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伟业保险经纪最新的财务指标来看,截至去年10月31日,这家公司的净利润为-79.04万元,同期营业收入为126.25万元,资产总额为1348.5万元,负债95.42万元,所有者权益1253.08万元。而在2016年,伟业保险经纪全年的净利润仅37.57万元,同期葛洲坝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高达33.95亿元。
每经编辑 胡杨
每经记者 胡杨 每经编辑 王可然
日前,一则北京产权交易所的挂牌信息引发市场关注。内容显示,葛洲坝(600068,SH)拟转让葛洲坝伟业(湖北)保险经纪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伟业保险经纪”)55%的股权,目前该项目仍处在预披露阶段。
对此,葛洲坝负责投资者沟通的相关人士表示,可以将本次股权转让解读为公司“聚焦主业”,这家保险经纪公司对于葛洲坝的业绩影响非常小,这一块业务规模很小,也不够赚钱。
《每日经济新闻》记者注意到,从伟业保险经纪最新的财务指标来看,截至2017年10月31日,这家公司的净利润为-79.04万元,经营状况一般。而在2016年,伟业保险经纪的净利润仅为37.57万元,相较于同期葛洲坝33.95亿元的归属上市公司股东净利润,几乎不值一提。
回应:选择退出是为聚焦主业
公开资料显示,伟业保险经纪成立于2007年3月,注册资本1000万元。经营范围包括:在全国区域内(港澳台除外)为投保人拟订投保方案、选择保险人、办理投保手续;协助被保险人或受益人进行索赔;再保险经纪业务;为委托人提供防灾、防损或风险评估、风险管理咨询服务等。
而在股权结构方面,葛洲坝为伟业保险经纪的控股股东,持股比例55%。其余两位股东均为自然人,分别是陈丽蓉,持股36%;程麒霏,持股9%。
根据北京产权交易所的挂牌信息,目前,这一转让项目仍处在预披露阶段,伟业保险经纪55%股权的转让价格也未被公开。值得注意的是,如果最终有人“接盘”,葛洲坝将从伟业保险经纪的股东名单中“全身而退”,不再持有这家公司的任何股份。
对于选择出清的原因,葛洲坝负责投资者沟通的相关人士回应称,可以解读为公司“聚焦主业”。据其介绍,伟业保险经纪对于葛洲坝的业绩影响非常小,几乎可以忽略不计。另外,保险经纪这一块业务规模很小,也不够赚钱。
从伟业保险经纪最新的财务指标来看,截至去年10月31日,这家公司的净利润为-79.04万元,同期营业收入为126.25万元,资产总额为1348.5万元,负债95.42万元,所有者权益1253.08万元。而在2016年,伟业保险经纪全年的净利润仅37.57万元,同期葛洲坝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高达33.95亿元。
虽然选择出清这家由自己控股的保险经纪公司的股权,但葛洲坝却并没有彻底切断其与保险行业的联系。就在不久之前,葛洲坝曾公告称,其与中国平安(601318,SH)签订了《中国葛洲坝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中国平安保险(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战略合作框架协议》。双方将建立长期的战略合作关系,在股权投融资、债权投融资、投资银行、信托融资、资产管理、保险服务以及资金结算等领域加强战略合作,共创发展机会。
对此,上述葛洲坝方面人士回应称:“这主要是借助平安集团的金融牌照优势,更好地帮助葛洲坝开展融资等类似事务。”
专家:仍然看好保险中介发展
控股的保险经纪公司不够赚钱,葛洲坝因此选择出清股权。那么,保险经纪业务究竟为什么“不好做”呢?北京工商大学保险研究中心主任王绪瑾告诉《每日经济新闻》记者,当前,包括保险经纪业务在内的我国保险中介行业存在两个主要的制约因素。首先是从业人员的专业水平跟不上,服务质量因此很难提高。在现阶段未恢复从业资格考试的背景下,如果门槛较低,对保险中介行业的发展有一定负面影响。其次,有的政策也还没有完全与行业现状相适应。
实际上,就在不久前,监管层已经透露了完善保险中介制度建设的信号。据保监会中介监管部副巡视员施强介绍,保监会将于近期正式颁布保险经纪人监管规定和保险公估人监管规定,并在官网发表完整准确的解读信息。
最新数据显示,截至2017年第三季度,全国共有5家保险中介集团,223家全国性保险代理公司,1549家区域性保险代理公司,483家保险经纪公司,336家保险公估公司,1936家全国银行类保险兼业代理机构,57家开展相互代理的保险机构法人机构,共实现保费收入26837亿元。其中,人身险保费收入为2199亿元,同比增长24.5%,占全国总保费收入的87.6%。
尽管存在诸多不足,但在专业人士眼中,保险中介行业未来的走向仍是值得期待的。究其原因,王绪瑾认为,潜力巨大的中国保险行业将为保险中介市场提供广阔的空间。“市场经济不断发展的前提下,随着国民保险意识的增强,我国的商业保险也会有较大发展。”
另外,在王绪瑾看来,一个强大的保险市场也需要完善的保险中介市场作为后盾。他认为,“保险中介可以降低保险的展业成本,拓宽保险展业的领域,还可以推进保险的专业化。”从这个角度来看,保险中介市场还是拥有它的不可替代性。
1本文为《每日经济新闻》原创作品。
2 未经《每日经济新闻》授权,不得以任何方式加以使用,包括但不限于转载、摘编、复制或建立镜像等,违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