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8日,成都迎来第一个“蓉漂人才日”,成都下一步如何在“城市人才战争”中突围?《每日经济新闻》记者就此专访了成都市人才办相关负责人,深度解读成都的人才战略。
每经记者 吴林静 每经编辑 官远星
在杭州的地铁站出口,写着“成都,许你一个美好的未来”标语的广告牌格外醒目。如果用手机扫描二维码,就进入了“成都青年人才驿站”的网页,线上申请入住成功,就意味着到成都找工作时,可以免费到驿站住七天。
这只是全国城市间激烈的“人才争夺战”冰山一角,还有直接扫码就能落户的,比如西安;有直接给出1亿补贴的,比如浙江金华。每座城市都吆喝着“城美、钱多、速来”,落户零门槛、工作生活补助、租房买房补贴等成了“抢人”标配。
去年爆发的城市“人才争夺战”,表面上是城市竞争的外观表现,但其背后则是中国面临的经济升级转型、人口年龄结构变化、区域均衡发展等深层次问题。
有人说,当下的“抢人才”,抢的其实是未来十年的发展,人才被赋予了改变城市未来的杠杆意义,有了人才,才有了撬动城市发展的可能性。
这场“战争”远没有结束,城市之间的新招也不止于此。4月28日,成都将迎来第一个“蓉漂人才日”,成都下一步如何在这场“战争”中突围?《每日经济新闻》记者就此专访了成都市人才办相关负责人(以下简称“人才办”),深度解读成都的人才战略。
谈“引才”
既瞄准高端人才,也需要年轻技能人才
NBD:去年7月,成都“人才新政12条”出台,吹响了“人才争夺战”的号角。目前成都引才成果如何?您对此满意吗?
人才办:截至目前,我们已吸引了17.7万余名青年人才落户成都。今年一季度通过“人才新政”落户的青年人才也已经超过5万人,并且仍以每天800余人的增量保持着强劲的发展势头,在其他城市纷纷推出更优惠人才政策的背景下,这份成绩单足以证明了成都对人才的强大吸引力。
从对新落户的这部分青年人才分析来看,在学历层次上,大学本科约占89.4%,硕士研究生约占10%,博士研究生约占0.4%;其中重点院校的毕业生约占23%。此外,在年龄层次上,按三个年龄段划分,30岁及以下约占80.2%,31至40岁约占18.5%;41至45岁约占1.3%。
从以上数据就可以直观感受到这次“人才新政”给成都带来的实实在在的效果,无论从年龄结构和知识结构上都将会给成都现有的人才结构带来优化和改善。
NBD:将本轮全国的“人才争夺战”进行区域化比较,可以发现,有的是抢人才、有的是抢人。如何看待这场 “人才争夺战”?成都的引才思路是怎样的?
人才办:正如你所说的那样,本轮的“人才争夺战”在争夺的对象上存在一定差别,这个跟每个城市的发展阶段、发展目标、发展定位等都有一定的关系。
比如说,有的城市存在人口净流出,那么他可能关注的焦点是如何吸引更多的人,有的城市已经发展到了一定阶段和程度,他可能对某些领域或某些层次的人才需求就很迫切。
从人口发展规划的角度来看,成都这几年一直保持着较高的人口净流入量,在人口总量上即将进入了超大城市行列。以水定城的城市发展规划,要求我们在做大人才规模的同时,要更加注重人口结构优化。同时,从目前成都人口年龄结构上看,我们的老龄化趋势已日趋严重,在制定人口、人才引进政策的时候也必须考虑这一因素。所以,成都的人才政策是既瞄准高端,实现行业的领军和突破,又需要大量年轻、高素质、有技能的人才来调结构,体现包容并蓄的城市文化。
论“留才”
挖掘成都比较优势,以差异性留住人才
NBD:有人说:“新一线城市”要崛起,学不了北京,因为不占天时;也极难学上海、广州,因为没有通三江达四海的地利;能学的是海纳百川、广聚贤才,可占人和。您认为,什么是影响人才流动的关键因素?“新一线城市”能留住人吗?
人才办:每个城市都有独特的基因,既要善于学习其他城市的好经验好做法,但也不能完全照抄照搬、生搬硬套,我觉得成都既要向北京、上海、深圳等先进城市学习,同时,也要坚定自己的信心,充分发挥自身的独特优势和潜力,从差异性上出发去吸引人才、留住人才,充分挖掘和展现成都的比较优势。
比如,对成都来说,我认为有这么几点比较优势:
一是新时代成都“三步走”的战略定位,为各类人才来蓉发展绘制美好愿景,作为国家确定的成渝经济区核心城市和“一带一路”的交汇城市,着眼可持续发展的世界城市的总体规划,以及多项指标居于新一线城市榜首的成都,给各类人才来蓉发展提供了巨大的发展机遇和美好愿景。
二是良好的发展态势、较为完善的产业体系,为各类人才提供了干事创业的良好平台,成都具有良好的产业基础和比较齐全的产业门类,形成了电子信息、汽车制造等五大支柱产业,航空航天、轨道交通等五大优势产业和人工智能、精准医疗等未来产业,以及快速发展的新经济,为各类人才施展才华、成长成才提供了价值实现的平台。
三是健全完善的人才政策支撑体系,为各类人才来蓉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从高端人才资助、青年人才扶持、技术技能人才奖励,形成了多层次全覆盖的政策体系,让每一位来蓉创新创业的人才都能有获得感、成就感和荣誉感。
四是自然天成的宜居环境,提升了各类人才来蓉生活的幸福指数。成都具有舒适宜人的自然环境、底蕴深厚的历史文化、兼容并蓄的人文气质、高性价比的生活成本、丰富的医疗教育资源,让每一位“蓉漂”在这里工作生活都更具幸福感。
谋“用才”
搭建各种事业平台,让人才保值增值
NBD:您认为成都的“人才新政”是否具备足够的吸引力?从落户门槛到留人政策再到给予发展平台,您认为成都的人才战略将如何突围?
人才办:成都的“人才新政”瞄准的是城市和人才的相容性和互动性,并不是就人才说人才,而是把人才的成长和城市的发展作为一个命运共同体来对待。对人才我们是不仅给优惠,更多的还是给机会、给平台,让每一位来蓉创新创业的人才都能实现自己的梦想,都能成为城市发展不可或缺的一份子,让人人都能成长、成才,让人人都尽展其才。
我们对去年新落户的人才做了分析,发现70%已经就业,还有30%未就业。对于这一群人,我们一方面会开展大型人才招聘活动,帮助他们找到合适岗位;另一方面依托成都的职业技术院校,实施全民免费的技术技能培训。通过多种方式,让人才在成都就业、扎根。
因此,成都的人才政策一直在不断地创新,这个创新点也是随着城市发展需要和产业企业的实际需求而不断调整和变化的。总的趋势就是,我们的人才政策会按照城市的长远发展定位和产业需求来动态地调整和修正,所以,未来我们还会不断地推出新的举措来适应新的变化和要求。
NBD:各地人才新政仍在不断出台。已经吸引大量人才落户的城市,如何真正将人力资源转化为城市经济发展新动力?
人才办:目前,我们已清醒地认识到投资驱动、要素驱动已经难以适应现代经济发展的需要,必须找到新的经济增长的动力之源,所以,大家都把目光转向了能创造更大价值的人才身上,但人才不是摆设,引才的目的是用才,是把引进的人才转化为经济增长的动力。同时,人才具有很强的流动性和对环境的选择性,哪里有适合他的环境和条件,他就往哪里聚集。因此,我们重视引才,同时,我们也更重视人才作用的发挥。
对于成都来说,我们对引进的人才,一方面做好服务保障工作,让他们能安心地留下来,另一方面,我们帮助其搭建各种事业发展平台,既让人才自身能保值增值,让人才能在经济社会发展中找到他的舞台和价值实现之地,也让城市更好利用人才、发掘人才、使用人才。
1本文为《每日经济新闻》原创作品。
2 未经《每日经济新闻》授权,不得以任何方式加以使用,包括但不限于转载、摘编、复制或建立镜像等,违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