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经济新闻

    政府工作报告今出炉 起草组成员揭背后故事

    每日经济新闻 2018-03-04 23:50

    十三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将于3月5日上午9时在人民大会堂开幕,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将作政府工作报告。中国政府网也提前“剧透”了一些关于政府工作报告幕后的故事,政府工作报告起草组成员表示,李克强总理考虑最多的事,就是要“实”,今年的工作是一定回应老百姓的关切,突出的是老百姓关心的一些重大的问题。

    每经编辑 张钟尹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每经记者 张钟尹 每经编辑 毕陆名

    今年将有哪些给力的减税政策?医疗改革将有哪些突破可以期待?如何关注民生,保障民生底线?……这些社会各界关心的热门话题在今天(3月5日)将揭晓答案。

    十三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将于3月5日上午9时在人民大会堂开幕,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将作政府工作报告。

    中国政府网也提前“剧透”了一些关于政府工作报告幕后的故事,政府工作报告起草组成员表示,李克强总理考虑最多的事,就是要“实”,今年的工作是一定要回应老百姓的关切,突出的是老百姓关心的一些重大的问题。

    今年1月,李克强总理主持召开国务院全体会议讨论政府工作报告(征求意见稿)时指出,在推动高质量发展中不断增强我国经济创新力和竞争力,在深化改革开放中不断增强市场活力和社会创造力,努力把群众关心的教育、医疗、养老、住房、环保等民生工作做得更好,不断增强人民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关键部分反复修改

    每年全国两会政府工作报告都会受到社会广泛关注。

    国研室发展战略司司长王检贵表示,政府工作报告就是总结过去,规划下一年。国研室国际司司长宋立指出,政府工作报告相当于一个施工图,表示明年政府要干什么,提出思路、确定的目标、重要的举措,也是政府对全国人民一个庄严的承诺。

    国研室信息司司长刘应杰指出,政府工作报告是向国内国外广大公众发出中国政府的声音。

    那么,政府工作报告是由谁写的?王检贵表示,起草组是一个大的班子,有几十个人,主要是(国务院)研究室为主。

    国研室综合一司司长孙国君指出,政府各个部门都在写这个报告,所有人都在参与这个报告。

    不仅如此,据起草组成员透露,李克强总理亲自参与,每一稿都看得非常细,有的话其实都是总理自己的话,他每次都会有很明确地要求,比如谋篇布局,字数、文风、措辞。

    政府工作报告并非一蹴而就,而是经过多次修改。宋立表示,报告不停地改,直到上会前。

    王检贵说,“有的部分可能十稿二十稿,关键地方、有些部分可能(修改)上百稿。”很多初稿的素材,各行各业各条战线提供给起草组,起草组写好的东西又分散到各地征求意见,“把他们的智慧又集中上来,这是一个反反复复的过程。”王检贵强调,这是“全社会干的、全社会写的”。

    哪些内容将被写入政府工作报告?着力改善民生是政府部门的重要目标之一。

    王检贵表示,李克强总理考虑最多的事,就是要“实”,今年的工作是一定要回应老百姓的关切。宋立也表示,写进报告里的突出的都是老百姓关心的一些重大问题。

    记者注意到,中国政府网为大家开通信息渠道,开设“我向总理说句话”栏目,进一步听取对政府工作意见建议。

    那么,网友是否可以给政府工作报告提建议呢?宋立表示,网友的建议当然会看,并且专门有人看,对此非常重视。

    王检贵透露,李克强总理要求必须搜集网上网友的意见,这是一个很好的、与人民沟通的渠道,没有经过中间的加工,我们要回应他(网友)这种心声。

    向人民上交的答卷

    刘应杰表示,政府工作报告(起草过程)经过很多道程序,包括国务院常务会议、中央政治局常委会会议、国务院全体会议、中央政治局会议。

    记者注意到,2月24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召开会议讨论了国务院拟提请第十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审议的政府工作报告稿。

    今年1月22日,李克强总理主持召开国务院第八次全体会议,讨论拟提请十三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审议的政府工作报告,决定将政府工作报告(征求意见稿)发往各省(区、市)和中央国家机关有关部门、单位征求意见。

    李克强总理指出,向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报告工作,是国务院的法定职责,也是向人民上交答卷、汇聚各方发展共识的年度大考。要广泛听取社会各界意见,了解基层群众期盼,使政府工作报告充分体现推动高质量发展、深化改革开放、破解重大难题、更好造福人民的要求,促进政府工作不断改进提高。

    此外,今年1月期间,李克强总理主持召开了专家学者和企业界人士座谈会,各民主党派中央、全国工商联负责人和无党派人士代表座谈会,教科文卫体界人士和基层群众代表座谈会,听取代表对政府工作报告(征求意见稿)的意见建议。

    其中,在专家学者和企业界人士座谈会上,大家认为,中国经济有条件、有能力保持稳中向好态势,各行各业竞争力不断增强,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推动了服务业、新动能的蓬勃发展,托举了就业稳定增加。

    版权声明

    1本文为《每日经济新闻》原创作品。

    2 未经《每日经济新闻》授权,不得以任何方式加以使用,包括但不限于转载、摘编、复制或建立镜像等,违者必究。

    3版权合作电话:021-60900099。

    上一篇

    沪深港通带来巨量资金 港交所业绩大增瞄准“ETF通”

    下一篇

    “外交老兵”首秀人大会场 辩误读、释热点凸显大国气度



    分享成功
    每日经济新闻客户端
    一款点开就不想离开的财经APP 免费下载体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