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有改革开放,就没有苏宁的创立;没有改革开放的持续深入,就没有苏宁的今天。”在改革开放迎来40周年之际,苏宁控股集团董事长张近东在接受《每日经济新闻》记者专访时如是感慨。
每经记者 吴凡 每经编辑 赵桥
1990年,是中国改革开放的第十二个年头,大江南北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市场经济逐渐繁荣,就在这一年,27岁的张近东决定辞去事业单位的铁饭碗,拿着筹集的十万资金,在南京宁海路上租下了一家仅有200平方米门面,创立了苏宁,没有人会想到,这家经营面积不大的门店会取得今日的成就。
回首苏宁这段成长经历,从被竞争对手围追堵截,到转型时的迷茫阵痛,直至如今实现后发制人的超越,一方面,这证明了苏宁不是一家“墨守成规”的企业,也正因为有勇于变革的基因,苏宁才能从一个传统的家电零企业,逐步壮大成今日的互联网零售商巨头;而另一方面,改革开放的春风,也给苏宁的发展提供了肥沃的土壤。
“没有改革开放,就没有苏宁的创立;没有改革开放的持续深入,就没有苏宁的今天。”在改革开放迎来40周年之际,苏宁控股集团董事长张近东在接受《每日经济新闻》记者专访时如是感慨。
今年是改革开放40周年,国家已经发出了对外开放再扩大、深化改革再出发的新号角,张近东对此深刻体会,民营企业家赶上了一个好时代,要抓住机遇,将企业做大做强。
苏宁控股集团董事长张近东 (受访者供图)
NBD:民营企业作为改革开放的见证者、参与者,您认为改革开放为民营企业的发展提供了怎样的土壤?
张近东:改革开放为一代青年提供了广阔的舞台和无限的机遇。中国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小平同志的南巡讲话点燃了一批批有志青年的热情,创业的浪潮在当时风起云涌,正是在1990年,我拿着10万元正式“下海”,苏宁由此成立并逐步发展壮大。
民营企业发展到今天,离不开党和政府的支持,改革开放为民营企业的发展提供了广阔的空间,没有改革开放的春风,就没有今天民营企业丰硕的果实。所以现在的民营企业,应该珍惜来之不易的成功,珍惜改革开放的大好形势,要始终将自己企业的发展融入到国家民族的大发展中,将个人梦、企业梦、中国梦有机结合起来,最终实现共赢发展。
改革开放以后,国家政策和制度鼓励民营企业围绕转型加大投资,鼓励民营企业参与国有企业混合所有制改革,引导民营企业建立和完善现代企业制度,实现健康持续发展,从根本上破解了民营经济发展中存在的问题,补齐了民营经济弱小的短板。
NBD:今年是改革开放四十周年,苏宁也乘改革春风飞速发展,从南京到全国,再走向全球,您认为改革开放的推进与苏宁的发展,两者之间是一种怎样的关系?
张近东:没有改革开放,就没有苏宁的创立;没有改革开放的持续深入,就没有苏宁的今天。今年是改革开放40周年,国家已经发出了对外开放再扩大、深化改革再出发的新号角, 这既是时代的机遇,更是苏宁的机遇,民营企业家赶上了一个好时代,要坚定信心,抓住机遇,将企业做大做强。
中国依然是世界企业发展的最佳舞台,包括苏宁在内的众多企业正享受着改革开放带来的市场红利。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消费升级和智能技术正在重塑零售业,也在为苏宁发展带来新的历史机遇。当下中国零售业的发展,更是新技术、新模式、新业态层出不穷,苏宁也在大力发展智慧零售,线上保持高速增长,线下发起场景互联网革命,打造了苏宁极物、零售云门店等一系列新业态。
改革开放40年,苏宁不断顺应时代变化,包括消费者的变化和供求关系的变化,不断地进行模式创新,把一个非常传统的行业,逐渐做成一个高科技、现代服务业的水平。在全球范围内,形成了独特的模式和强有力的竞争力。
NBD:改革开放四十周年,您认为这个时代需要怎样的企业家精神?
张近东:坚守最初的创业精神。转型时期,企业要肯定已取得的成绩,但不能留恋过去的成功;要正视现实的问题,不能屈服于未来的挑战。转型是掌握新工具、获得新能力的学习过程,出现这样或那样的问题都是正常的,需要用时间换空间,这就更加需要我们要能够坚持坚守企业家的创业精神。
不忘初心。一定要想想看这个行业里面到底最本质的到底是什么?不管千变万化,也一定要把这些东西把握住了,我们这些年始终是把顾客服务作为零售最本质的东西,我们始终要关注老百姓在商品消费上面有什么变化,就是老百姓在购物行为上到底有什么变化,我们始终要围绕这个东西来做。
极具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说,“新时代是奋斗者的时代”,每一个人、每一个企业都是奋斗者,特别是民营企业家要进一步提升责任感、使命感。企业家不仅要成为企业创富的主体,更要成为造福于社会的主体,要立足社会需要创新创业,沿着国家的大政方针,积极推动经济转型、结构升级,为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贡献力量,义不容辞地参与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中来。
NBD:改革开放四十周年,也是中国零售业改革开放的四十周年,您认为目前零售业给您带来最直观的变化是什么?
张近东:改革开放之初,整个中国处于短缺经济的状态。经过40年的发展,中国已经进入到物质供应极大丰富的状态,98%以上的行业商品,都进入到供大于求、供过于求的这样一种局面,这个是我们感受到的一个最大的变化。
第二个就是技术渗透的变化,零售行业实际上一直以来都是传统的行业,技术门槛也比较低,但是后来随着规模化的发展,我们逐渐地开始把信息技术、IT技术应用到这个领域来。
第三个就是电子商务,电子商务从2003年第二次在中国崛起,对整个零售行业作为新的渠道模式,对传统实体零售、店内零售产生很大的分流和冲击;再到今天互联网本身又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这个阶段就是进入物联网、区块链和人工智能的新时代。
现在我们正在进入的物联网时代,目前从我们企业的发展来讲,可以说我们最大的特色就是不断地利用新技术来带动我们商业模式的创新,苏宁目前在做的就是把互联网技术和物联网技术应用到零售经营中,将数字化技术应用于各种零售场景,通过技术升级和服务升级,提高人们消费和生活品质。
NBD:苏宁是如何从最初零售业的“追随者”到如今的“引领者”?
张近东:苏宁通过“三个十年”和“三次创业”奠定了自己“引领者”的地位。
第一个十年—专业零售时代—一次创业(1990年-1999年),1990年12月26日,我拿着10万元自有资金,在南京宁海路租下一个200平方米的门面房,取名为苏宁家电,专营空调。
90年代,苏宁的主要竞对是资本雄厚的国营商场,包括南京当地的经纬空调等俗称的“四大家族”。苏宁在竞争中不断创新规则、超越对手,以“小舢板”打败“联合舰队”,成为市场上新的翘楚。
第二个十年—连锁发展时代—二次创业(2000年-2009年),还记得是2000年秋,那时候空调大战刚忙完,我召集了近百人进行了为期10天的封闭式会议。会后,苏宁宣布要在全国开调1500家家电连锁。这次会议做出连锁模式的决策,使苏宁一炮打响,从南京走向全国。
苏宁连锁最大的特色就是标准化复制,先有标准,然后才是连锁的扩张。加强执行力和控制力,成了苏宁兼顾扩张速度与单店效益的基础。截至2005年,苏宁的全国布局网络已全面铺开,“买电器,上苏宁”成为苏宁身上最为耀眼的标签。而在二次创业收官阶段,苏宁营收全面赶超对手,成为中国最大的连锁企业。
第三个十年—智慧零售时代—三次创业(2010年-至今),2009年,苏宁启动新一轮的互联网转型,通过 “+互联网”和“互联网+”,大力发展智慧零售模式。
2010年苏宁易购正式上线,2011年苏宁发布新十年规划,明确“科技苏宁、智慧服务”的战略目标。2013年,全面转型云商新模式,成立“一体两翼”三大总部。
而在2018年,苏宁确立了八大产业板块协同发展的格局,苏宁的历史就是一部不断创新超越竞争的历史,正式凭借着这三次大胆的“创业”和改革,使苏宁成为了今天中国零售行业的“引领者”和智慧零售的“开创者”。
NBD:苏宁成立28年以来历经三次转型,每一次都是主动拥抱变革,苏宁敢于“大胆”走自己路的原因是什么?
张近东:主要有四点,第一是当下对于很多中国企业来说,“变是找死、不变是等死”,转型之路不亚于一片沼泽地。因此,苏宁的转型在过去几年一直是外界关注的焦点。苏宁选择了在自己业绩最好的年份,主动陷入“转型焦虑症”,我的药方是拿起互联网向自己开炮。在一些人看来苏宁是“拽着自己的头发离开地球”,变革不可能成功。但是我有自己的战略定力,虽然苏宁创业前二十五年来有过三次主动变革,每次都伴随着巨大的争议,前两次我们获得了成功,第三次变革同样有信心。
第二,我认为“趋势取代优势是任何一个企业都逃脱不了的宿命”,因此苏宁的每一次转型都是“顺势而为”,是从“追随者”到“引领者”的必然选择。
第三,苏宁希望能够“引领行业”,这不是指不是在同行已有的基础上,或弯道超车,或奋力赶超,而是在没有参照样板可循的情形下,摸着石头过河的开拓性行业实验。苏宁有一股自发性的内生驱动力,这是一种企业外在量变、内在质变后的水到渠成,这种不断积聚的势能。
最后,用一段我在斯坦福大学的演讲中所说的一段话总结,一个没有前瞻性和大格局的企业,往往会在大变局中迷失方向,遭遇大溃败。很多企业之所以转型不成功,并非因为他没看到趋势,而是无法承受短期的诱惑和压力从而左右摇摆,瞻前顾后,不能用创业的决心去转型。放弃过去的成功很难,但有时不放弃就无法获得明天的成功。转型是掌握新工具、获得新能力的学习过程,出现这样或那样的问题都是正常的,需要用时间换空间,这就更需要我们要有坚持的精神。
1本文为《每日经济新闻》原创作品。
2 未经《每日经济新闻》授权,不得以任何方式加以使用,包括但不限于转载、摘编、复制或建立镜像等,违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