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经济新闻

    芯片,中国还能“弯道超车”吗?政府要怎样播种?从业者这样说

    每日经济新闻 2018-04-20 22:39

    近日,美国商务部宣布,今后7年内,将禁止该国企业向中国电信设备制造商中兴通讯出售任何电子技术或通讯元件。不仅是中兴,甚至对我国通信行业都将产生重大影响。这也折射出了我国芯片行业的发展现状。我国芯片行业为何屡遭美国“卡脖子”,是否具备打破美国在芯片领域的垄断,逆势“弯道超车”的后发条件?

    来听听业内人士,华夏芯(北京)通用处理器技术有限公司CEO李科奕怎么说。

    每经记者 李彪    每经编辑 毕陆名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在购买笔记本电脑的时候,无论是国产品牌还是国外的品牌,我们经常会看到电脑的处理器贴着英特尔的商标。实际上,不仅是笔记本电脑,身边还有很多电子产品的芯片都是来自国外厂商。

    这些可能被我们忽略的芯片有何价值呢?它是内含集成电路的硅片,体积很小,是手机、计算机或者其他电子设备的一部分,如同人的大脑一般重要。在信息时代,芯片更是各行业的核心基石。但是,我国芯片研发起步较晚,一些高端核心芯片主要依赖进口。

    近日,美国商务部宣布,今后7年内,将禁止该国企业向中国电信设备制造商中兴通讯出售任何电子技术或通讯元件。不仅是中兴,甚至对我国通信行业都将产生重大影响。这也折射出了我国芯片行业的发展现状。

    我国芯片行业为何屡遭美国“卡脖子”,是否具备打破美国在芯片领域的垄断,逆势“弯道超车”的后发条件?

    作为中国唯一一家拥有全部自主CPU、DSP、AI等IP的高端异构计算芯片设计公司,华夏芯(北京)通用处理器技术有限公司CEO李科奕告诉《每日经济新闻》(以下简称NBD)记者,中国芯片对外依存度接近90%,由于技术壁垒等原因,短时间内实现“弯道超车”的难度非常大,但是,可以在人工智能、机器人、辅助驾驶等新兴应用领域实现“换道超车”,毕竟全球集成电路产业正在向中国转移。

    中国芯片高度依赖进口

    NBD:日前,美国商务部宣布7年内对中兴禁售任何电子技术或通讯元件。这一纸禁令对于中兴,乃至整个中国通信行业会产生哪些影响?

    李科奕:这一禁令如果完全实施生效的话,对于中兴肯定是一个非常大的冲击。由于中兴是中国第二大通讯设备供应商,对中国的通讯行业的发展肯定也会带来一定的影响。

    但是,毕竟禁令只是针对一家企业,华为等其它通讯设备商并没有受到影响,而且中兴的大部分产品在中国的通讯行业里面并非独一无二、不可替代的,所以,对企业本身是一个巨大的影响,对整个中国的通讯行业的影响相对会小很多。

    NBD:在中国通信行业发展过程中,进口芯片扮演着什么样的角色,尤其对美国的依存度有多大?

    李科奕:每个行业情况不一样,就通讯行业来说,中国芯片的进口对美国的依存度要小得多,华为、紫光展锐等国产芯片厂商已经可以提供手机的基带芯片,而且还占了相当大的市场份额。但是中兴通讯、小米等厂商的基带芯片大部分依赖于美国高通。此外,在一些关键、核心的器件、高端的处理器芯片,对美国的依存度基本上是百分之百。其他行业,比如笔记本电脑,主芯片CPU基本上都是依赖于从美国英特尔、AMD等公司的进口。

    需要关注的是,即使我国企业自主生产的一些芯片,其核心的技术来源还是来自美国或者日本的企业,并不是真正的自主知识产权。这意味着,一旦芯片来源也受美国的禁令影响的话,对我国整个芯片行业发展将带来巨大阻力。2016年3月,美国商务部就曾对中兴通讯施行出口限制,禁止美国元器件供应商向中兴通讯出口元器件、软件、设备等技术产品。当时,ARM公司第一时间就停止了对中兴通讯的支持。一旦这样的情况发生,必然会对中国市场带来了相当大的影响。

    高端芯片与美存较大差距

    NBD:因芯片而被美国“卡脖子”的情况并非首次,我国芯片技术水平与美国相比差距有多大?

    李科奕:从集成电路的发展历史来看,美国起步比我国早,以CPU为例,在计算型芯片方面最主要的芯片是中央处理器(CPU),美国从上世纪七八十年代就开始起步了,我国本世纪初才开始真正自主做CPU。我国比美国起步晚了二三十年,这是一个历史原因。

    同时,我国的政策导向上也出现了一些问题,比如我国在产业政策层面上,对于自主知识产权的芯片企业给予了很多支持。但是,我国并没有清晰定义出哪些是真正需要突破的自主知识产权芯片。一些国内企业授权了国外公司的芯片设计知识产权,也被称为是该企业的自主知识产权的芯片。一旦国外的公司切断了对其供应,就无法正常生产。

    另外,近年来,政府很多基金都对集成电路发展给予了很大的投入,但是,在设计领域,国家层面的集成电路投资基金都是偏向中后期的投资。也就是说,产业已经培育成型或企业已经有一定规模之后,政府投资基金才会参与投资,然而,企业真正需要资金支持是在早期阶段,这也是民营资本不愿意介入的阶段,也是产业期待政府基金应该更多发挥作用的阶段。

    总体来看,我国在芯片行业和美国等发达国家相比,差距非常明显,甚至是全面存在差距,我们只在某些点上面有些突破,并没有形成面,甚至是产业上的优势。但是,我们也要看到产业是在动态发展的,比如十年前,日本的集成电路公司在全球前十大集成电路公司排名里面占到了半壁江山,而现在只有一家进入前十名,这个产业在不断发生变化,中国的集成电路行业正在追赶当中。只不过在高端核心芯片,比如说CPU、DSP、GPU等处理器芯片方面还有非常大的差距。

    NBD:实际上,一直以来,中国也在积极突围,试图研发自己的芯片打破国外的垄断,为什么仍难破除国外的技术壁垒?

    李科奕:近年来,中国集成电路行业发展已经有了长足的进步,只要保持目前的势头,再给中国集成电路企业一些时间,再过5~10年,我国的芯片产业状况肯定会有非常大的改观。

    集成电路行业本身就是一个长周期的产业,高投入、高风险,作为一个追赶者,无论是从产业政策、人才、发展基础等与国外相比一直有比较大的差距。近年来,我国对产业投入大幅提升,我国从全球各地吸引了大批集成电路的人才,一些企业在某些芯片产品上面也已经取得了重大突破。整个行业的进步是非常明显的,只不过对于一个正在崛起的大国,对于全球第二大经济体而言,中国集成电路行业的进步还不够,与大国的地位还不相称。

    实际上,从全球来说,毫无疑问,集成电路的产业在向中国转移,因为市场在中国,这个趋势是无法阻挡的。国外设置壁垒只能在一定时期内延缓我国前进的步伐,中国未来集成电路产业的发展趋势不可逆转。

    人工智能等领域可实现超车

    NBD:在您看来,中国芯片技术是否具有“弯道超车”的可能,韩国等国是如何做到的,它们哪些经验值得学习借鉴?

    李科奕:集成电路是高技术行业,里面有非常多的技术壁垒,所以“弯道超车”挑战比较大,我个人比较提倡的说法是“换道超车”,这种成功的可能性更大,更有吸引力。比如韩国、日本就是非常典型的例子,从模拟到数字的这轮变换里面,日本走错了方向,还是守着过去模拟电路的地盘,很快就被韩国、美国的企业超越。韩国的经验值得学习,目前在包括存储、手机芯片、应用处理器等方面具有优势,而这些都是韩国在新兴产业刚刚起步的阶段通过长期创新、持续投入等取得的成绩。

    从全球集成电路发展的大趋势来说,我们更提倡在新的异构计算领域、新的应用领域发力,从人工智能、新一代机器人、辅助驾驶、无人驾驶等新一代信息技术等角度来把握,我们应该花更大力气在这方面寻求突破,不必把宝贵的资源和精力过多地放在传统领域,这些传统领域,现有的国外垄断企业已经建立了完整的专利体系壁垒,想要突破会比较难。比如以前应用中大部分计算任务是在运行在CPU上面,而新一代的异构计算时代,计算任务是由不同的计算单元协同完成。在这些领域,中国和国外是在同一起跑线上,甚至某些点上做得更好,像中国AI(人工智能)加速器芯片的设计公司数量是全球第一,中国有四五十家在做神经网络的芯片,已经远超美国。在这些领域我们看到了光明的前景,形成自己的优势,从以前的追赶者,到并跑者甚至有可能成为领跑者。

    NBD:行业的发展离不开政府支持,您认为,我国芯片行业发展还需要政府给予哪些支持?您对未来中国芯片产业发展有什么展望和建议?

    李科奕:去年1月份,美国总统科学技术咨询委员会给美国总统提交了一份《确保美国半导体的长期领导地位》的报告,其中一层意思非常明确,即集成电路从来都不是一个完全自由资本主导的产业,政府在中间起到了非常关键的作用。

    我们也参考一下美国的行业专家提出的意见,与目前国内的产业政策作一下对比,我认为,从产业政策角度,政府在三个方面可以做得更好的:一是产业投入上,应给予集成电路领域企业更优惠的税收减免、银行贷款及资本投入等支持,改善国产集成电路发展的商业环境;二是对政府背景的集成电路投资基金给予一定的引导,在集成电路企业早期技术研发、积累、创新的阶段,应该鼓励政府背景的基金更多投入进来,扮演好“播种者”的角色;三是集成电路是高人才密集型的产业,我们能否在高等院校、科研院所里面更多开设集成电路的课程,培养更多集成电路的人才等,也可以设立面向全球的集成电路创新中心,鼓励全球的人才到中国来进行创新。

    过去5年,中国集成电路产业的发展取得了非常大的进步,整个产业的趋势在向中国转移,某些国家集成电路行业的衰落已经给了中国产业崛起很好的机会,国内的人才也已经逐步积累起来了,请再给中国的集成电路产业一些时间,我们肯定能够取得更大的进步。

    版权声明

    1本文为《每日经济新闻》原创作品。

    2 未经《每日经济新闻》授权,不得以任何方式加以使用,包括但不限于转载、摘编、复制或建立镜像等,违者必究。

    上一篇

    下周解禁市值1255.51亿元 环比上升611.22%

    下一篇

    万亿商誉“地雷”炸响!多个并购标的资产减值,这家公司“雷”点无数!



    分享成功
    每日经济新闻客户端
    一款点开就不想离开的财经APP 免费下载体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