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林左鸣开始低调前行的2016年下半年,我国航空产业也发生了巨大的变革。2016年8月28日,中国航空发动机集团正式挂牌成立。这意味着中国航空发动机集团脱离中航工业开始“单飞”。
每经记者 张虹蕾 每经编辑 杨 军
5月7日,中国航空工业集团(以下简称中航工业)换帅的消息终于“尘埃落定”,原中航工业总经理谭瑞松接替林左鸣,成为中航工业董事长、党组书记。
《每日经济新闻》记者注意到,作为这家军工央企的掌舵者,林左鸣的工作风格比较鲜明,但自2016年4月以来,以往颇显高调的林左鸣表现相对低调,极少在大型公开活动中亮相。
林左鸣的卸任回应了外界的某些传言,也再次让其昔日的工作风格备受关注。2015年A股剧烈波动期间,林左鸣曾高调发布护盘计划,而其提出的“护盘行动”,则是由时任总经理的谭瑞松挂帅坐镇指挥。
据中航工业官方微信披露的消息,5月7日下午,该公司召开中层以上干部大会。中央组织部副部长高选民宣布了中央关于中航工业主要领导调整的决定:谭瑞松任中航工业董事长、党组书记,免去其中航工业总经理职务;免去林左鸣的中航工业董事长、党组书记职务。相关职务任免按有关法律和章程办理。
目前中航工业官网公示的领导团队信息显示,除董事长、总经理外,还有6位副总经理、1名纪检组组长和1名总会计师。
此外,中航工业官方消息显示,今年4月26日,中航工业2018年一季度经济运行分析会在京召开。时任中航工业总经理的谭瑞松在会上对下一阶段重点工作提出明确要求,包括攻坚克难,全面完成国资委部署的处僵治困、降杠杆、压两金工作和集团公司下达的专项工作任务;深入调查研究,勇于担责,持之以恒,提出精准的解决方案,扎实解决经营管理中存在的“重、难、险”等问题。
谭瑞松在制造业方面有丰富的经历。其到中航工业工作前,曾任哈尔滨东安汽车动力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哈尔滨东安发动机(集团)有限公司副董事长、总经理,后历任中国航空工业第二集团公司副总经理、党组成员,中航工业董事、副总经理、党组副书记,中航工业董事、总经理、党组副书记。
《每日经济新闻》记者不完全统计中航工业的相关报道和官网信息发现,从2016年4月开始,林左鸣似乎一改往日高调风格,出席公开活动的频率也逐步降低。在此后的两年时间里,林左鸣仅出现在几场老一辈高级技术人员告别仪式上,而各类大型论坛活动报道和企业重要活动中都难见其身影。
而在林左鸣开始低调前行的2016年下半年,我国航空产业也发生了巨大的变革。2016年8月28日,中国航空发动机集团正式挂牌成立。这意味着中国航空发动机集团脱离中航工业开始“单飞”。
作为中航工业此前的掌舵者,林左鸣在航空制造领域深耕已久。
1957年,林左鸣出生在福建省漳州,闽商之乡。在到中航工业工作前,其曾任成都发动机(集团)有限公司总经理、党委副书记、董事长,沈阳黎明航空发动机集团公司总经理、党委副书记,后历任中国航空工业第一集团公司副总经理、党组成员,中国航空工业第一集团公司总经理、党组书记,航空工业总经理、党组书记,航空工业董事长、党组书记。此外,林左鸣与雷军、董明珠在2013年同时获CCTV年度十大经济人物。
而在航空界,林左鸣也因许多特立独行的金句而颇受关注。比如,林左鸣在2014年接受《证券导报》采访时表示,发动机的进步与否,主要取决于一件事:钱!关键在于能有多少钱可以拿来“打水漂”,可以不计效益地往里“砸”。
此外,林左鸣对外界称呼他为企业家表现得很谦虚。他在2015年12月接受《中国企业家》采访时说自己更像是一个商人。商人本质是逐利。但他说他不是为了个人,而是为了国家。这一点放在林左鸣身上则是带领一个个亏损严重的国有企业扭亏,实现利润,并逐步壮大。
据中航工业官网介绍,中航工业是由中央管理的国有特大型企业,是国家授权投资的机构,于2008年11月6日由原中国航空工业第一、第二集团公司重组整合而成立。集团公司设有航空武器装备、军用运输类飞机、直升机、机载系统与汽车零部件、通用航空、航空研究、飞行试验、航空供应链与军贸、资产管理、金融、工程建设、汽车等产业,下辖100余家成员单位、近27家上市公司,员工逾45万人。
值得一提的是,在2015年A股剧烈波动期间,林左鸣曾高调发布护盘计划。林左鸣在2015年7月接受《中国航空报》采访时表示,在这次股市大跌后,集团公司党组高度重视,并于7月4日(2015年)起开始研究“护盘”的具体措施,准备投入全面战斗,坚决护盘。整个“护盘行动”由时任总经理谭瑞松挂帅坐镇指挥。
中航工业2017年12月的一则集团公告显示,林左鸣2016年度合计获得报酬金额为83.42万元。截至发稿前,中航工业官方网站相关页面上依然挂有林左鸣和谭瑞松原职位的致辞。
中航工业官网还未更新领导层最新名单,尚不清楚谁将接替谭瑞松出任中航工业总经理。《每日经济新闻》记者在5月8日下午多次拨打中航工业新闻发言人相关电话尝试咨询人事变动相关进展,但截至发稿时,对方电话无人接听。 (实习生滑昂对本文亦有贡献)
1本文为《每日经济新闻》原创作品。
2 未经《每日经济新闻》授权,不得以任何方式加以使用,包括但不限于转载、摘编、复制或建立镜像等,违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