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经济新闻

    视角 | 高铁拉来的城市

    每日经济新闻 2018-08-08 19:04

    8月1日,是中国高铁的十周年,同时,中国第一条高铁京津城际铁路也“十岁”了。当天,京津城铁收到了一份大礼——动车组列车全部更换为“复兴号”。十年间,京津城际铁路成为了往来京津两地旅客的出行首选。武清,从一个小县城,变成了繁华新城。今天(8月8日),往返于京津的“复兴号”,更将实现时速350公里运行,票价不变但运行时间压缩至30分钟。 “睡在武清,梦在北京”,将为更多“北漂”提供逐梦的可能。

    每经记者 黄名扬    每经编辑 杨欢

    图片出处:摄图网

    高铁很快,但真快到能拉来一座城吗?

    天津武清,正是这样一个活生生的“样本”。

    8月1日,是中国高铁的十周年,同时,中国第一条高铁京津城际铁路也“十岁”了。当天,京津城铁收到了一份大礼——动车组列车全部更换为“复兴号”。

    十年间,京津城际铁路成为了往来京津两地旅客的出行首选。武清,从一个小县城,变成了繁华新城。

    今天(8月8日),往返于京津的“复兴号”,更将实现时速350公里运行,票价不变但运行时间压缩至30分钟。 “睡在武清,梦在北京”,将为更多“北漂”提供逐梦的可能。

    高铁的发展,催生了武清这座“高铁拉来的新城”,更促成了整个中国的城市格局之变。

    01

    在百度贴吧的天津目录下,有一个“武清吧”。简介一栏不大不小的几个字,写着“武清人网上的家”。

    “武清高铁附近求租两居”、“武清某某楼盘如何”、“武清装修哪家比较好”……稍往下滑,这个武清人“网上的家”,充斥着各式各样“都市主题”的发帖,与任何一个都市白领聚集的城市俨然并无二致。城叔甚至发现了,昨天最新的一个网帖中,发帖人还用镜头记录了双城通勤“北漂们”的众生百相。

    京津城铁未开通前的武清,大概长什么样呢?

    网帖列表的最后几页,一则“猜测世界杯”帖子的发帖时间,显示这已经可以追溯到12年前。彼时,意大利国足还不知道,自己将举起2006年德国世界杯的大力神杯;天津的小县城武清,还全然不知两年后将开通的京津城铁,将使自己发生怎样翻天覆地的变化。

    “吧龄”显示为13.4年的网友,还在发帖恭喜着武清的“地毯之乡”崔黄口镇,成为“全国地毯编织第一强镇”。另一个“吧龄”13年的网友,则请教着“从北京坐什么车到天津最快?”最顶上的一条回复,是简短的两个字:大巴。

    一天只有几趟城际的大巴,意味着什么?

    除了两个多小时的行程和一路的颠簸,更意味着漫长的发车间隔和焦人的等待……异地通勤?仿佛天方夜谭。

    02

    高起的钟塔、拱券、高山、房顶上与圣母百花大教堂颜色、质感皆相近的瓦……武清站,京津城际铁路的一座中间站,惹人眼球的仿新古典主义建筑处处彰示着一个信息——如今的武清,早已今非昔比。

    京津城铁以“大运量、高密度、公交化”的运输组织模式,大大拉近了北京和天津之间的距离。拥有众多杂糅的意式建筑、充斥着各色品牌的武清“佛罗伦萨小镇”,因此吸引了无数观光者和“血拼者”;半小时的运行时间,更是深刻改变了两地居民的工作和生活。

    图片出处:摄图网

    两地通勤,从不现实,成为了现实。

    家住北京的李聪曾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他因工作需要每周往返于北京、天津两地, “之前花的时间较多,一般单程需2个多小时。有了高铁之后大大提速,节省了三分之二的时间,乘车的体验感相当不错。”

    刚刚毕业三年,在北京国贸工作的王鑫则说,过去他连昌平的房价都不敢企及,那里和他公司之间的通勤时间大约为两小时。每天六点起床、长时间通勤、永远买不起一套房,初出茅庐的他却差点心灰意冷地成为“逃离北上广”的一员。如今,他住在近百公里外的武清,每天城铁加地铁只需要一个小时,“北漂”逐梦更有信心了。

    不仅是上班通勤,异地养老也因高铁而成为可能。

    “一碗汤的距离,一盏茶的时间”,这是清华大学建筑学专业研究生何文轩,在四年前所做的一个武清医养结合住区设计项目汇报中的一句话。当时项目的目标人群,正是京津两地计划为老人养老置业的人群。

    相隔近百公里的两地,怎么会是“一碗汤的距离”呢?

    他回忆道,当时去武清做实地地段调研时,当地已经有了看上去不逊于北京的崭新又豪华的医院。不仅相关配套到位,更重要的是,当时的京津高铁早已实现三十余分钟的行程时间。在他看来,“一盏茶的时间”,实在是再贴切不过了。

    可以说,正是如上的“交通可能性”,才成就了今天的武清。

    03

    武清,不仅仅是一个样本般的飞跃,还是众多类似城市的缩影,更可能是很多城市的未来。

    对它本身来说,高铁带来的变化,绝不仅是武清房价的上涨,或是催生了其大力吸引京津冀区域人才的武清“人才政策20条”。更大的样本意义在于——这是一个高铁带来的城市崛起和区域的重塑。

    十年来,经停武清的列车,由最初的8对增至现在的23对;武清站的日均发送旅客,由2008年366人次,增加至目前的日均一万余人次。

    2012年,武清接待游客量不足200万人;到2017年底,其全年接待游客数量递增到1880万人;旅游收入由当时不到1个亿,直接增长到2017年90个亿。

    总体来看,其经济总量,从2007年的165亿元,增长至2017年的1161亿元,翻了整整7倍。

    正如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国际经济部综合研究室主任、研究员罗雨泽曾说的,交通运输技术进步,使交通运输成本下降、效率提升。“海强陆弱”格局有望因此改善、区域间产业布局得到优化。“高铁的到来,扩展了人们的生活半径”,西南交通大学校长徐飞在谈到高铁十年的“收获”时也发出感慨。

    北京的许多白领,如今已选择在武清置业,通过高铁实现30分钟异地通勤;

    上海的许多白领,如今已选择在江苏昆山置业,通过高铁实现20分钟异地通勤;

    广州的许多白领,如今选择在佛山置业,通过高铁实现20分钟异地通勤。

    这,就是高铁带来的改变,而下一个十年,“高铁拉来的新城”,又会是哪里?

    版权声明

    1本文为《每日经济新闻》原创作品。

    2 未经《每日经济新闻》授权,不得以任何方式加以使用,包括但不限于转载、摘编、复制或建立镜像等,违者必究。

    上一篇

    数读 | 总说“逃离北上广深”,逃了还能去哪?

    下一篇

    推动公募基金参与个人税收递延型养老账户,基民有多大受益?



    分享成功
    每日经济新闻客户端
    一款点开就不想离开的财经APP 免费下载体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