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经济新闻

    海虹控股PBM业务探索8年进展缓慢 估计未来5~10年进入高峰期

    每日经济新闻 2018-01-07 23:37

    通俗地说,PBM是介于保险机构、制药企业、医院和药房之间的管理协调组织,通过与上述相关方签订合同,以求在不降低医疗服务质量的前提下,影响医生或药剂师的处方行为,从而达到控制药品费用增长的目的。因此,PBM的核心目标是提高医保资金使用效率。

    每经编辑 每经记者 金喆 陈鹏丽    

    每经记者 金喆 陈鹏丽 每经编辑 任芷霓

    2017年12月4日,停牌将满7个月的海虹控股(000503,SZ)复牌后锁定涨停,与停牌前两日的跌停K线组成了一个“深V”走势。

    由于此前大股东已将持有的2.29亿股(占持股总数的91.98%,截至2017年5月3日)质押用于借款,2017年5月,突如其来的两日跌停拉响了原大股东中海恒实业的平仓警报,海虹控股不得不紧急停牌“避险”。近日,国风投5亿元投资中海恒实业,海虹控股股价强势反弹,中海宏实业的平仓危机暂时化解。

    截至2017年上半年,海虹控股PBM业务的毛利率为负36.10%,落地8年还未迎来爆发期。国家级VC国风投会给海虹控股的PBM业务带来哪些变化和动力?1月4日,《每日经济新闻》记者向海虹控股发去采访提纲。1月5日,海虹控股相关人士与记者沟通后,婉拒了记者的采访。

    落地8年还未爆发

    通俗地说,PBM是介于保险机构、制药企业、医院和药房之间的管理协调组织,通过与上述相关方签订合同,以求在不降低医疗服务质量的前提下,影响医生或药剂师的处方行为,从而达到控制药品费用增长的目的。因此,PBM的核心目标是提高医保资金使用效率。

    理论上,对于中国而言,在医保费用逐年吃紧的情况下,各市医保控费需求逐步显现,地方政府有动力将医保资金交给第三方组织管理。因此,医保控费行业在中国非常有前景。在2009年牵手北美最大的综合性PBM公司之一美国ESI集团后,海虹控股摇身一变,成为“中国医保控费第一股”,受到诸多券商追捧。

    海虹控股的PBM故事已经讲了8年之久,但业绩迟迟未能兑现。《每日经济新闻》记者注意到,2017年上半年,海虹控股PBM业务收入为1096.98万元,同比增长186.34%;毛利率为负36.10%,比上年同期增长7.72个百分点。海虹控股称,公司业务已覆盖24省(直辖市)的近200个地市,凭借丰富的资源积累以及专业化的服务,与医保机构、医疗机构及药品生产、流通企业形成了稳固良好的合作关系。

    值得注意的是,海虹控股对历年PBM业务收入数据采取了“选择性”披露。2011~2013年,在PBM业务收入增长、营业利润为正值的情况下,海虹控股披露了收入、成本和毛利率三项指标,但从2014年起便囊括在“服务业”或“大健康服务产业”的大板块中。被监管部门问询后,海虹控股披露2015年、2016年和2017年1~9月,PBM业务收入分别为1115.66万元、1313.19万元和1856.86万元,对应的毛利率波动也较大,分别为负94.78%、负223.04%和负26.97%。

    徐成(化名)曾是海虹控股PBM业务其中一家合作方的核心人员。他对《每日经济新闻》记者坦言,美国PBM业务之所以能够发展起来,与其医保支出主要由企业和商业保险负担有关,它更多是一种信息化技术和工业自动化技术的结合,逐渐把各种技术用到了药品流通、医保管理和医保控费等领域。但中国的国情不同,因此无论是海虹药业还是其他企业,推广起来都比较困难。

    “药品流通是个很专业的领域,海虹控股和中公网更像是以IT公司的形式出现,选择了去做医保控费软件,这条路不太可能会做流通,就很难实现盈利,甚至收入也不多。”徐成进一步指出,没有商业保险就没有付费方,对于PBM服务商来说就没有用户存在。而国家医保实行总额预算制度改革,由医院自行控制预算,并不需要第三方机构来托管,所以PBM服务商的价值就很小、甚至没有。

    业内:未来5~10年进入高峰期

    大股东国风投的背景,让海虹控股在PBM业务的艰难探索迎来转机。由于医保制度的特殊性,每一个探路PBM业务的机构都需要与当地医保管理部门对接。

    另一位不愿具名的行业人士对《每日经济新闻》记者表示,由于医院在处方流转过程中仍占强势地位,处方药在医院内部就消化掉了,处方审核权也不在PBM服务商手中,修改处方降低药品费用很难展开。总结起来,海虹控股PBM业务就是起来热闹,但很难找到成功的案例。

    徐成也指出,造成这种困局有几个原因:一是PBM没有真正进入药品流通领域;二是中国的商业保险没有完全发展起来,很难在收费机制上实现控费;三是各地医保目录没有统一、PBM很难提供全国性的解决方案。

    在前景一片美好、现实却很惨淡的局面下,国风投的接盘给海虹控股的PBM业务带来曙光。12月2日,海虹控股在《重大资产出售报告书(草案)(修订稿)》中提到,公司出售传统医药电子商务及交易业务的部分资产,是为了配合央企进驻后对公司集中资源发展PBM业务及大数据应用的整体战略规划及要求,未来公司业务中心将聚焦至PBM业务及海虹新健康业务,继续发展医保基金审核业务,拓展公司市场份额。

    在徐成看来,PBM模式在中国仍有一定的市场,未来5~10年将完全进入高峰期。近几年,一些上市公司也开始探索不同形式的PBM业务,但都是按照海虹控股的模式在知识、系统上布局,不过知识和系统只是其中的一个版块。

    “商业保险与社保完全融合后,PBM在中国肯定是有市场的,只是要等市场逐渐成熟后,现在还是早了点。”徐成感慨到,海虹控股的PBM将如何进一步落地并深化,还需要看接下来的控股股东如何决策。

    如今,带着对PBM业务在中国的美好愿景,海虹控股选择将控股权出让、引进央企背景的国风投。海虹控股表示,根据公司2018年经营计划,公司预计PBM业务板块将实现全面增长,并在相关资产剥离带来的减员增效后,全面实现主营业务扭亏。 

    版权声明

    1本文为《每日经济新闻》原创作品。

    2 未经《每日经济新闻》授权,不得以任何方式加以使用,包括但不限于转载、摘编、复制或建立镜像等,违者必究。

    上一篇

    华为和比亚迪1月10日将联合发布云轨无人驾驶系统

    下一篇

    海虹控股扣非后净利亏损长达8年 PBM托起千倍市盈率



    分享成功
    每日经济新闻客户端
    一款点开就不想离开的财经APP 免费下载体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