的角色转变。首先,中国入世以后积极参与国际合作,在能源、气候、可持续发展等多个议题的会议上,都能看到中国身影。比如,中国推动巴厘岛会议的召开,参与21世纪新议程的商谈,包括服务贸易、信心技术等。所以,中国入世之后,迅速经历了从合作者向推动者的转变。
从推动者向贡献者的转变,最明显的标志是G20杭州峰会的召开,中国向全世界贡献了中国方案,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概念深入人心。其实,早在2013年习近平主席提出“一带一路”倡议开始,中国就已经由经济全球化的推动者向贡献者转变。我们不仅仅享受入世的好处,经济全球化带来的红利,更主动为全球经济发展搭建更好的平台。
NBD:您曾经说过,中国入世也付出了昂贵代价。如何理解这个观点?
陈凤英:当时关于全球化利弊、入世得失的争论非常激烈,中国在关贸总协定(GATT)和世贸组织门前,从“等待”到“进入”,也经历了十几年的漫长努力。入世之后,国内经济确实经历了飞速发展,但是,如何协调好“快步跑”和“稳步走”之间的平衡非常重要。中国经济飞速发展的同时,生态环境方面却没有得到足够重视,西方国家在这方面是有深刻教训的,中国经济发展不仅要跑得快,还要走得稳。
比如,中国对外投资在2017年之前增速非常高,当时企业出去是盲目出去,另一个就是向国外转移资产。所以,2017年以来,我国开始加强境外投资的真实性审查,“脱虚向实”频繁被提及。我认为这些都是教训和代价,当然这并不是坏事,相反,为未来中国经济的高质量发展提供了很好经验。
NBD:中国入世至今,您认为中国在履行扩大开放的承诺和行动上有没有出现新的变化和亮点?
陈凤英:我认为中国入世以来变化是巨大的。我们不仅履行入世的承诺,甚至超额完成许多任务。比如,服务业的开放。我们当时并没有签订条例,但是还是主动开放了。在某些领域,我们主动开放的行为甚至超过发达国家。比如,全球农产品的平均关税是60%,而我国目前的农产品平均关税是15.3%。所以,我想说的是,中国入世以后在履行和扩大开放的承诺上不断完善,亮点也非常多。
NBD:您能否结合您的经历,对比中国入世前后的某些变化?
陈凤英:在上世纪七八十年代,我去欧美做学术交流,通常是以学习为主,发言的机会并不多。外国专家对于中国的研究水平和研究进展也不是十分了解。
改革开放后,尤其是中国加入WTO后,外国人更加愿意去倾听中国声音。这种变化我想体现在各个领域。2018年世界500强企业排行榜上,中国出现了120家,说明中国企业不仅竞争力在不断提高,也越来越得到国际认可。
今年11月份,中国将举办首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世界上没有哪个国家主动举办过进口博览会。这一系列案例足以说明,中国的国际地位在提高,综合国力在壮大,而2001年入世无疑是一个重大的战略契机。
1本文为《每日经济新闻》原创作品。
2 未经《每日经济新闻》授权,不得以任何方式加以使用,包括但不限于转载、摘编、复制或建立镜像等,违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