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经济新闻

    【粉巷财经】西北大学“吃螃蟹”

    2018-08-14 19:00
    记者:终南坤 编辑:刘琳

    动作要领最规范的战士,通常被叫做排头兵。这个词被应用于其他领域,也就有了各行各业的排头兵。从排头兵的姿态往往能看出整体的方向和趋势。

    近日,一向被认为是省属高校排头兵的西北大学发布了一条消息,引起了广泛关注。西大宣布,2018年新生将全面实行完全学分制改革,代表陕西向本科教学改革开了响亮的一枪

    逆水行舟,不进则退。由于历史的机缘,陕西高等教育资源丰富,坐拥众多重点学校,是毋庸置疑的高教重镇。

    而在市场经济的演进下,东西部发展差距变大,旧时计划经济的布局受到冲击。陕西高校常有人才流失之苦,就业不佳之殇。

    在中西部高校衰微的背景下,陕西高等教育重镇的传统优势该如何守住?重新燃起的完全学分制之火能否在陕西成燎原之势,解当下困局?人员与财力不占优势之下,改革又该向何处借力?

     

    吃螃蟹的人

    学分制于2004年进入陕西,取代了旧有的学年制,成为代表变革的力量。同时,也意味着计划经济思维将逐渐在教育领域退出,更适应市场经济的学分制成为新宠。

    学分制下,学生对课程有更多的自主选择权,学校也鼓励学生多接触不同的学科,诸如培养“国际化人才”“复合型人才”的口号火热一时。

    但受制于教师评价体系、学生考核办法、师资水平、软硬件资源等,也出现了一些颇为矛盾的现象。如,一些学校在招生宣传时称,学生入学后可自由调换专业,但转专业的要求却是成绩位于班级前列,与兴趣导向相背离。“穿新鞋走老路”的事时有发生。

    此后,呼吁本科教育改革、与国际接轨的声音日盛。

    2015年西北工业大学亦开始实行此项改革;2017年陕西省教育厅有召开完全学分制改革观摩会,会址即设在西工大。今年又在省属第一校的西大推行。

    众多尝试全面推开,改变陕西本科教育格局的愿望可见一斑。

     

    需要一支“杠杆”

    有人曾说,大学所能提供的功能要比预想大得多,院系设置上除了热门的经济管理学院、信息科技学院等热门专业外,还设有特色的“两院一厅”(即养老院、美容院与游戏厅)。话虽调侃,但也暴露出了目前本科教育的问题,“闲与散”成为一面写照。

    教育部长陈宝生在近期教育工作会议上称,需要给大学生“加压”。落实在教学实践中,这个压怎么加,是从外部加,还是调动大学生动力自我加压?

    后者当然是首选,内部打开要比外部打开好。

    要改变“闲与散”的局面,给大学生加好压,需要一根杠杆来撬动大学生的积极性。目前来看,这根杠杆被寄希望于完全学分制。

    毕业年限一刀切与低淘汰率是损害本科教育效率的两大因素。无论学生学好学坏只要成绩及格,四年大学便可顺利拿到双证,毕业率达到了95%以上,远远高出了美国的50%。

    在完全学分制下,毕业时间被设定为3——6年,如果接受程度好,达到考核要求,学生大可3年毕业。相应的如果学业不力,也有可能6年才毕业。

    毕业年限的改变实则给学生灌输了一种理念:大学教育不是大锅饭,也不再会有基础教育阶段老师“保姆式”的督促与看管,需要自己为自己负担起责任来,而这也更靠近市场经济的运行规则。

     

    问题与展望

    英美的优质高等教育享誉全球,证明了完全学分制的可行性。西学东用,使其在陕西的土壤上开出绚烂之花,成为振兴陕西高等教育的希望,尚有几朵乌云。

    早在2004年西安理工大学便开始实行完全学分制,2004——2012年间毕业的九届本科生中,4年学制的毕业生占到了96.7%。2016届毕业生中,提前毕业的仅有15人。

    弹性学制没能真正的“弹”起来。原因何在,不妨从相关主体利益的交错点做以窥探。

    现行评价体制下,大学老师的首要价值在于科研而非教学。课时费比起科研经费杯水车薪,与职称晋升挂钩的是课题与论文。因此,从个人收益上来讲,将精力放在课堂上是一件“费力不讨好的事”。

    对大学生来说高校还是一片“伊甸园”,在课堂吸引力下降的情况下,宽松的考核要求又不会使“放飞自我”受到惩罚。对于价值观正在形成阶段的大学生来说,这样的状况难以形成有效的自我约束。


    此时,一套与完全学分制相适应的配套制度调整就尤为重要。没要相关的配套制度做保障,就难以扫清改革的障碍,相关主体也难以发挥其应有的效能。

    诚然,陕西在高等教育存在着人力与财力等要素的劣势。但劣势并非意味着改革绝不可为,资源上的劣势还可以通过制度上的优势去弥补。将希望单单寄托在优质教学资源供给上的路子是难免呆板,制度优势也是生产力。

    无论如何,陕西本科教学改革这一枪是打出去了。成效如何,还需要让子弹再飞一会儿。或许在不少人眼里,大学教育是神秘神圣的,但改革需要做的就是揭开这神秘的面纱,让问题能够及时的暴露出来得到关注与解决。

    在全省每年近百所高校三十多万的毕业生走出学校的时候,能将多大比例的学生由人力资源转化成人力资本,这便是衡量陕系高等教育的价值标准。

     
     

    上一篇

    【粉巷财经】“一带一路”国际机构落户,西安迈出了很关键的一步

    下一篇

    【粉巷财经】西安人的“凉方”?



    分享成功
    每日经济新闻客户端
    一款点开就不想离开的财经APP 免费下载体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