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经济新闻

    CWT INT'L(00521.HK)售联营附属及公司股权 收益2.8亿元

    每日经济新闻 2018-06-26 00:04

    6月24日晚间,港股上市公司CWT INT'L公告称,公司拟以共计3亿港元的代价,出售所持ARA-CWT Trust Management Limited 40%股份和Cache Property Management Pte. Ltd.60%股份。

    每经记者 吴泽鹏    每经编辑 赵桥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6月24日晚间,CWT INT'L(00521,HK)发布公告称,公司拟以共计3亿港元的代价,出售所持ARA-CWT Trust Management Limited (以下简称ARA-CWT)40%股份和Cache Property Management Pte. Ltd.(以下简称Cache Property)60%股份。出售完成后,上述两家公司将不再为CWT INT'L的联营公司和附属公司。

    《每日经济新闻》记者注意到,CWT INT'L前身为海航实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海航实业股份),2017年9月,海航实业股份收购新加坡物流巨擘CWT集团,并更名为CWT INT'L。也因这次收购,ARA-CWT和Cache Property两家公司被CWT INT'L收入囊中。这两家公司分别从事提供金融服务和物业管理业务。

    值得注意的是,彼时的收购事项被戏称为“蛇吞象”,而巨额收购资金也让上市公司债台高筑,负债比率由2016年末的10%骤升到2017年末的48.6%。CWT INT'L在年报中表示,除非公司可通过再融资或其他安排获得充足现金来源,否则其将无法于收购事项借款到期时悉数偿还。

    剥离原CWT集团部分资产

    公告显示,CWT INT'L间接全资附属公司CWT SG拟向ARA出售ARA-CWT40%股份,代价为1.685亿港元;间接全资附属公司CWEPL拟向APM出售Cache Property60%股份,代价为1.315亿港元。出售完成后,CWT INT'L将不再持有上述两家公司中的任何权益。

    记者注意到,被出售的ARA-CWT和Cache Property两家公司,原为新加坡大型物流公司CWT集团的联营公司和附属公司。2017年9月,时仍为原名的海航实业股份收购CWT集团全部股权,顺理成章将上述两家公司纳入麾下。

    彼时的收购报告显示,Cache Property主要从事凯诗物流信托的物业管理,后者为CWT集团拥有60%物业管理权的房地产投资信托机构,而ARA-CWT主要向凯诗物流信托提供信托及资产管理服务。

    资料显示,交易对手ARA及APM均为主要从事房地产管理业务的投资控股公司,其中APM原已持有Cache Property40%的股份。2017年,ARA-CWT和Cache Property分别实现税前利润2412.73万港元和2167.73万港元。

    CWT INT'L在公告中称,出售事项能够精简公司业务,并将可用资源投放于能为公司股东带来更丰厚回报的业务。

    收购致负债率飙升

    在收购CWT集团之前,海航实业股份主要从事体育及休闲相关设施营运和物业投资;而CWT集团则在1970年于新加坡注册成立,1993年于新加坡交易所上市,为新加坡和国际客户提供物流服务、商品贸易、工程服务及金融服务。

    2016年,CWT集团实现税前净利润5.76亿港元,而海航实业股份则亏损2190万港元;截至2016年年末,CWT集团未经审核综合资产净值为49.72亿港元,而海航实业股份经审核综合资产净值仅为37.39亿港元。或因此关系,这笔收购被戏称“蛇吞象”。

    2017年9月,海航实业股份耗81亿港元溢价收购CWT集团全部股份。彼时,海航实业股份称收购有助于公司同时投身于分布全球的物流、工程、金融服务及商品贸易业务,为在“一带一路”倡议下未来的业务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2017年11月,海航实业股份更名为CWT INT'L。

    收购不失为提振业绩的“良方”,2017年,CWT INT'L顺利扭亏为盈,拥有人应占利润为2.04亿港元,公司称主要由于收购CWT集团时确认议价收购收益3.27亿港元,以及CWT集团并表后贡献利润约1.07亿港元。

    然而,巨额收购代价让CWT INT'L背负了巨大债务。公司历史公告显示,为完成对CWT集团的收购,CWT INT'L对外筹得借款43.25亿港元。截至2017年年末,CWT INT'L拥有93.84亿港元债务,负债比率由2016年的10%提升到48.6%

    CWT INT'L董事会曾在年报中表示,除非公司可通过再融资或其他安排获得充足现金来源,否则其将无法于收购事项借款到期时悉数偿还,认为该情况表示存在重大不确定性,可能对公司可继续以持续方式经营之能力构成重大疑问。值得一提的是,CWT INT'L 曾承诺在2018年5月偿还23.13亿港元的部分收购事项借款,但未见公司披露。

    6月25日下午,记者就相关问题致电CWT INT'L,沟通后发去采访邮件,随后接到自称为 CWT INT'L 公关公司人员的回复电话,称对于邮件相关问题不进行回应。

    (实习生王帆对本文有贡献)

    版权声明

    1本文为《每日经济新闻》原创作品。

    2 未经《每日经济新闻》授权,不得以任何方式加以使用,包括但不限于转载、摘编、复制或建立镜像等,违者必究。

    上一篇

    振东制药欲10亿甩亏损包袱 拟剥离子公司仍存关联债务

    下一篇

    众兴菌业业绩“变脸”:金针菇价格创多年新低 整个行业供大于求



    分享成功
    每日经济新闻客户端
    一款点开就不想离开的财经APP 免费下载体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