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经济新闻

    启动“香城英才计划” 成都新都区向全球广发“英雄帖”

    每日经济新闻 2018-05-02 23:57

    为了形成“蓉漂”的新时代风尚,4月28日,成都所有的“城市合伙人”迎来了首个属于自己的节日——“蓉漂人才日”。这一天,成都发布了最新的“蓉漂”双创指数、举办“蓉漂”高峰荟、开展招聘会等系列活动,分享“蓉漂”的收获与快乐,畅想“蓉漂”的发展与未来。

    每经记者 吴林静    每经编辑 陈星    

    快速发展的成都新都区(资料图)

    “逢著公卿,谁不道,人才难得”,这是南宋理学家魏了翁对人才的感叹。“一杯敬南方,一杯敬北方;南方有梦想,北方有故乡”,这是新时代的成都对人才的呼唤。

    如今,这份感叹和呼唤愈来愈浓烈。当各个城市面临经济升级转型、人口年龄结构变化、区域均衡发展等深层次问题,“人才”正是那剂药引。招才引智,才有撬动城市未来发展的可能性。

    为了形成“蓉漂”的新时代风尚,4月28日,成都所有的“城市合伙人”迎来了首个属于自己的节日——“蓉漂人才日”。这一天,成都发布了最新的“蓉漂”双创指数、举办“蓉漂”高峰荟、开展招聘会等系列活动,分享“蓉漂”的收获与快乐,畅想“蓉漂”的发展与未来。

    在“蓉漂”新都荟现场,成都市新都区更是面向全球启动了“香城英才计划”,以海纳百川的胸怀、求贤若渴的诚意,诚邀海内外人才共谋发展、共创未来。

    “当前,成都正加快建设全面体现新发展理念的城市,作为‘中优’‘北改’主战场的新都,正在加快建设现代化国际范成北新中心城区,比以往任何时期都更加渴求优秀人才的加入。”新都区委书记许兴国介绍,“‘香城英才计划’将为新都引来更多‘金凤凰’,新都也将为更多有识之士提供广阔的发展舞台。”

    面向全球启动“香城英才计划”

    “我感恩,在最好的时代遇到了最美的新都,我们是新都人才计划的受益者,未来,我们会成为新都区经济建设的贡献者。”说这话的是国家“千人计划”专家黄跃龙,他的另一个身份是西南石油大学光伏研究院院长,常年与硅材料、硅电子器件以及光伏电池技术打交道。

    4月28日,新都区政府副区长刘清与黄跃龙就智能光伏项目签订了投资协议,该项目是新都区引进的首个国千专家项目。项目涉及的产品研发和生产,将极大提高光伏发电效率,是推进光伏发电产业发展的关键核心。

    “为什么会选择新都区?这里的学术资源丰富,产业基础雄厚,生态环境宜人,最重要的是还有十分优渥的人才政策,我认为新都区就是我理想中的事业发展之地。”黄跃龙提到的“人才政策”是新都区近两年招才引智的法宝。

    2012年,新都区先人一步实施了“香城人才工程”,每年投入5000万元,对各类人才落户新都区孜孜以求。去年,对标成都市“人才新政12条”,新都区出台了“新都人才新政24条”,创新推出了“青年人才公屋”“特需人才引进”“一校(院、企)一策”等新都特色政策,更大力度、更加开放地引才、育才。

    4月28日“蓉漂”新都荟现场,新都区的人才政策再次升级。新都区面向全球启动了“香城英才计划”,设立创新人才长期、创新人才短期、创业人才长期、创新领军团队和创业领军团队五大项目,最高给予人才500万元现金资助,并配套贷款贴息、人才公寓、人才绿卡等贴心服务,向外界发出了响亮的引才宣言。

    新都区还进一步梳理各产业急需紧缺的人才类型,制定了《2018年新都区急需紧缺人才岗位需求目录》,发布13大产业61种急需紧缺岗位,对于引进的急需紧缺人才将给予最高3年内2000元/月的安家补贴,希望有更多的人才能够在新都区对号入座。

    中车成都机车车辆有限公司新都厂区(资料图)

    “一校(院、企)一策”量身定制

    当下,许多城市都吆喝着“城美、钱多、速来”,落户零门槛、工作生活补助、租房买房补贴等成了“抢人”标配。然而,在众多“橄榄枝”当中,能够真正考虑并精准对接企业、院校实际需求的,新都区的人才政策算一个。

    正如四川科伦药业股份有限公司新都基地总经理刘文军所言:“对企业来讲,‘香城英才计划’很贴近企业转型升级的引才需求,让我们招引高端人才更有底气。”

    新都区出台的“人才新政24条”,突出用人单位引才主体作用,打破学历、职称、奖项等单一评价指标,增加“薪酬”“贡献度”等认定指标,突出人才实绩和能力,确保人尽其用。

    针对不同的难题,“人才新政24条”也有精准、全面的应对措施。比如,针对青年人才“居住难”问题,新都区创新推出“青年人才公屋”,填补人才来区创新创业“居住空白期”。针对专业人才“引进难”问题,实施特需人才引进计划,针对优秀人才“存量少”问题,强化后备人才储备,拿出“真金白银”直接补贴养,针对高端人才“选择广”问题,新都区则提出通过柔性引才的方式,借智聚力。“人才新政24条”发布现场,新都区委副书记、区长李云向入选四川省“千人计划”“蓉漂计划”的高层次创新创业人才发放了970万元资助资金。

    “一校(院、企)一策”则是新都区人才政策精准性的又一个体现。新都区委常委、组织部部长刘怒海介绍,以需求和问题为导向,新都区为符合经济社会和重点产业发展方向的高等院校、科研单位和龙头企业量身定制了支持措施,解决用人主体在推进人才强校(院、企)过程中的关键需求。

    “一校(院、企)一策”实施以来,新都区分别与西南石油大学、中国航发四川燃气涡轮院、中车成都机车车辆有限公司签订了“人才战略合作协议”,开启了校地、院地、企地合作的新模式。

    “人才新政24条”落地半年以来,四川奥凯川龙农产品干燥设备制造有限公司总经理王广万、西南石油大学教授李云涛等5名专家入选四川省“千人计划”;黄跃龙领衔的智能光伏项目顺利落户,预计未来三年产值突破1亿元,市场占有率超过20%;中国中车轨道交通西南研发中心在轨道交通产业园顺利揭牌;中国航发四川燃气涡轮研究院研发总部项目正式动工……新都区犹如一块“磁石”,因为众多人才的加盟,高端人才引进、科技成果转化、产业发展方面均看到了显著成效。

    人才可以干事的城市

    “人才不是摆设,引才的目的是用才,是把引进的人才转化为经济增长的动力”,闹哄哄的“人才大战”中,成都市委组织部副部长、市人才办主任彭崇实点出了成都招才引智的终极奥义。

    在新都,人才引育的“顶层设计”与产业发展、经济社会发展密切相关。新都区重视引才,更重视人才作用的发挥,一方面做好服务保障工作,让人才安心留下来,另一方面搭建事业发展平台,让人才找到施展的舞台。

    对此,“超导F4”团队有很深的感受,他们由4位“身怀绝技”的高层次人才组成。主要研发人员刘伟说,他们研发的高科技“宝贝”叫超导飞轮,其原理是把地铁启动、刹车时浪费的电能储存起来,转化为动能后,再均衡地传递出去——该技术可立即运用于成都地铁,满足节能要求,同时大大降低成本。这是一项将在轴承制造领域产生几何级的革命性进步。

    “与新都刚一接触,就受到非常热情的接待。”刘伟说,团队需要支持,新都区委组织部迅速组织了一次由院士主持的专家评审会,为“超导F4”争取了200万元的资金支持。

    “栽好梧桐树,引得凤凰来”,新都区深谙此理。当它在成都新城市空间格局中成为“11+2”中心城区队列一员,肩负“中优”“北改”双重发展使命,轨道交通、航空、现代物流三大主导产业更是蓄势待发。

    以产兴城,以业聚人,新都区引才的同时一直在“修炼内功”——发展产业。短短四年时间,新都区的轨道交通产业从无到有,到2025年力争主营业务收入突破500亿元,打造千亿级轨道交通产业集群;作为成都航空产业的重要承载地,新都有了更大的目标,力争2025年主营业务收入突破300亿元,打造千亿级航空发动机产业集群;在物流行业,新都区聚集了众多行业龙头企业,力争2025年主营业务收入突破700亿元,打造千亿级现代物流产业集群。

    版权声明

    1本文为《每日经济新闻》原创作品。

    2 未经《每日经济新闻》授权,不得以任何方式加以使用,包括但不限于转载、摘编、复制或建立镜像等,违者必究。

    上一篇

    日本驻重庆总领事小松道彦:期望成都成为中日新兴领域合作重点地区

    下一篇

    每经记者专访国中创投首席合伙人兼CEO施安平:“全民VC/PE”现象值得警惕 预计下半年募资将更难



    分享成功
    每日经济新闻客户端
    一款点开就不想离开的财经APP 免费下载体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