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在2013年湖北就出台了“国家农村信息化示范省”建设实施方案,计划用3年时间,完成全省农村信息化平台、通道、站点、示范区建设及服务机制的探索完善等任务。
每经编辑 每经记者 张明双
▲CFP/图
每经记者 张明双 每经编辑 宋思艰
3月8日,来自湖北代表团的全国人大代表、中国移动集团湖北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范秉衡提出了《关于加快数字乡村建设助力乡村振兴的建议》的建议,希望在湖北等农业大省组织开展“三农”物联网应用试点,打造一批“物联网示范村”。
事实上,作为农业大省,湖北农业的现代化、产业化水平有待进一步提升。根据最新发布的2018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500强名单显示,湖北仅13家企业入选,且无一进入前100名,而中部其他省份如江西、湖南、河南等均有企业跻身前十。
为推进农业现代化进程,湖北在“互联网+现代农业”方面也多有探索。根据相关规划,到2020年,湖北要实现农业物联网等信息技术应用比例达到15%,形成3家以上年交易额超过50亿元的农产品电子商务企业。
2018年2月,中央一号文件宣布大力实施乡村振兴战略。
如何落实乡村振兴战略?这是全国两会期间备受关注的问题之一。范秉衡认为,加快数字乡村建设是实现乡村振兴的重要路径,要做好整体规划,开发适应“三农”特点的信息技术、产品、应用和服务,弥合城乡数字鸿沟。
据悉,数字化对农业生产效率的提升早有案例。中国移动在新疆利用物联网技术开展农业智能滴灌试点,每亩可节水40%以上,作物平均增产25%以上,降低人工费用70%以上,增加农民收入400元/亩;利用物联网技术对水产品养殖环境进行监控,即可提升产量10~30%。
“信息化的建设对乡村振兴,对农村居民了解外部市场都是非常便捷的道路。”华中农业大学教授张俊飚对《每日经济新闻》记者表示,对现代农业而言,应将农业作为一个开放的系统,农业要素投入和农产品产出的交换过程中,由信息化条件构建一个桥梁,可以解决农产品买卖难等问题,效率能大幅度提升。
事实上,各地方政府都在数年前就大力推进农村信息化建设,但整体进展不容乐观。范秉衡认为,城乡数字鸿沟仍然差距巨大,而且在某些方面呈逐渐扩大趋势,已经成为制约乡村发展的重要瓶颈。
艾格农业分析师马文峰对《每日经济新闻》记者表示,最近几年农村信息化这块的发展是缓慢的,农村基本上没有消费,但电商、农民就医等都离不开信息化,所以,数字化建设还是要落实的。
湖北是农业大省,但农业企业规模及品牌影响力方面仍有待提高。根据最新发布的2018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500强名单,湖北仅13家企业入选,而山东仅潍坊一地就有13家入围;另外,位列湖北榜首的富迪实业排名140位,而同属中部省份的江西、湖南、河南均有企业进入前十。
张俊飚认为,在互联网+时代,湖北农业品牌暂时还弱了一些,这与数字化程度不高确实也有一定关系。对于企业品牌的彰显力,网络有很强的放大效应,借助信息化的手段,可以使农业企业经营更便捷、更有效。
对此,范秉衡建议,国家进一步细化数字乡村战略具体措施,在湖北、山东等农业大省组织开展“三农”物联网应用试点,打造一批“物联网示范村”,积累经验进行全面复制推广;选择湖北省开展试点创新,探索开发、运行乡村治理信息化平台。
其实,早在2013年湖北就出台了“国家农村信息化示范省”建设实施方案,计划用3年时间,完成全省农村信息化平台、通道、站点、示范区建设及服务机制的探索完善等任务。
2017年11月,湖北出台了农业信息化发展“十三五”规划,进一步细化“互联网+”的探索,主要任务包括提升农业生产信息化和智能化水平、农业经营信息化水平、农业管理数据化和农业信息服务能力等。按照规划,至2020年,湖北省农业物联网等信息技术应用比例达到15%,推广应用5万台北斗导航终端,形成3家以上年交易额超过50亿元的农产品电子商务企业,信息进村入户村级信息服务站覆盖率达到80%。
张俊飚认为,落实乡村数字化建设,重点还是在投入上,包括网络设施、硬件建设等基础投入,应该要花一些力气,如果有淘宝村这些数字化的基础设施跟进的话,数字乡村可能会推动得更顺畅一点。
1本文为《每日经济新闻》原创作品。
2 未经《每日经济新闻》授权,不得以任何方式加以使用,包括但不限于转载、摘编、复制或建立镜像等,违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