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为成都感到高兴,也为中国发展跨境电子商务城市感到高兴。”亿邦动力网CEO郑敏感叹到,透过很多小细节,他看到的是除大企业和政府努力营造环境外,“跨境电商的创业环境已经真真切切地出现。”
每经记者 余蕊均 每经实习记者 黄名扬 每经编辑 官远星
每经实习记者 黄名扬 记者 余蕊均 摄影记者 张建
“昨晚我去了招聘网站。在单个招聘网站上选择成都,搜索跨境,仅相关职位就多达620条”商务部电子商务专家咨询委、国家电子商务示范城市专家咨询委专家、亿邦动力网CEO郑敏欣喜地说到。
4月20日,2018全球跨境电商成都大会在成都召开。这正是 “中国(成都)跨境电商出口峰会”的“升级大会”,该会议此前已连续成功举办两届。会上,郑敏发表了题为《成都跨境电商新观察》的演讲,并在会后接受了《每日经济新闻》记者专访。
“我为成都感到高兴,也为中国发展跨境电子商务城市感到高兴。”他感叹到,透过这个小细节,他看到的是除大企业和政府努力营造环境外,“跨境电商的创业环境已经真真切切地出现。”
“一府一都三中心”
近年,中国进出口外贸需求不断扩大。世界贸易组织日前发布《全球贸易数据与展望》报告称,2017年中国对全球进出口贸易总额的贡献率,高达10.2%和12.8%,分别位居世界第二和第一位。
基于此,从2013年的跨境商务进口服务试点城市,到2016年的跨境电子商务综合试验区,上至国家下到区域和城市,似乎都看准了“跨境电子商务”这个风口。
成都的跨境电子商务,是按照“一府、一都、三中心”进行发展的,即“创业天府、消费之都,及模式创新中心、应用服务中心和国际物流中心”。2至3年过去,郑敏赞叹这里的跨境电子商务发展令人“惊喜”。
他认为,全国跨境电子商务尚未形成统一的口径和数据,但从某一个维度可以观察其变化。这个“维度”,就是成都消费者在国内主要跨境电子商务进口平台,即跨境网购平台上的访问频次情况。
“这个数据还有代表性,是说明这个区域的人经常性的访问跨境网络的平台,他来了多少次,我们有全国的数据,同时把成都的数据单独拿出来做分析,分析出来的结果是成都市消费者跨境网购行为人次占全国的2.85%,这是2017年的总数。”
2.85%是什么概念呢?通过与经济商业类相关指标做对比,他做出了相应阐释:成都社会消费品零售额在全国占比1.75%,快递业务量占比2.06%,而成都跨境网购消费行为的人次占比2.85%,明显高于两个指标。
“这说明什么?说明成都的跨境网购市场已经形成了。而且市场体量挺大。2.85%在全国范围内,都是比较靠前的。”
内陆城市“也有春天”
成都跨境电商的迅速发展,其实有迹可循。在郑敏看来,城市或区域发展跨境电商良好,具有一些共性条件。
对贸易而言,首当其冲的就是物流条件。
他认为,“如果有国际物流,口岸非常好条件城市,肯定是优先有机会的。” 但对于成都这样的西部内陆城市而言,也并非“死路一条”。
“电子商务的物流有三要素:信息网络、分布式仓储和劳动力的组织能力。以第二个要素分布式仓储为例,无论跨境还是内贸,电子商务批量发展起来之后都需要分布式仓储点,不可能仅在单个口岸完成。”而在他眼中,抓住全国排名第四的国际航线、青白江铁路口岸等优势,积极建立分布式仓储点,正是成都的发展优势之一。
其次,“有货”也是他认为的核心条件之一。
巧妇难为无米之炊。他以早期外贸发展排头兵广州和深圳为例,强调具有制造产业依托优势的城市,更能够方便卖家采购,提供源源不断的货源。
除此之外,他认为电商平台资源及政策环境,也是不可忽视的条件。而前者,又进一步包括了建立发展平台的风险资本,以及创新和运营人才等。
郑敏笑称,“总之,电子商务发展得好的城市,一定不会是一个落后的城市。”
“城市认知水平才是根本”
无利不起早。众多城市都在大力发展跨境电子商务,但这到底能给城市带来什么具体好处呢?
郑敏认为,除了表面的关税收益,和深一层次的“解决就业”,反向的市场刺激虽然隐形但更重要。
他提到,如今进出口贸易中仍存在“出口价低、进口价高”的价差问题,但这也正说明国内消费升级之后,消费者是有消费能力的,但国内的产品可能并未完全满足消费需求。“用全球琳琅满目的商品,来进一步刺激消费,这也许是最有效的消费刺激手段之一。”
然而,郑敏也坦言,跨境电子商务如何发展,是对各城市的巨大挑战。
一方面,这还是新产业。从政策落地的实践细节,到产业发展演进都可能在实际中遭遇具体问题。
另一方面,在跨境电商的竞争当中,城市实际是因其认知水平参差不齐,而无意识营造了“差异化竞争的表象”。
“对于发展跨境电商的好处,其实是有三个层次的。最表面的是能够多走货,即扩大贸易;其次是能够带动创新创业;更深一层,是能带动相关的服务产业发展。”在郑敏看来,城市的认知水平不同,将直接使其发展重心出现差异。
可见,城市要想走在跨境电商发展的前列,提高认知找准方向才是关键。
1本文为《每日经济新闻》原创作品。
2 未经《每日经济新闻》授权,不得以任何方式加以使用,包括但不限于转载、摘编、复制或建立镜像等,违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