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经济新闻

    比GDP算什么,一看人均收入,这些省份就尴尬了……

    每日经济新闻 2018-02-24 21:29

    国家统计局近日公布了31个省份2017年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数据显示,10省份人均可支配收入超过全国水平,上海、北京2017年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逼近6万元大关。

    但是,为什么这么多年人均收入最高的始终都是那几个地区?为什么有的地区GDP很高,但分到每个人手里却不多呢?

    每经编辑 周禹彤

    有对比才有差距,看到差距,才懂得进步。春节前,大家都在比年终奖,春节刚过,大家就要比比收入了。

    近日,国家统计局公布了31个省区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数据显示,2017年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5974元,上海、北京人均可支配收入逼近6万元大关。

    ▲图片来源:摄图网

    但是,每经小编发现,为什么这么多年,人均收入最高的始终都是那几个地区?为什么有的地区GDP很高,但分到每个人手里却不多呢?

    前三甲又是上海、北京、浙江

    居民可支配收入,指居民可用于最终消费支出和储蓄的总和,即居民可用于自由支配的收入,既包括现金收入,也包括实物收入。按照收入的来源,可支配收入包括工资性收入、经营净收入、财产净收入和转移净收入。

    国家统计局的数据显示,2017年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5974元,比上年名义增长9.0%;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7.3%。实际增速比GDP和人均GDP增长分别快0.4和1.0个百分点。

    据中国新闻网记者梳理发现,上海、北京、浙江、天津、江苏、广东、福建、辽宁、山东、内蒙古2017年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超过了全国平均水平。

    ▲2017年各地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排名(数据来源:国家统计局网站;每经小编整理)

    在31个省区市中,上海、北京、浙江2017年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位居前三名。其中,上海、北京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达到58987.96元、57229.83元,是仅有“5万元俱乐部”的地区;浙江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42045.69元,属于“4万元俱乐部”的唯一成员。

    此外,多地2017年居民收入增速跑赢了当地的GDP增速。如,北京2017年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实际增长6.9%,高于同期GDP增速0.2个百分点。江苏2017年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实际增长7.4%,高出GDP增速0.2个百分点。

    但是,对比过去几年的数据后,每经小编发现,从2013年到2017年的五年中,人均可支配收入排名前十没有变化,上海、北京、浙江始终是前三甲。

    ▲2013年-2017年各地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排名(数据来源:国家统计局网站;每经小编整理)

    为何GDP高,人均可支配收入低?

    此外,每经小编还发现一些有趣的数据。有的省区市GDP排名很高,但人均收入排名不高,有的地方则相反。例如,山东省2017年GDP总量高达72678.18亿元,排全国第三,人均GDP也不低,达到72851元。但在人均可支配收入方面,山东省仅26930元。

    当然,山东是人口大省,人口多,经济总量上就有优势,但分到每个人手上就少了。河南、河北、四川、湖南、湖北等都是如此。但是,浙江和江苏也都是人口大省,为什么这些地区的人均收入高呢?

    其实,这就和产业结构有关。

    针对山东省的情况,2月22日,春节假期后上班第一天,在“山东省全面展开新旧动能转换重大工程动员大会”上,山东省委书记刘家义就发表了长达一万六千多字的讲话,对山东省面临的形势和存在的问题作了直言不讳的分析和观察,其揭露问题之尖锐,承认差距之诚恳,引发社会各界人士高度关注。

    刘家义说,我们与标兵的差距越来越大。经济总量,我省与广东的差距由2008年的5860亿扩大到2017年1.72万亿;与江苏的差距由50亿扩大到1.32万亿。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差距也呈现继续扩大之势。

    GDP高,但人均收入低,一定程度上反映的是一个地区产业结构。以采矿业,制造业,电力、燃气等为代表的第二产业,虽然体量大,但利润率低,因此这一部门职工分到的收入就少。而以科技、消费、文化等为代表的第三产业附加值更高,相应的,其职工分到的收入也就更高。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这也正印证了山东省的情况——大而不强,结构性矛盾突出,传统产业占70%。刘家义说:

    从产业结构看,我省主营业务收入排前列的轻工、化工、机械、纺织、冶金多为资源型产业,能源原材料产业占40%以上,而广东、江苏两省第一大行业均为计算机通信制造业;全国互联网企业百强我省只有2家,排名都在60名以后,滴滴打车、支付宝、微信红包等具有超前引领作用的创新模式,都没原创在山东。服务业仍以传统的交通、商贸、餐饮住宿等传统服务业为主,现代服务业发展较慢。

    北上广深、浙江江苏,这些是公认的经济发达地区,不仅体现在GDP总量高,人均收入高,也体现在第三产业、尤其是科技行业的发达。

    不要盲目追求第三产业占比

    经济学原理和发展实践都表明,随着经济的进一步发展,第三产业的比重开始上升,甚至在国民经济中的占比将超出一半。但这就意味着要抛弃第二产业吗?

    当然不是。2016年,《经济日报》就曾发表文章称,我国经济发展的区域性特点突出,既有“北上广深”,也有经济发展相对滞后的地区。对这些地区而言,城市化、工业化还处在初中期阶段,当前仍要集中精力发展第二产业,提高第二产业的聚集度和带动力。而且,长期以来,部分地区的三产占比提升主要依赖房地产行业,第三产业结构欠佳,持续性不足。

    以海南省为例,2017年,海南省GDP总量为4462.52亿元,排名第28位。海南省人均地区生产总值48430元,而人均收入却能够达到22553.24元,排名第14位。

    GDP总量低,人均收入却不低。海南的情况也与其产业结果相关。

    去年海南省第二产业增加值997.14亿元,增长仅2.7%;其中,重工业增加值325.93亿元,下降2.3%。而第三产业增加值2486.07亿元,增长10.2%。其中,房地产业增加值达437.54亿元,增长20.1%。

    ▲三亚凤凰岛(图片来源:摄图网)

    去年12月,中央第四环境保护督察组向海南省反馈督察情况时,狠批房地产行业对当地生态的破坏,

    财政过分依赖房地产,房地产企业指到哪儿,政府规划跟到哪儿,鼓了钱袋,毁了生态。

    《经济日报》文章称,对三产占比提升,不要盲目追求,要实事求是地分析,不能笼统地看待,更不能被三产占比提升的“虚假繁荣”所迷惑。无论是第二产业,还是第三产业,关键是提高质量。

    今年1月2日,工信部部长苗圩在接受《求是》采访时表示,

    制造业是实现工业化和现代化的主导力量,也是国家综合实力和国际竞争力的体现。国际金融危机后,发达国家重新聚焦实体经济,纷纷实施“再工业化”战略,加强对先进制造业的前瞻性布局,在人工智能、增材制造、新材料等新兴领域加快部署,谋求占领全球产业竞争战略制高点。反观一些发展中国家,在工业化中后期由于未能坚持发展制造业,现代化进程严重受阻。这些经验和教训表明,制造业始终是一个国家和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根基所在。

    每经编辑 王嘉琦

    (每日经济新闻综合中国新闻网、经济日报、求是、齐鲁网、海南日报等)

    版权声明

    1本文为《每日经济新闻》原创作品。

    2 未经《每日经济新闻》授权,不得以任何方式加以使用,包括但不限于转载、摘编、复制或建立镜像等,违者必究。

    上一篇

    工大高新22名股东意欲罢免董事长 核心子公司管理层与董事会现“裂痕”

    下一篇

    湖北鑫炎收购美国半导体测试设备商Xcerra遇阻 双方将寻找替代方案



    分享成功
    每日经济新闻客户端
    一款点开就不想离开的财经APP 免费下载体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