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经济新闻

    一个实习机会标价5万!有学生心急想做金融精英,被这些人盯上了

    每日经济新闻 2018-05-29 15:01

    一纸盖章的实习证明被毕业生认为是找工作的加分利器,而国内各行业知名企业的实习机会更是很多学生梦寐以求的。明码标价买卖金融机构实习机会的消息,这几天在金融圈持续发酵。五万块钱买一个金融机构的实习机会?到底是金融机构本身的灰色操作?还是有第三方平台从中渔利?

    每经编辑 赵云    

    优秀的实习证明常被认为是找工作的加分利器,而顶尖投行、四大会计师事务所、知名咨询公司等机构的实习机会,更是令很多学生梦寐以求。

    然而,如果有人打着“内推”的名义,把这些金融机构的实习机会卖给大学生,你觉得合适吗?这几天,明码标价买卖金融机构实习机会的消息,正在金融圈持续发酵。

    “原来,是贫穷阻碍了我的内推。”

    有人直言,“第一次觉得金融行业有点丢人现眼”。

    多个第三方平台叫卖内推实习机会

    根据微信公号“大力如山”曝光的信息,类似于“金融小伙伴”等第三方平台,存在出售金融机构实习机会的现象,合作机构不乏国内外知名券商投行、基金、研究所、PE机构等。

    给出的套餐包括:

    套餐一:课程及实训(四周线下+两周线下),报价11800元;

    套餐二:线上精英学徒套餐(线上培训+1对1远程实习,可提供推荐信),报价15800元;

    尊享套餐:课程及实训+2份实习套餐+定制服务+贴身服务指导;

    星耀套餐:课程及实训+不限次数实习+两年VIP+校招VIP。

    ▲截自微信公号“金融小伙伴”

    每经小编(微信号:nbdnews)进一步检索发现,该平台还有直指实习内推的“Offer通”套餐,内容为:

    线上\线下精英学徒+不限次数实习+不限次数课程+定制化长期培养+有留用实习机会内推+校招入职机会内推+社招机会内推(2年以内)

    但在被曝光付费内推现象之后,“金融小伙伴”发布声明称,

    “金融小伙伴一直反对明码标价买卖实习的行为,自2017年以来多次在微信号上进行公开反对。出于对我们社群运营和信息宣传工作的认可,部分金融机构与金融小伙伴开展正式合作,举办例如线上宣讲会等相关活动。上述合作纯粹是信息层面的合作与推广,旨在为不能亲临传统线下宣讲会现场的同学们提供一个了解企业和相关岗位的机会。我们郑重声明,从来没有向合作的金融机构进行过任何利益输送。”

    与此同时,部分“躺枪”的金融机构纷纷发声明澄清。

    5月28日,微信号“华泰证券招聘”表示,暑期实习及校园招聘项目,与第三方的合作仅限于招聘宣传,不接受任何第三方机构的简历推荐。

    多家券商投行的HR在“大力如山”相关文章下方评论区进行回应,表示反对付费实习内推。


    为什么这些机构的HR急着澄清?这是因为我国劳动合同法第九条规定:“用人单位招用劳动者,不得扣押劳动者的居民身份证和其他证件,不得要求劳动者提供担保或者以其他名义向劳动者收取财物。”

    2000年施行的《劳动力市场管理规定》第十条也写得很明确,“用人单位向求职者收取招聘费用”是被禁止的。

    ▲截自全国人大网

    每经小编(微信号:nbdnews)注意到,网上打着“保证拿到offer”“有XX企业内推资源”“实习保offer”等宣传口号,通过培训和担保实习机会收费的宣传并不少,而课程费用可谓不低。


    另据券商中国报道,一位正在求职的金融专业应届毕业生还举例称,一个针对金融类海外留学生找金融相关工作的微信号向学生保证,通过一系列培训后可以拿到一些公司的offer,费用高达五万多元人民币。



    此外,广州日报去年年底也曾报道,一些中介机构明码标价,在各大高校的就业论坛和网络聊天室进行推广。

    在一张“目标offer及费用”一览表中,某中介机构对于不同行业不同类型的企业做了明确的分类。

    以一向高学历高含金量的投行和咨询公司为例,最贵的外资投行如高盛、摩根史丹利、JP摩根、美银美林等,一份实习offer标价在52800元,而如麦肯锡、贝恩、波士顿咨询等外资咨询公司,实习offer标价在46800元。在该项目表中,最便宜的则是国内的快消品和互联网企业,标价为19800~26800元不等。

    “付费实习”灰色产业链如何实现?

    企业通过内推招聘人才,如今已成为一种比较常见的招聘方式。所谓内推,就是通过企业内部员工推荐,绕过猎头公司、招聘网站等中间步骤,使应聘者和招聘方零距离对接起来。

    对企业而言,内推相较于学校宣讲、大规模社招,有其独特的优势。比如可以赶在校招之前吸引一大批优秀人才;内推招聘相对于其他招聘省时省事省力,而且更高效。

    此外,企业内推一般与员工福利相挂钩。根据员工推荐的人员是通过面试、预录取还是成功成为正式员工等不同等级会给推荐员工相应的奖励。成功概率越高,奖励越多。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然而,内推在寻求实习机会的大学生眼中变得“神秘”,甚至愿意花重金来“买”,大部分是由于招聘信息的不对称。微信公号“大力如山”称:

    这些内推机构都有着不少共同点:都会搞点高大上的头像和宣传页面,要么西装革履、油头粉面,要么磨皮开眼、精妆P脸,一个个看起来都人五人六的,好像你只要交了钱,马上就能加入豪华午餐似的。

    也都会起个朗朗上口的昵称,大多叫些华尔街xxx、陆家嘴xxx、金融街xxx之类的,xxx则会用些大表姐、三姨太,小魔王、二狗子之类的名词代替,显得自己好像对那一片儿很熟,已经制霸当地居委会似的。

    人设弄好之后,普遍就开始去网上扒就业相关的文章,然后不停回答相关领域的问题。

    “付费实习”这条灰色产业链条究竟是如何落地的?券商中国称,某大型基金公司人力资源部人士推测,“很可能是业务部门拿到了简历,然后跟人力资源去谈,说这个实习生是免费的,不需要工资,也不占用留用机会,业务部门想要,那么这个事情就可以定下来,最后的实习证明也是由业务部门来负责。”

    花上万块找内推实习,划不划算?

    实际上,提供付费服务的不仅有实习内推,还有实习群,在这些微信群内会发布各类实习信息。

    类似于“金融小伙伴”这类第三方平台,典型的商业模式就是:B端资源,C端收费,即一边向企业提供打包服务,包括招聘信息发布、通过微信群开展宣讲会直播、搜集和筛选简历等;另一边向学生端收取费用,比如针对应届生提供一些业内导师的职场培训。

    对于花钱换内推、实习机会,究竟值不值得,网络上一直讨论不断。知乎上就有人直白提问:“两万买一个月的中信建投投行实习值得吗?”

    有人觉得,这种服务明码标价可以接受。据广州日报去年报道,一位国际金融专业学生算了笔账:“我们这一行毕业生和招聘岗位供求关系很不均衡。以我们学校为例,每年毕业的三四千人中,想进金融业的最少也有八百号人啊,券商哪有这么多实习职位给出来。”

    暨南大学一位负责毕业生就业工作的老师则认为,如果学生参加培训机构的培训,增加自己获得实习的机会无可厚非,“就像同学们参加一些公务员考试辅导机构的辅导一样,交的培训费用也不低。”但这位老师也指出,“如果只是通过中介‘购买’一个实习机会,感觉违背了公平竞争原则,某种程度上助长了一些不好的风气。”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也有人认为,这样做并不划算。毕业于北京一所著名高校经贸专业的张先生认为,“身边很多同事和师弟师妹都是通过自己的努力最后在券商找到合适职位的,建议想找券商工作或实习的同学还是通过正规渠道,勤学多问。”

    在高校里担任辅导员的李先生也不赞成这种做法,“我听说在名企实习的同学,有一些也就是做点复印材料和订盒饭的事情,反倒是很多中小企业会给实习生一些实际锻炼的机会。正所谓英雄不问出处,实习更重实干。上万元中介费后的名企实习,不是用实力而是用金钱作为敲门砖,即使进入名企实习能得到多大的锻炼,也是个未知数。”

    版权声明

    1本文为《每日经济新闻》原创作品。

    2 未经《每日经济新闻》授权,不得以任何方式加以使用,包括但不限于转载、摘编、复制或建立镜像等,违者必究。

    上一篇

    A股巨兽出没!宁德时代明日申购五大看点:中一签赚近2万,还有这些A股小伙伴一起狂欢!

    下一篇

    收评:指数5连阴失守所有日均线 高位医药股午后大跳水



    分享成功
    每日经济新闻客户端
    一款点开就不想离开的财经APP 免费下载体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