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经记者 余佩颖 每经编辑 张 弩
上个周末,特朗普再次剑指哈雷,表态支持那些称要抵制哈雷产品的人,而这些人中还有哈雷曾经的死忠者。
“如果哈雷将生产移至海外,许多哈雷·戴维森的拥有者计划抵制该公司。棒极了!大多数公司都在朝着我们共同的目标前进,包括哈雷的竞争者。(将生产移至海外)一个非常糟糕的举动!美国很快就会有更好的公平竞争环境”。特朗普周日(8月12日)在其推特账号写道。
据美联社报道,上周末特朗普在其位于新泽西州贝德明斯特(Bedminister)的高尔夫俱乐部会见了数十名机车爱好者,他们都是“Bikers for Trump”的支持者,随后特朗普就在推特上发表了对他们抵制哈雷行为的支持。然而面对贸易冲突,哈雷并不是唯一 一家有意将生产移至海外的美国摩托制造商,其竞争对手印第安摩托(Indian Motorcycle)在两个月前也曾表示有意将部分生产转移至波兰。
早在6月,据CNBC报道,哈雷·戴维森成了在贸易冲突背景下“首举白旗”的企业。特朗普政府加征钢铝关税,作为反击性措施,欧盟决定在6月22日正式实施上调从美国进口摩托车关税的政策。根据这一政策,预计每辆从美国出口到欧盟的哈雷摩托车成本都将增加2200美元。哈雷在一份报告中表示,它不会提高零售或批发价格,但计划将更多的生产转移到海外。
消息一出,特朗普大怒,接连几日连发推特怒斥哈雷“举白旗”的行为,还警告哈雷“将受到前所未有的征税”。然而在这之前,特朗普还曾公开感谢哈雷“在美国进行生产”,并且对其他在美国以外地区进行生产的公司大加斥责。
当时哈雷戴维森的发言人普弗曾解释,“哈雷在美国销售的摩托车仍然继续在美国制造。全组装的哈雷摩托车出口到几个主要国际市场会产生税款和关税,通过消除这些税负,这些国外的生产基地能够提供更具竞争力的价格。”
然而部分哈雷的粉丝似乎对这一说法并不买账。8月4日~11日,第78届斯特吉斯摩托车拉力赛(Sturgis Motorcycle Rally)在美国南达科他州斯特吉斯(Sturgis)举办,赛事聚集了众多哈雷爱好者。“他们总是在宣传他们是美国制造的,所以我不认为他们应该这么做。”70岁的拉普因特先生对《纽约时报》记者说道,“他们很贪婪。”
但是在活动上也有人表示哈雷只是做了它该做的,在斯特吉斯一个出售特朗普纪念品的小摊上,受访者拉里·里奇(Larry Rich)表示,作为一名商人,特朗普应该明白,哈雷正在尽一切努力保持盈利。
“我认为他们正在做他们必须做的事情,这样才能在这场游戏中存活”,斯特吉斯的海狸酒吧和全国其他几家摩托车酒吧的老板Leslye Beaver向《纽约时报》记者说道。她还表示,哈雷和其他美国摩托车制造商正处于十字路口,因为他们的产品对美国的年轻人缺乏吸引力。她指出,贸易纠纷增加了原材料成本,阻碍了他们向欧洲出口的能力,而欧洲是一个增长的市场。
据《今日美国》(USA TODAY)6月30日报道,总部位于明尼苏达州的印第安摩托于6月29日表示,考虑到欧洲的关税,它正在考虑将一些摩托车的生产转移到国外。印第安摩托的表态就在哈雷戴维森宣布采取类似行动的几天之后提出,然而这与特朗普所言的“哈雷的竞争者”都将生产转移回美国的说法并不一致。
印第安摩托是美国第一家摩托车公司,曾在20世纪10年代成为全球最大的摩托车生产商,后于2011年被北极星工业收购。针对转移生产一事,该公司的发言人予以承认,表示公司可能会将部分生产从爱荷华州北部转移到波兰。
“没有什么是确定的。”北极星工业的发言人杰斯·罗杰斯(Jess Rogers)说道,“我们正在研究一系列的缓解计划。”罗杰斯表示欧盟的关税会导致成本的增加,但是拒绝进一步透露对其影响的程度。
特朗普对哈雷转移生产的做法大加斥责,认为哈雷没有担起振兴美国制造业的责任。美国联邦贸易委员会(Federal Trade Commission)有一份40页的文件,其中详细解释了“美国制造”(Made in USA)的定义。基本上,要获得该称号,产品必须是“全部或几乎全部”在美国州或领地制造,并且汽车、纺织品,毛皮和羊毛必须在销售点披露其在美国制造的部分。
然而这样的考量在现实中是否可行呢?
美国大学KOGOD商学院曾制定过一项指数,叫做“2016美国制造汽车指数”,该指数评估了在美国销售的汽车在美国制造的部分,将利润率、劳动力、研发场地等七大因素纳入考虑,以衡量在美国卖出一辆汽车究竟能够给美国经济带来多大益处。《每日经济新闻》记者查阅该研报发现,在受调查的样本中,没有任何一辆车是全部的美国制造,排名第一的是美国品牌别克昂科雷,有90%的部分为美国国内生产。
即使是同一家汽车公司,但是不同系列,其在美国生产的比重也存在较大差距。例如美国汽车品牌福特的F150,有85%的部分为美国制造,而野马在美国制造的部分就降至80%,Fusion系列更是只有49%的美国制造。显然,企业为寻求利益最大化而在全球寻找合适的零配件早已是趋势使然。
1本文为《每日经济新闻》原创作品。
2 未经《每日经济新闻》授权,不得以任何方式加以使用,包括但不限于转载、摘编、复制或建立镜像等,违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