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经济新闻

    全国政协委员、国家工商总局副局长马正其接受每经记者独家专访:商事制度改革该放的一定放够 不该批的坚决不批

    每日经济新闻 2018-03-07 00:03

    依靠建立“国家企业信用信息系统”这样一个企业的“光荣榜”,能够加强企业的自律;而另一方面,政府在反垄断、广告、消费维权等方面的监管力度还要加大,让诚信的企业感觉到没有任何障碍,到处都是绿灯,让违法乱纪的企业到处都是红灯,要让违法的企业不想犯法,不敢犯法,犯不起法。

    每经编辑 李彪 周程程    

    每经记者 李彪 周程程 每经编辑 陈旭

    近年来,商事制度改革持续向纵深推进,有效激发了投资创业热情,释放了经济发展的内在潜力。“一照一码”、企业登记全程电子化、“证照分离”等改革举措,让市场主体获得了实实在在的利好。

    “(商事制度改革)该放的一定放够,该批的我们才批,不该批的坚决不批!”3月6日,全国政协委员、国家工商总局副局长马正其在接受《每日经济新闻》(以下简称“NBD”)记者独家专访时表示。

    带着这种壮士断腕的决心与勇气,商事制度改革也将释放更大的红利。在马正其看来,政府也要更好地发挥作用,在“宽进”和“严管”相结合之下,要让诚信的企业感觉到处都没有障碍,到处都是绿灯;而对违法乱纪的企业来说,到处都是红灯。

     

     全国政协委员、国家工商总局副局长马正其  每经记者 李彪 摄

    改革激发创业促进就业

    NBD:政府工作报告在总结过去五年的工作时提出,“全面改革工商登记、注册资本等商事制度,企业开办时间缩短三分之一以上。”您如何看待近年来商事制度改革的成效?

    马正其:商事制度改革成效很显著。一方面,由于企业准入门槛的放宽,激发了市场的活力。2017年,我国每天新增企业1.66万户。而改革之前,2013年日均新设企业仅为6000户左右。

    另一方面,商事制度改革激发了创业,这些企业在经济增长中也发挥了一定作用。经过数据监测,这些新设企业的活跃度在70%,也就是说企业新设立4~5个月,70%的企业都有了招工、生产经营等行为。

    此外,改革还极大促进了就业。我国去年经济增长6.9%,而就业目标仍然完成得很好。这么大个国家,这么多人口能够实现充分就业,成绩来之不易。另外,从企业长远发展的角度来讲,这些企业再过5年、10年,有些就会发展成为像阿里巴巴、百度等大型企业。

    NBD:商事制度改革为营商环境的改善带来了哪些实实在在的利好,是否还有进一步的推进空间?

    马正其:我们采取了很多措施。一是“证照分离”方面,重点是“照后减证”,砍掉一批企业拿到营业执照后还需办理的不必要审批,解决准入不准营的问题。还要加大“多证合一”的力度,实现“一照一码”。一个照就是营业执照,一个码就是信用代码。说得直接点就是,人就一个身份证,企业就一个信用代码,企业办事凭这个就行了,非常便利。

    二是加大全程电子化,现在已开通了企业注册网上申报。完全是零见面,实现了网上申报、网上受理、网上审核、网上发照、电子归档。

    三是名称核准方面,过去企业在名称核准花费的时间比较长。现在实行企业名称网上自主申报,所有的企业名称都录在库里,企业取名时首先看是否有重名,然后排除一些禁用限用的名称后,企业就能自主完成核名、申报。最后由工商部门进行复核,减少了办事环节,极大地节省了办事时间。

    下一步还要加大商事制度改革力度,实现进一步的便利化。该放的一定放够,该批的我们才批,不该批的坚决不批,以便利群众。

    “证照分离”改革年内全面推开

    NBD:您刚才也提到了将进一步推动“证照分离”。我们也注意到,根据工商总局对2018年改革工作的部署,今年下半年将全面推开“证照分离”改革,这将对企业产生怎样的利好?

    马正其:“证照分离”的实质是减少审批。原来办理营业执照后,后续还有一些许可事项,而“证照分离”改革则是对这些审批进行全面清理。该取消审批的就取消;该改为备案的就取消审批,改为备案;对于暂时不能取消审批,但通过事中事后监管能够纠正不符合审批条件的行为,并且不会产生严重后果的行政许可事项,就实行告知承诺制。除这三种情况下,剩下的该审批就审批。

    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谈到“证照分离”改革,也提到重点是照后减证,各类证能减尽减、能合则合,进一步压缩企业开办时间。对于这项工作,我们今年可能在7月左右在全国全面推开。

    NBD:您刚才谈到了市场主体准入不断放宽,那么后续的监管上应该如何发力?

    马正其:“宽进”必须和“严管”相结合。如果仅仅宽进,而不加强后面的“严管”,那时间长了,后面肯定是会出问题的。所以还要进一步加强“严管”。

    但是,“严管”不再是过去光靠政府部门进行监管的方式,我们已经建立了一个大数据的信息化平台,即国家企业信用信息系统,这个系统相当于就是一张企业的“光荣榜”。企业的注册登记、审批、不良记录等信息全部都在上面。

    这主要是为了达到企业自律,这是第一位重要的任务。过去常常是“法不责众”,监管部门管理不过来。而有了这个平台后,企业都想把自己的光荣榜做好。第二是利于部门联合监管。企业犯的错误,违法信息都会显示在这个平台里,一处违法,处处受限。例如有银行看到企业在土地、环保等方面存在问题的话,就不会给企业进行贷款。

    三是实现社会共治。是否选择和这个企业交往、是否选择买该企业的产品,都会先查找这个企业的相关信用信息。这也体现出在政府的引导下,发挥市场和社会的力量,加强监管。

    当然,政府也要更好地发挥作用。比如在反垄断、广告、消费维权等方面的监管力度还要加大,让诚信的企业感觉到没有任何障碍,到处都是绿灯。让违法乱纪的企业到处都是红灯。要让违法的企业不想犯法,不敢犯法,犯不起法,犯法违规的成本很高。

    这些工作现在都在持续推进,还需要不断地深化与完善,最终实现国家现代化企业治理的目标,市场监管水平也应该达到现代化企业治理和监管的目标。

    版权声明

    1本文为《每日经济新闻》原创作品。

    2 未经《每日经济新闻》授权,不得以任何方式加以使用,包括但不限于转载、摘编、复制或建立镜像等,违者必究。

    上一篇

    “伙伴”股东退出筹建中合信保 金发科技、安信信托也公告不“玩”了

    下一篇

    农发种业转让并购标的无人接盘再折价 业绩承诺方补偿款存兑现风险



    分享成功
    每日经济新闻客户端
    一款点开就不想离开的财经APP 免费下载体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