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功胜指出,债券市场的违约也是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信用风险释放的自然反应和正常现象。无论任何一个市场,平时有一些小的风险释放,成为一个大的风险概念就比较低。
每经记者 张寿林 每经编辑 姚祥云
7月3日,央行副行长潘功胜在在债券通周年论坛上表示,2017年末中国债券市场的规模在全球位列第三。到今年5月末,中国债券市场是78.6万亿人民币。
中国债券市场产品不断创新,主要品种包括政府类债券,金融债券和公司信用类债券,政府的债券占36%,金融债券占36%,公司信用类债券占到22%。
潘功胜透露,接下来将从对内、对外两个维度,继续推动债券市场基础设施的互联互通。
中国债券市场的流动性近年来不断提升,从交易规模来看,2017年银行间债券市场成交720万亿,从2014-2017年年均增长幅度是46%。
潘功胜介绍,目前银行间债券市场的各类投资者一共是2.3万家,从投资者的数量来看,占比位于前3位的分别是集合类投资者、银行类金融机构和境外机构,从投资者持债的数量来看,占比位于前2位的是银行类金融机构和集合类投资者。
近期,关于债券市场的违约问题引起了社会关注。潘功胜介绍,2018年前5个月有12家企业,19只债券违约,其中有5家企业是以前年度违约,今年新发生违约的企业数是7家。这个数和去年同期比稍微有点增加,但是今年债券违约的频次和过去两年比,没有发现有什么特别的异常。到5月末违约金额占整个公司信用债0.39%,明显低于中国商业银行的不良贷款率1.74%,也明显低于国际债券市场违约率水平1.2%-2.08%。潘功胜强调,要客观的、冷静地来看待问题。
潘功胜指出,债券市场的违约也是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信用风险释放的自然反应和正常现象。无论任何一个市场,平时有一些小的风险释放,成为一个大的风险概念就比较低。如果说没有一些小的风险释放,它很有可能就积存一个大的风险。
对于接下来发展,潘功胜透露,将从对内、对外两个维度,继续推动债券市场基础设施的互联互通。一方面对外推动境内基础设施与其他地区和国家基础设施的互联互通,扩大覆盖的范围。第二在对内方面是推动境内托管机构等基础设施之间的互联互通。将持续加强债券市场流动性建设,包括完善做市商制度,推动集中清算安排,优化交易机制等等,不断拓宽债券市场的深度和广度。
在债券市场对外开放方面,潘功胜介绍,中国内地债券市场对外开放一直在两个维度上推进。一是境外机构在华发行熊猫债,二是境外机构投资中国的债券市场。在熊猫债发展维度上,熊猫债境外主体在中国发行的熊猫债不断丰富,有政府类机构、国际开发机构和金融机构、非金融类企业,到2018年5月末,银行间债券市场一共发行1600多亿元的熊猫债。
在境外投资者投资中国债券市场维度上,近年来中国不断推动开放,完善渠道,进一步便利境外投资者投资中国的债券市场,无论是目前的QFII和RQFII直接进入大陆市场,还是通过债券通来发债,这些年来一直在不断完善这样一些渠道的安排,放松市场准入管理,扩大投资者范围,取消限制,丰富风险对冲工具,便利跨境资金的汇兑等等,在这些方面都进行了较大幅度的调整。
《每日经济新闻》记者还注意到,至“债券通”开通一周年之际,“债券通”报价机构已更新至34家,总体来看,比去年同期多14家。去年开通时为20家。
1本文为《每日经济新闻》原创作品。
2 未经《每日经济新闻》授权,不得以任何方式加以使用,包括但不限于转载、摘编、复制或建立镜像等,违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