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经济新闻

    春节停工减产等多重因素扰动 2月制造业PMI创一年半来新低

    每日经济新闻 2018-02-28 23:15

    2月28日,国家统计局公布今年2月份中国制造业采购经理指数(PMI)运行情况。数据显示,2月份制造业PMI为50.3%,依然处在景气区间。不过,《每日经济新闻》注意到,2月份制造业PMI也创下超过一年半以来的新低。

    每经编辑 李可愚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每经实习记者 李可愚 每经记者 胡健 每经编辑 毕陆名

    2月28日,国家统计局公布今年2月份中国制造业采购经理指数(PMI)运行情况。

    数据显示,2月份制造业PMI为50.3%,依然处在景气区间。不过,《每日经济新闻》注意到,2月份制造业PMI也创下超过一年半以来的新低。

    而从环比来看,2月份PMI指数比上月相比回落1.0个百分点,回落幅度较大。

    对于2月PMI指数回落明显的原因,主要是春节因素。不过,也有机构给出了略有不同的解读。

    指数回落属于正常波动

    对于2月份制造业PMI出现较大幅度回落的原因,国家统计局服务业调查中心高级统计师赵庆河表示,从历史数据看,春节所在月份的PMI大多会出现一些调整,2月份该指数的回落属于正常波动。

    赵庆河认为,这一阶段的主要特点是,一是生产活动减缓,需求增速放慢,春节前后是制造业的传统生产淡季,企业普遍停工减产,市场活跃度减弱;二是企业员工返乡过节,制造业用工量减少;三是春节前后供需减弱,价格指数下探;四是进出口指数回落。

    不过,也有专家认为,此次公布的制造业PMI降幅超出了对季节性的预期。

    例如,中金公司研报认为,首先,PMI本身是季调后的数据;其次,本次春节所在月份环比下行的幅度明显大于往年的春节。而兴业证券出具的研报则认为,今年制造业PMI回落的幅度明显超过历年春节当月的季节性,这说明剔除春节扰动后,需求可能出现边际性减弱。

    针对2月份制造业PMI与各项相关数据表现出的宏观经济状况,中泰证券宏观高级分析师杨畅对《每日经济新闻》记者表示,其中有以下几点值得关注:

    一是生产与需求同落。数据显示,2月份生产和新订单指数分别为50.7%和51.0%,分别较上月回落2.8和1.6个百分点。

    二是外需续降、内需放缓。2月份新出口订单指数为49.0%,较上月回落0.5个百分点,延续跌势,表明外需仍不乐观。新订单指数与新出口订单指数相差2个百分点,较上月收窄,反映国内需求势头略有放缓。

    三是企业扩大生产的积极性仍不足,制造业在手订单与从业人员指数分别为44.9%、48.1%,分别较上月回落0.4和0.2个百分点。

    此外,杨畅还向《每日经济新闻》记者指出,2月份数据还反映出不同规模制造业企业继续出现分化态势。大型企业PMI已连续24个月处于荣枯线上,中型企业PMI自去年10月以来首次落入荣枯线下,小型企业PMI则已连续8个月处于荣枯线下。

    杨畅认为,这表明目前大中小企业分化仍在加剧,大企业发展前景依然利好,行业集中度存在进一步提升的趋势。

    主要原材料价格降幅明显

    与此同时,《每日经济新闻》记者注意到,在各项制造业相关指标中,2月份主要原材料购进价格指数降幅较为明显,为53.4%,较上月回落6.3个百分点。

    记者注意到,此前,国家统计局公布的今年2月份上旬流通领域重要生产资料市场价格变动情况。监测数据显示,与1月份下旬相比,14种产品价格上涨,27种下降,9种持平。价格下降产品数量超过价格上涨产品数量。

    对此,杨畅向《每日经济新闻》记者表示,首先,原材料购进价格指数出现回落,预示着2月份工业品出厂价格指数(PPI)将出现回落。

    其次,除主要原材料购进价格指数出现明显降幅外,还应注意到新订单指数与原材料购进价格指数相差2.4个百分点,较上月大幅收窄。这表明尽管需求回落,但原材料价格回落带来的成本改善,有利于企业修复利润。

    此外,记者还注意到,不同行业产业发展分化情况较为明显。高技术制造业PMI高于制造业整体水平3.7个百分点,装备制造业也高于总体水平0.7个百分点。对此杨畅表示,这表明新兴产业发展仍然值得看好。

    同一天,国家统计局还发布了包括制造业生产指数与非制造业商务活动指数的当月中国综合PMI产出指数。数据显示,2月份中国综合PMI产出指数为52.9%,比上月回落1.7个百分点。

    赵庆河在解读2月份综合PMI产出指数时指出,受春节因素影响,构成综合PMI产出指数的制造业生产指数和非制造业商务活动指数扩张势头有所减弱,分别为50.7%和54.4%,其中制造业波动较为明显。

    版权声明

    1本文为《每日经济新闻》原创作品。

    2 未经《每日经济新闻》授权,不得以任何方式加以使用,包括但不限于转载、摘编、复制或建立镜像等,违者必究。

    上一篇

    多次转型未果投资又“踩雷” 中润资源2017年预亏至少1.6亿

    下一篇

    美对中国产铝箔作“双反”裁定 中方企业最高恐面临186%税率



    分享成功
    每日经济新闻客户端
    一款点开就不想离开的财经APP 免费下载体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