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经记者 涂颖浩 每经编辑 王可然
近年来,每到6~8月的雷雨季节,很多机场都会因为天气原因出现航班大面积延误情形。为了减少时间成本带来的损失,航延险也成了不少旅客眼中的“香饽饽”。
不过,《每日经济新闻》记者注意到,目前市面上在售的单独航延险产品,不约而同地将“航班取消”列入除外责任。
“如果航延险无条件赔付,保险公司面临的赔付成本将更高。”对于“航班取消”为何被更多的保险公司列入除外责任,有业内人士如此解释。
“航班取消”责任排除的背后真相是什么?对于保险公司相关业务经营而言,潜在风险到底有多大?《每日经济新闻》记者就此展开了调查。
近日,慧择网副总经理蒋力接受《每日经济新闻》记者采访时表示:“近年来,尤其受暴雨、台风等季节性气候影响,航班取消的风险大增,致保险公司使用免责条款来避免赔付失控的风险。”
诸如上述原因带来的取消风险,保险公司赔付影响究竟有多大?蒋力举例称:“2016年3月20-22日,广州受到雷电暴雨天气影响,连续多日进出港航班——数百个航班都取消了。设想某家财险公司的被保险客户主要在广州,近千班飞机的客人,以每架飞机50人来计算,有近5万人理赔,每人赔付200元。一次近千万的赔付事件,对一家保险公司来说,对赔付率的影响都会比较大。”
除了季节性的影响,取消风险增加还有趋势性的原因。蒋力表示:“根据目前中国民航‘安全第一’的要求,现在航空公司决定航班取消是比较果断的。”相比备降返航等航班异常状况,航班出现取消和延误的风险显然要高得多。
风险大增挫伤了保险公司承保的积极性。蒋力称:“航班延误本身风险就较高,保险公司也很纠结。”在2015年推出航班延误险的永诚保险,由于产品赔付率过高,后来关停了低品质的航延险业务。数据显示,由于2015年底关停了低品质的航延险业务,2016年该公司的其他财产保险赔付额大幅下降。
据了解,航延险最早出现于2007年,在发展之初,属于旅游综合保险的一部分,包含旅游意外、行李延误等一揽子保险服务,同时,因航空公司故障、天气原因等造成的取消也是没有除外的。在这种状况下,在出现了航班取消后,买了保险的客户就会找保险公司理赔,理赔纠纷也随之增加。
不过,《每日经济新闻》记者注意到,在目前保险公司销售的旅游险组合产品中,仍有一些产品的保障责任包含旅游取消。以“意外身故+航延险+取消险+ N”组合形式销售,无疑能增加保费收入,进而降低保险公司的经营风险。
《每日经济新闻》记者注意到,目前市场上在售的航延险,大多将“航班取消”列入除外责任。
前几年,保险公司为了获客,大力推广航延险产品。蒋力认为,很多旅客会依据提前多日的天气预报来购买航延险的“逆选择”现象,增加了保险公司的对赌失败风险。
如果将投保的时间提前至更早于旅行时间,保险公司是有可能提供包含“航班取消”责任在内的航延险。
不过,即便是在排除了“航班取消”的风险之后,在业内人士看来,航延险仍然是一个高风险的险种。
中国民航局发布的《2017年全国民航航班运行效率报告》显示,2017年全国民航航班正常率为71.67%。其中,受航班量持续增长、复杂天气多发、其他空域用户活动频繁等因素共同影响,航班正常率在6、7、8三个月跌入低谷,6-9月,强对流天气,台风等原因对暑期长假出行影响较大。
蒋力建议,暑期飞机出行的客人,购买包含旅行延误和旅行变更项目的保险产品。
“关于航延险的骗保情况也很严重,甚至有专门骗保的团伙,这也增加了赔付率。”一位保险公司人士告诉《每日经济新闻》记者:“从另一方面来看,航延险产品设计五花八门,但保险公司为了控制赔付率,产品背后本质未必真正贴近消费者。”
1本文为《每日经济新闻》原创作品。
2 未经《每日经济新闻》授权,不得以任何方式加以使用,包括但不限于转载、摘编、复制或建立镜像等,违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