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3日,全国政协委员、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原副主任、中国发展研究基金会副理事长刘世锦在驻地接受《每日经济新闻》记者采访时表示,中国经济高速增长的阶段已经过去,不能再追求不切实际的高增长,经济潜在增长率已经下降,所以一定要由过去追求GDP“挂帅”转向真正以质量效率为核心。
每经编辑 李彪 张怀水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每经记者 李彪 张怀水 每经编辑 陈星
2018年开年之后,各地纷纷晾出地方经济“成绩单”,甩掉单纯追求GDP增速包袱,由过去的“速度情节”向“高质量发展”转变成为各级政府改变政绩观的重要体现。
那么,未来中国经济发展会呈现出怎样的趋势?全国GDP增速保持在什么区间最为合适呢?
2018年3月3日,全国政协委员、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原副主任、中国发展研究基金会副理事长刘世锦在驻地接受《每日经济新闻》记者采访时表示,中国经济高速增长的阶段已经过去,不能再追求不切实际的高增长,经济潜在增长率已经下降,所以一定要由过去追求GDP“挂帅”转向真正以质量效率为核心。
在谈到未来几年中国经济增长趋势时,刘世锦认为,总的来看,中国经济增长从过去10%的高速增长逐步转向中高速增长,再往后可能就是中速增长,这是符合中国经济发展规律的。“未来,中国GDP增速保持在6.3%,就能够完成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当前最重要的是做实、做优中国经济,而不是人为的推高中国经济。”
值得注意的是,此前,天津、内蒙古等地的经济数据“挤水分”引起广泛关注,国家统计局局长宁吉喆在国新办发布会上曾表示,近年来,通过统计改革的持续深化和统计制度的不断完善,统计数据质量得到很大提高,少数地方数据不会影响到全国统计数据的真实性和可靠性。
“中国经济稳中向好,经济发展也有阶段性变化,有结构性变化,当然也有周期性的因素,所以研究2018年的经济形势要综合研判。当前中国经济的基本面是好的,结构调整、优化升级在加快进行,提质增效的阶段性变化特征会越来越明显。”宁吉喆说。
而在刘世锦看来,地方各级政府主动给GDP“挤水分”,反映了政绩观的改变。“从各地方来看,政绩观的调整非常重要,不能认为把‘速度’搞起来就觉得政府是有所作为,而是要把三大攻坚战打赢,真正实现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和动力变革。”
对于未来中国经济发展是否会再次回到高速增长的轨道,刘世锦预测,虽然中国经济已触底回升,但未来GDP不太可能再次回到高速增长状态。
1本文为《每日经济新闻》原创作品。
2 未经《每日经济新闻》授权,不得以任何方式加以使用,包括但不限于转载、摘编、复制或建立镜像等,违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