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经济新闻

    视角 | 厦门“60条”对台湾青年说:来!

    城市进化论 2018-04-11 21:39

    4月10日晚,厦门正式出台《关于进一步深化厦台经济社会文化交流合作的若干措施》,推出60条具体举措。厦门市政府表示,《若干措施》在国台办“31条措施”的基础上,增加了经济合作、社会领域等方面的内容,不仅从更大范围、更多层面为台胞在厦门生活提供便利,为台企在厦门更好发展创造条件,同时也有利于促进厦门与台湾的产业融合发展,便利厦台人民交流往来,体现了互利共赢、“厦台亲上亲”的理念。

    每经记者 檀越    每经编辑 杨欢    

    图片出处:摄图网

    文章开头,城叔先分享一个故事:

    在某次交流会上,一位老台商首先提了三个问题。

    第一,现场是否有人认为,大陆现在厕所没有门吗?第二,现场是否有人认为,大陆除了北京上海,其他城市建设还有很多需要改进的空间吗?第三,现场是否有人认为,厦门和高雄差不多吗?

    前面三个问题有百分之九十的人都举起了手。

    接着,老台商问了一个关键性的问题:请问刚才那些资讯都是你听来的,或者你假设的吗?刚才举手的人再次举了手。

    最后,老台商反问:那么请问,为什么你们不用自己的眼睛去看呢?

    作为这场交流会亲历者,台湾青年设计师杨超闳认为,台湾青年需要对祖国大陆有一个全新的认识。此次交流会,也让他下定决心来大陆创业。

    而大陆对台开放的进程也在加速,吸引着越来越多像杨超闳这样的年轻人。

    4月10日晚,厦门正式出台《关于进一步深化厦台经济社会文化交流合作的若干措施》(以下简称《若干措施》),推出60条具体举措。

    “福利大放送!”台湾青年学者、在厦门大学嘉庚学院任教的黄学硕老师,看完该政策后,用微信给城叔回了五个字。

    厦门大学港澳台研究中心主任、李非教授则告诉城叔,过去我们政策重心在企业,这一次政策在着力于吸引台湾人才、资金、技术和管理经验,体现了对台开放政策的重心有了一个大的调整。

    人才!还是人才!城叔仿佛看到,大陆各大城市的“抢人大战”,正在跨过台湾海峡,让宝岛上的城市也加入进去。

    1+地方粮票

    让黄学硕激动的“福利大放送”在哪里呢?

    厦门市政府表示,《若干措施》在国台办“31条措施”的基础上,增加了经济合作、社会领域等方面的内容,不仅从更大范围、更多层面为台胞在厦门生活提供便利,为台企在厦门更好发展创造条件,同时也有利于促进厦门与台湾的产业融合发展,便利厦台人民交流往来,体现了互利共赢、“厦台亲上亲”的理念。

    所谓31条措施,是指国务院台办、国家发展改革委经商中央组织部等29个部门于2月28日发布的《关于促进两岸经济文化交流合作的若干措施》。

    李非告诉城叔,如果是说31条是“国家粮票”,那么,60条就是“地方粮票”,是31条的细化版、操作版。

    《若干措施》涵盖了厦台经济交流合作、厦台社会文化交流合作、台湾同胞在厦门学习实习、台湾同胞在厦门就业创业以及台湾同胞在厦门居住生活等五个方面。

    其中,先行先试推出的举措有33条,包括台资企业和台湾同胞在厦门设立企业时可以选择使用美元或人民币作为注册资本金,在厦门经营活动中可以享有内资企业待遇;对无法识别、读取台胞证信息的系统设备限期进行完善升级,实现电子台胞证在厦门与大陆居民身份证同等使用;鼓励台胞在厦门担任调解员、仲裁员、陪审员、缓刑考察员、执行监督员、检察联络员、法律顾问等;台湾同胞在厦门居住期间参照厦门居民标准,可以个人身份参加职工基本养老保险或城乡居民养老保险等。

    城叔理解,所谓先行先试,那就是前所未有的、力度空前的。

    在厦门市委宣传部政研室特约研究员、厦门卫视新闻顾问蔡国烟看来,厦门与台湾关系密切,具有得天独厚的对台区位优势。中央创办厦门经济特区,顺应了上世纪八十年代和平开放的历史趋势。国务院85号文件赋予厦门特区两大使命,其中之一,就是为祖国统一大业做出贡献。所以,厦门在对台交流合作事务中先行先试,责无旁贷。

    2+重心调整

    李非说的“重心调整”又是什么呢?

    《若干措施》分为5大部分,其中经济交流合作方面有23条,社会文化交流合作方面有10条,台湾同胞在厦学习实习方面有3条,台湾同胞在厦就业创业方面有7条,台湾同胞在厦居住生活方面有17条。

    城叔注意到:针对台湾民众个体的优惠政策达到27条,这一比例刷新了厦门过去发布的任何一项对台开放政策。

    在诸多政策上,台湾同胞能享受到力度更大的优惠。比如,积极协助台湾专业人才申请参与国家“千人计划”;鼓励在厦门工作的台湾专业人才申请参与国家“万人计划”;鼓励台湾同胞参评厦门市的特聘专家或特聘专业人才;对台湾特聘专家聘期3-5年内按每年20万元、总计最高100万元给予补助,特别优秀的可以提高到每年30万元、总计最高150万元。

    李非对城叔说,此前袓国大陆的对台开放政策主要针对台湾企业,此次惠台60条,主要是针对台湾的人才,尤其是青年人才。过去我们的政策强调入台采购,此次厦门版60条,强调的是吸引岛内的人才、资金、和技术到大陆,这体现了对台开放重心的调整。

    注意,城叔在这里再次敲重点:人才!人才!

    如《若干措施》提出,符合条件的台湾同胞在厦门可以独资形式申办个体诊所和医学检验实验室。“可以预见台湾具有医学优势的牙科诊所,未来可以台湾人来开设,这一领域目前对外国人暂且禁入。”李非说。

    黄学硕则这样告诉城叔: “此次祖国大陆想方设法,要让已住厦门的台湾人享有厦门人同样的待遇,让还没有来厦门的台湾人享有居住、就业、就学、创业等优惠待遇,诚意大足。”

    他举例,比如卡式台胞证可在动车站的机台取票,享有住房公积金、五险的保障,均是利好消息。

    2015年,黄学硕毕业于台湾世新大学传播所博士学位学程,2016年8月赴大陆任教。在大陆生活了近两年的他,期待曾经遇到的一些不便利,未来能获改变。

    3+有的放矢

    城叔想问:为什么人才成了此次对台开放的关键词?

    厦门大学学者曾经做了一项调查显示,在来大陆的台湾人中,仅有不到10%的民众为就业和创业,远远低于就学的26%和旅游的51%。台湾一家电视台的民意调查也显示,只有不到6%的台青有来大陆工作的经历。

    过去我们的政策针对创业,但其实创业成功率不如预期。其中很重要的原因是,人来了,却留不下来。海峡两岸青年创业基地有限公司董事长曾荣群评价说,“此次的政策重点针对人才,终于走了一个对招“。

    在城叔看来,厦门的措施针对性很强,可谓有的放矢。

    台湾劳动事务主管部门2017年6月公布的数据显示,15岁至24岁的青年失业率高达12%点多,几乎是平均失业率的三倍,显见台湾青年失业现象逐渐恶化。再加上台湾20年来薪资涨幅几乎冻结,经济增长乏力,不愿留在台湾坐困愁城的年轻人,只能远走高飞。而同根同源,经济腾飞的大陆正在成为他们首选的创业热土。

    据了解,2016年以来,仅广东一省就累计吸引了300多个台湾青年创业项目落户。2017年1月份至今,超过2100多位台湾青年到广东实习、就业、创业。

    另外,城叔注意到,在支持台企在厦发展方面,《若干措施》也有很多干货。比如,帮助和支持符合条件的台资企业依法享受高新技术企业减按15%税率征收企业所得税,研发费用加计扣除,在厦门的台资科研机构、研发中心采购大陆设备全额退还增值税等税收优惠政策;支持台资企业在厦门以特许经营方式参与能源、交通、水利、环保、市政公用工程等基础设施建设。同时,还推出台资企业和台湾同胞可以在中国(福建)自由贸易试验区厦门片区内以独资形式从事娱乐场所经营,可以设立独资演出经纪机构。

    蔡国烟表示,特区成立37年来,厦门积极探索,勇于实践,对台工作有许多做法领先于大陆各地。而且,此次厦门推出的60条惠台措施有特色,很实用,有些已经实施了一段时间,证明是有效的,相信这些举措会惠及台胞,并且可供大陆其他地方借鉴。

    在城叔看来,厦门对台开放领先大陆其他城市,这并不难理解,毕竟占据地利之便。不过,在当下“人才大战”背景下,厦门抢先打出“人才”牌,的确耐人回味,值得参考。

    版权声明

    1本文为《每日经济新闻》原创作品。

    2 未经《每日经济新闻》授权,不得以任何方式加以使用,包括但不限于转载、摘编、复制或建立镜像等,违者必究。

    上一篇

    华远地产掉出百亿房企排名 从“小而美”转道扩张成果待考

    下一篇

    一季度IPO通过率同比腰斩!谁吃到了这块日渐缩小的“蛋糕”?



    分享成功
    每日经济新闻客户端
    一款点开就不想离开的财经APP 免费下载体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