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比于国内旺盛的需求,国内的服务提供能力还未做到完全匹配。伴随着经济增长由投资拉动变为消费驱动,将衍生出大量服务需求和服务机会。金融、法律、展览等高端服务业,需要政策的扶持和匹配,尤其是要在贸易准入规则和条件上进一步完善。
每经记者 张怀水 每经编辑 贾运可
5月24日,国务院总理李克强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决定自今年7月1日起至2020年6月30日在北京等17个地区深化服务贸易创新发展试点,并重点在电信、旅游、工程咨询、金融、法律等领域推出一批开放举措。会议还决定发展研发设计、检验检测、国际结算、展览等服务贸易,对服务出口实行免税,符合条件的可实行零税率,推动以“互联网+”为先导的新兴服务出口,打造开放发展新亮点。此次会议还研究了其他事项。
《每日经济新闻》记者注意到,我国服务贸易长期处于逆差状态。商务部数据显示,2017年全年,我国服务进出口总额46991.1亿元,同比增长6.8%。其中,出口15406.8亿元,进口31584.3亿元;服务贸易逆差16177.4亿元,与上年基本持平。
资料显示,2016年2月22日,国务院公布《关于同意开展服务贸易创新发展试点的批复》,原则同意商务部提出的《服务贸易创新发展试点方案》,同意在天津、上海、海南、深圳、杭州、武汉、广州、成都、苏州、威海和哈尔滨新区、江北新区、两江新区、贵安新区、西咸新区等省市(区域)开展服务贸易创新发展试点,试点期为2年。
《批复》要求,试点建设要认真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充分发挥地方在发展服务贸易中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推进服务贸易领域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健全服务贸易促进体系,探索适应服务贸易创新发展的体制机制和政策措施,着力构建法治化、国际化、便利化营商环境,打造服务贸易制度创新高地。
此次会议决定,在2016年国务院批准开展服务贸易创新发展试点的基础上,从今年7月1日起至2020年6月30日在北京等17个地区深化试点,试点范围较2016年进一步扩大。
中国贸促会研究院国际贸易研究部主任赵萍接受《每日经济新闻》记者采访时表示,尽管我国服务贸易规模已经跃居世界第二位,但国际竞争力仍然不强,服务贸易仍是我国外贸的一块“短板”。如何建立与中国当前国际地位相适应,与国内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五大发展理念相协调的服务贸易促进体系,是我国提升服务出口能力、转变外贸发展方式的必然选择。
值得一提的是,服务贸易创新发展试点已经取得了不俗成绩。2018年2月,商务部服贸司负责人在介绍2017年我国服务贸易情况时指出,2017年以来,商务部会同各部门、各相关地方继续落实服务贸易创新发展试点的相关政策文件,营造良好的营商环境,政策效应进一步显现。2017年,试点地区服务进出口合计24405.5亿元,进出口、出口和进口分别同比增长8%、11.1%和7.4%,均高于全国水平。
会议决定,重点在电信、旅游、工程咨询、金融、法律等领域推出一批开放举措,同时探索完善跨境交付、境外消费等模式下服务贸易准入制度,逐步取消或放宽限制措施,为相关货物进出口、人才流动等提供通关和签证便利。此外,会议还要求,进一步发展研发设计、检验检测、国际结算、展览等服务贸易。对服务出口实行免税,符合条件的可实行零税率,推动以“互联网+”为先导的新兴服务出口,打造开放发展新亮点。
在旅游领域,《每日经济新闻》记者注意到,中国社会科学院旅游研究中心今年1月发布的《世界旅游经济趋势报告(2018)》显示,2016年,国际旅游服务成为国际服务贸易中最大组成部分。旅游服务贸易占服务贸易总额的25.1%,领先于建筑服务贸易2.3个百分点,高出交通服务贸易7.3个百分点。这一趋势在2017年得以延续。2017年,国际贸易发展有所回暖,增长率达到4%,比2016年高出1.6个百分点。其中,旅游贸易表现出了更高的增长速度。
此外,值得一提的是,前述商务部服贸司负责人指出,2017年我国服务贸易新业态新模式融合发展的现象较为明显。
该负责人表示,在“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国家战略推动下,服务外包企业广泛应用新一代信息技术,加快与传统产业的跨界融合,数据分析、电子商务平台、互联网营销推广和供应链管理等服务新业态新模式快速发展,执行额同比分别增长55.4%、44%、40.6%和17.8%,逐步形成相互渗透、协同发展的产业新生态。
赵萍认为,中国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对于服务业的需求会扩大。相比于国内旺盛的需求,国内的服务提供能力还未做到完全匹配。伴随着经济增长由投资拉动变为消费驱动,将衍生出大量服务需求和服务机会。金融、法律、展览等高端服务业,需要政策的扶持和匹配,尤其是要在贸易准入规则和条件上进一步完善。
1本文为《每日经济新闻》原创作品。
2 未经《每日经济新闻》授权,不得以任何方式加以使用,包括但不限于转载、摘编、复制或建立镜像等,违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