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晚,国务院办公厅公布了第二次“大表扬”的名单。根据通报,将对2017年落实重大政策措施真抓实干、取得明显成效的25个省(区、市)、82个市(地、州、盟)、116个县(市、区、旗)等予以督查激励,相应采取24项奖励支持措施。围绕“中国制造2025”这一主题,我们从中选取了成都、武汉、大连、无锡、佛山五座城市,看看它们是如何评价自己的。
每经记者|余蕊均 谢孟欢 每经编辑|杨欢
图片出处:摄图网
“对于那些不作为、干得不好的地方,要通过‘罚懒’让他们有压力;对于那些愿意干、干得好的地方,要通过‘奖勤’,为他们进一步增强动力。”
对于督查工作,李克强总理曾表示,要建立奖惩并举机制,在不同地方之间形成奖勤罚懒的“竞争格局”。
就在昨晚,国务院办公厅公布了第二次“大表扬”的名单。根据通报,将对2017年落实重大政策措施真抓实干、取得明显成效的25个省(区、市)、82个市(地、州、盟)、116个县(市、区、旗)等予以督查激励,相应采取24项奖励支持措施。
被表扬的地方可真不少!但毕竟是“国家级”褒奖,城叔很好奇,这些地方究竟做了什么?好在哪里?
这一天多时间下来,相信各种分析大家也听得不少了,城叔以为,不如听一听它们是如何评价自己的?
截图出自:中国政府网
需要说明的是,由于涉及的方面实在太广,今天就围绕“中国制造2025”这一主题展开。同时,考虑到大家的观感,不想过于长篇大论,我们从14个地方中选取了五座城市,代表了东南西北中的地域特点。下面,就一起一探究竟。
成都:跨界融合 发力服务型制造
作为国家在西部地区的重要工业基地,去年2月,成都获批成为西部首批“中国制造2025”试点示范城市,肩负着“为西部地区树立制造强市的典型样板”的使命。
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2017年,成都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9.0%,工业投资增长33.9%,2018年的一项重点工作,就是加快发展先进制造业。
具体内容包括:加快推进“中国制造2025”试点示范城市建设,积极争创国家级示范区;深化“互联网+先进制造业”,大力发展新一代信息技术、生物医药、轨道交通等战略性新兴产业,提升传统工业智能化、信息化水平,加快建筑工业化进程,培育壮大产业集群;力争工业投资增长10%以上,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8.5%以上;推进产业功能区差异化、特色化发展,制定分行业的项目准入标准,加快提升产业层次,推动产业融合发展,等等。
在推动产业融合方面,作为制造业转型升级的重要方向,制造与服务的融合发展值得探索。
去年8月,成都发布了《推进服务型制造发展三年行动方案》,鼓励制造业企业积极通过创新优化生产组织形式、运营管理方式和商业发展模式,不断增加服务要素在投入和产出中的比重。
其目的也很明确,就是要从以加工组装为主向“制造+服务”转型,从单纯出售产品向出售“产品+服务”转变。“提高全要素生产率、产品附加值和市场占有率。”
武汉:打好“工业翻身仗”
在去年的督查奖励中,武汉就因推动实施“中国制造2025”受到过表扬。应该说,这座位于中部的老工业基地近年来在先进制造业方面动作频频,收效也很明显。
武汉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在回顾2017年的工作时,首先提到的正是“突出打好‘工业翻身仗’,保持经济持续健康发展。”
例如,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8%左右,创36个月新高。新增千亿产业1个、百亿企业3户,东风本田成为首个千亿企业,新增规模以上工业企业204户。工业投资增长12%以上,技改投资是上年的2.5倍……一系列数据显示,这座城市的工业经济在强势回升。
而说到武汉的先进制造业,就不得不提光电子产业。这里不仅有国家光电子产业基地中国光谷,更有雄厚的产业基础。不久前的4月26日,全国唯一一家国家级信息光电子创新中心在武汉正式启动。
外界对这一创新中心寄予厚望,认为它将承载为信息光电子产业造“中国芯”的国家使命,承载解决我国信息光电子制造业“关键和共性技术协同研发”及“实现首次商业化”的战略任务。
不难明白,从制造大国走向制造强国,光通信行业强“芯”将是重要一役。
大连:引导企业迈上“云端”
再看北方。大连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过去一年,大连传统产业加快转型升级,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11.2%,装备制造业增加值增长21.1%,同时,战略性新兴产业持续壮大,高技术产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分别增长50.8%、17.5%。
如果觉得数据不够直观,大国重器——国产航母应该更能帮大家脑补什么是“中国制造”。
去年4月26日,首艘国产航母在大连下水,意味着大连“高端船舶及海工钻采装备形成了规模化、系列化生产能力。”
此外,随着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快速发展,贸易大数据平台为全球200多个国家和地区提供服务,云计算“大连模式”在全国推广。
什么是“大连模式”?据《大连日报》去年12月报道,华为与大连合作推进云计算产业发展的做法,被工信部定义为“大连模式”,树立了大连城市云计算品牌。
早在2015年,大连就与华为牵手布局云计算,而为了引导更多企业迈上云端、实现云化转型,去年7月,大连工业仿真云平台正式上线,提供工业仿真云服务、工业仿真技术咨询、工业仿真线上交易、高校仿真教学云等内容。
这也意味着,云“加持”之下,这座老工业基地无疑加快了转型升级的步伐,被表扬是情理之中。而它能为东北地区的其他城市带来哪些启示,或许更值得期待。
无锡:24家企业入围中国制造业500强
作为“中国制造2025”苏南城市群试点示范的一员,无锡受到表扬,并不令人意外。
其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到,去年,无锡有24家企业入围中国制造业500强,占江苏全省半数以上。江阴、宜兴分列中国工业百强县(市)第一位和第八位。
不难看出,无论是民营经济还是县域经济,无锡在制造业发展上颇有建树,“产业强市建设成效明显。”
例如,通过发展具有比较优势的战略性新兴产业,无锡作为物联网发轫地的影响力和辐射力不断提升,作为集成电路重要产业基地的地位得到巩固和提升。
在智能制造方面,无锡制定实施了《智能制造三年行动计划》,“探索军民融合发展无锡路径,组织实施270个智能化改造项目,新增省级示范智能车间17家,惠山智能制造物流装备产业基地获批国家火炬特色产业基地,阳光集团成为全省首家荣获中国质量奖的企业,兴澄特钢获得中国质量奖提名奖,法尔胜泓昇集团获得2017年江苏省省长质量奖。”
这些写入政府工作报告的每一个奖项,实际上反映了地方企业的实力,作为地方经济最小的经济单元,有质量保障的产品无疑是推动“中国制造2025”发展的最好动力。
佛山:“机器人引领”向中高端转型
在佛山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与“工业”“制造业”相关的词组出现了将近100次。从中不难看出,一座工业城市迫切的转型升级愿望。
报告提到,2017年,佛山工业生产持续加快,“主引擎作用凸显”,今年要推动佛山制造向佛山创造、佛山速度向佛山质量、制造大市向制造强市转变。
在总结过去的转型升级“攻坚战”时,报告例举了多项推动制造业迈向中高端的举措。具体包括,坚持以技术改造、智能化高端化、拥抱互联网等促进传统优势产业全产业链跃升;实施“机器人引领”行动,新增市级“中国制造2025”试点示范企业29家、智能化技改示范企业27家、机器人应用2227台;发展机器人产业,省战略性新兴产业智能制造骨干(培育)企业达28家、省机器人骨干(培育)企业达7家……
“新工人”入场,“科技大脑”不断运转,制造业底子还算不错的佛山,有理由取得新的成绩。据统计,佛山2017年完成规模以上工业实现增加值4930.12亿元,增长8.8%;完成工业总产值2.24万亿元,增长8.7%。
而坚守实体经济、民营经济取得发展的佛山,对于很多城市的发展都具有路标性的引领作用。正如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首席研究员张燕生在《中国制造2025——佛山样本》中所言,“佛山很中国,佛山能做到的,中国其他地方就能做到。”
1本文为《每日经济新闻》原创作品。
2 未经《每日经济新闻》授权,不得以任何方式加以使用,包括但不限于转载、摘编、复制或建立镜像等,违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