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国家工商总局数据显示,五年来,新设市场主体7292.9万户,新设企业2160.9万户。其中,值得注意的是,日均新设市场主体从改革前的3.1万户增加到今年的5.2万户,日均新设企业从改革前的0.69万户提高到今年的1.6万户。
每经编辑 周程程
每经记者 周程程 每经编辑 毕陆名
12月29日,国家工商总局局长张茅在全国工商和市场监管工作会议上表示,五年来,针对开办企业准入难、门槛高、环节多、效率低、期限长等突出问题,以商事登记制度改革为切入点,不断深化,逐步拓展,商事制度的总体框架基本确立,适应国际商事制度普遍趋势的制度体系逐步形成。
商事制度改革的推进,激发了市场活力。据国家工商总局数据显示,五年来,新设市场主体7292.9万户,新设企业2160.9万户。其中,值得注意的是,日均新设市场主体从改革前的3.1万户增加到今年的5.2万户,日均新设企业从改革前的0.69万户提高到今年的1.6万户。
此外,张茅指出,虽然市场主体快速增长,但我国的企业密度还不高,千人拥有企业数量与发达国家还有一定差距,区域之间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同样突出,还有进一步发展的空间。促进市场主体保持较快增长势头,关键是要改革。
在对2018年改革工作的部署上,张茅强调,将全面推开“证照分离”改革。
户均从业人员增至7.42人
新设企业数量不断增加,从具体企业类型来看,服务业占比较大。
张茅表示,近年来,高新技术产业、新兴服务业、“互联网+”的快速发展,新设企业中服务业企业占80%以上,成为经济转型升级的重要推动力。
这也成为支撑就业的重要力量。张茅强调,近年来,我国经济增速放缓,就业不减反增,市场主体的大量涌现发挥了重要支撑作用。
调查数据显示,从2016年三季度到2017年三季度,新设企业开业率为69.7%,户均从业人员由6.27人增加到7.42人。
企业设立后,营商环境对企业发展至关重要。从我国营商环境近几年在世界的排名来看,正处不断改善的过程中。
据张茅介绍,从2013~2017年,我国营商环境的世界排名提高了18位,其中开办企业便利度上升了65位。
今年企业年报率突破90%
“宽进”的同时,更需要“严管”。张茅表示,推动市场监管重心由传统的事前审批向事中事后监管转变,新型监管机制基本建立。
其中,企业经营异常名录制度、严重违法失信企业名单制度和全国统一的名录库的建立,倒逼企业和企业经营者更加注重自己的声誉。
为避免被列入企业经营异常名录,企业更加重视按时上交企业年报。据国家工商总局数据显示,改革以来企业年报率在85%以上,今年突破90%,高于改革前的年检率。
尽管更多企业对于企业信息信用的重视度逐步提高,但仍有企业存在违法失信行为。数据显示,目前经营异常名录实有市场主体474万户,严重违法失信企业5907户。
在此情况下,部门联合惩戒机制也将发挥重要作用。
张茅介绍说,部门涉企信息归集共享机制基本建立,省级层面参与涉企信息归集部门覆盖率达到78.2%,参与部门最多达到69个,全国已归集政府部门涉企信息数据5.59亿条。部门联合惩戒机制不断完善,参与签署了24个失信联合惩戒备忘录,累计限制失信被执行人担任公司高管20.79万人次,“一处违法、处处受限”局面初步形成。
探索建立违法失信企业强制出清制度
在对2018年改革工作的部署上,张茅强调,将全面推开“证照分离”改革。“明年上半年,要加快推进‘证照分离’改革试点,及时总结改革成效。下半年,全面推开‘证照分离’改革,推动‘照后减证’,大幅减少行政审批,着力解决‘准入不准营’问题。”他说。
《每日经济新闻》记者注意到,在经营许可审批改革上,目前已将226项工商登记前置审批事项中的87%改为后置审批或取消。
此外,12月19日,国家工商总局发布了《关于加快推进“证照分离”改革试点工作的通知》,选取了北京中关村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天津滨海新区、海南海口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等31个“证照分离”改革试点工作重点关注单位,加快推进“证照分离”改革。
市场准入便利度不断提高的同时,市场主体退出制度也将进一步完善。
张茅指出,将完善市场主体简易注销登记制度,强化部门间沟通衔接、信息共享和业务协同。完善企业撤销登记程序,对于提供虚假住所等失联企业、冒用他人身份证虚假注册等违法失信企业,探索建立强制出清制度。推动个体工商户简易注销工作在全国纵深开展。
数据来源:国家工商总局
1本文为《每日经济新闻》原创作品。
2 未经《每日经济新闻》授权,不得以任何方式加以使用,包括但不限于转载、摘编、复制或建立镜像等,违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