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经编辑 李语涵
【新华社:如果有必要,中国必然还会出台更新的贸易战反制措施】
新华社时评称,美国一意孤行计划对从中国进口的商品大规模征收关税,并限制中国企业对美投资并购,大有挑起贸易战之势。任何国家都不应低估中国经济日益强大的适应能力、抗打击能力和反制能力。目前,中国商务部已发布针对美国进口的中止减让产品清单,涉及美对华约30亿美元出口。这只不过是一个警告,释放出中国“一不会怕、二不会躲”的明确信号,如果有必要,中国必然还会出台更新的反制措施。
【人民日报评论:中国不怕贸易战,还有不少好牌】
人民日报刊文称,中国已多次表明“不愿打贸易战”的态度,因为“贸易战没有赢家”。钟山表示,合作是中美两国唯一正确的选择。中美双向贸易和投资能达到今天的规模,证明两国对话合作是有效的。当然,中方不希望打贸易战,但绝不害怕贸易战。作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中国可以在对七类、128个税项美国进口产品加征关税之外,同时采取更加精准的反制措施,打到美国经济政治的“七寸”。
【经参头版评论:保护主义赢不了经济规律】
美国之所以再度搬出已经过时的“301”,将贸易保护的大棒拿出来挥向中国,不过是“项庄舞剑,意在沛公”。从表面看,算的是所谓的“知识产权账”、“贸易逆差账”,而实质上,还是基于冷战思维下,对中国经济崛起、科技进步和中国道路的忌惮。
【“中国版”原油期货今天开始交易了】
十年磨一剑。2018年3月26日,我国原油期货将在上海期货交易所子公司——上海国际能源交易中心(下简称上期能源)挂牌交易。原油期货将是我国首个国际化商品期货品种。针对原油期货的意义,业内人士表示,上市原油期货能够更好地服务我国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既可为国内涉油企业提供有效的风险管理工具,为产业链企业提供价格参考,也有利于形成金融市场全面开放的新格局,还将为全球投资者提供更多的中国市场机会、更加丰富的投资选择。(每日经济新闻)
【数字中国建设进入高峰期】
从工信部获悉,为保障数字中国建设,我国还将实施一系列具体的措施,其中包括:开展网络强国建设三年行动,启动一批战略行动和重大工程;加快百兆宽带普及,推进千兆城市建设,实现高速光纤宽带网络城乡全面覆盖、4G网络覆盖和速率进一步提升;完善国际通信网络出入口布局,完成互联网网间带宽扩容1500G;推进5G研发应用,补齐5G芯片、高频器件等产业短板,完成第三阶段测试,推动形成全球统一5G标准;实施IPv6规模部署行动计划,推动下一代互联网建设和发展。(经济参考报)
【波音第9999架737飞机完成交付并飞往中国】
美国波音公司交付给中国交银租赁和奥凯航空的737系列第9999架飞机24日从位于华盛顿州西雅图的波音机场启程,飞往中国。该架飞机机型为737-800,机身号为B-1228,23日正式交付奥凯航空,将于27日抵达天津滨海国际机场。奥凯航空波音机队规模由此增至27架。(新华网)
【Uber同意将其东南亚业务出售给Grab】
Uber已同意将其东南亚业务出售给其竞争对手Grab,这笔交易将标志着东南亚共享汽车行业的第一次大型整合。交易完成后Grab将对印度尼西亚的Go-Jek等竞争对手施加更大压力。作为交易的一部分,Uber将在合并后的业务中获得最高30%的股份。(第一财经)
【尚德登陆纽交所 碎片化时代凸显在线教育优势】
北京时间3月23日晚间,尚德机构正式登陆美国纽交所,股票代码为“STG”,尚德机构首次公开募股(IPO)发行价为11.50美元。此前更新招股书时,尚德机构的发行价格区间为11.5美元至13.5美元。按1300万股美国存托凭证的发行量计算,尚德机构通过首次公开募股累计募集1.495亿美元资金。(华夏时报)
【中国石化2017年净利润512亿元 派息率达118%】
中国石化3月25日晚披露年报显示,2017年公司实现营业收入2.36万亿元,同比增长22.2%;实现净利润511.19亿元,同比增长10.1%。公司董事会建议派发末期股利每股0.4元(含税)。(中证报)
【全球闪崩乃市场高位回调 避险情绪短期持续】
今年一季度,“闪崩”接连不断,而全球贸易摩擦的升温也加剧了市场短期恐慌情绪。记者采访多家中外资机构基金经理后发现,他们认为“贸易战”不太可能全面爆发,但包括中国在内的全球股市的技术形态都出现了短、中线的破位,短期情绪仍需时间恢复。
“贸易摩擦短期对市场情绪的影响是难免的,子弹可能还会飞一会儿,但最终更可能以协商妥协的方式收尾,而‘闪崩’从某种角度而言是市场自发的‘高位回调’。”荷宝中国首席投资总监缪子美在接受第一财经专访时表示,“前期全球股市情绪高涨,近期不乏机构出现获利了结、调仓,FAAMG(脸书、亚马逊、苹果、微软、谷歌)和腾讯等权重科技股的回调也会影响科技股和整体市场情绪。”她也表示,部分机构也从早周期板块(工业、有色等)不断向晚周期板块(必需消费品、医药、技术硬件等)调仓。此外,国内某大型保险资管投资总监也对记者表示:“伴随着上周五A股闪崩,各大机构存在较大抛压,尤其是中小盘,‘跌了就买’的思路可能暂不适用,情绪仍需时间恢复。”(第一财经)
【资金流向逆转 美国股基“失血”】
知名资金流向监测机构EPFR最新发布的周度报告显示,在截至3月21日当周,全球股票基金特别是美国股票基金的资金流向出现大逆转。此前一周全球股票基金的资金净流入额创下历史纪录,但3月21日当周共流出198亿美元资金,其中ETF净流出额达到186亿美元,为史上第二高。(中证报)
【IPO终止审查企业数大幅增加】
据券商中国报道,3月22日一天时间内,终止IPO审查企业多达12家。数据显示,2018年至今多达60家公司撤回了IPO申请,而这一数据已接近去年总数量的一半。在现场检查和从严审核的双重威力下,IPO生态已出现多重变化。一方面IPO审核周转速度的加快,让IPO堰塞湖快速消退,出现了为数不多的排队企业数量低于400家的情形;另一方面终止审查企业数大幅增加。(证券时报)
【7260亿港元抢先南下布局 内地投资者已成港股重要参与者】
随着沪港通、深港通的先后开通,A股市场与港股市场的联系逐渐加深。2014年沪港通开通至2017年底,三年的时间里,内地有7260亿港元的资金流入港股市场。《每日经济新闻》记者注意到,目前,内地资金作为港股市场一股重要的力量,已经深入到不少个股,甚至在一些板块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此外,公募基金作为重要的机构投资者,同样把触角伸到了港股市场——伴随市场行情攀升,越来越多的基金也对港股表现出了浓厚的兴趣。值得注意的是,一些港股的股东成分里,内地资金已经占到了很大比例,最高的甚至逼近50%。与此同时,一些港股也出现了基金扎堆的现象。(每日经济新闻)
【欧盟反垄断部门批准德国拜耳625亿美元收购美国孟山都】
欧盟反垄断部门近日批准了德国拜耳以625亿美元收购美国农业生物技术公司孟山都。欧盟的放行意味着继陶氏与杜邦合并、中国化工收购先正达后,全球农化行业向三巨头争霸格局又迈进了最为关键的一步。(新华网)
【韩国与美国就双边贸易协议关税问题达成一致】
韩国周日表示,与美国就修订双边贸易协议结束了长达数月的谈判,并就总统唐纳德·特朗普征收钢铁进口关税的计划达成了协议。韩国贸易部长金铉宗在与美方会面后返回韩国时表示,两国的谈判代表就两个问题“原则上”达成一致。(彭博)
【科技巨头遭殃欧盟推“数字税”坚称没有针对美国】
欧盟委员会(EC)3月21日公布针对大型数字跨国公司课税提案,这项提案预计将对年度全球营业额超过7.5亿欧元(约合9.2亿美元)、并且在欧盟市场上的年度可征税营业额达到5000万欧元(约合6200万美元)的大型跨国数字公司,征收3%的“数字税”。这项提议计划基于科技公司的收入征税,而不是利润。据测算,该税种将为欧盟每年带来50亿欧元的税收收入,约合人民币388亿元。了解此次欧盟提案的消息人士称,至少有120至150家公司在征收范围内。一旦完成立法,预计谷歌、脸书等美国科技业巨头都将受到影响。尽管此次受欧盟“数字税”提案影响的多是美国科技巨头,但欧盟坚称并没有针对美国。(国际金融报)
1本文为《每日经济新闻》原创作品。
2 未经《每日经济新闻》授权,不得以任何方式加以使用,包括但不限于转载、摘编、复制或建立镜像等,违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