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方证券的研究显示,2015-2016年间,上市公司的273条举牌公告中,有68个举牌方为保险机构,占比1/3,耗资超过1700亿元。值得注意的是,今年8家被举牌公司中,有4家为港股上市公司,包括青岛港H股、旭辉控股、工商银行H股、汇丰控股。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今年以来,险资举牌继续降温。
中国保险业协会数据显示,截至12月28日,险企共披露8项举牌公告,耗资超过300亿元。
险资举牌潮始于2015年。东方证券的研究显示,2015-2016年间,上市公司的273条举牌公告中,有68个举牌方为保险机构,占比1/3,耗资超过1700亿元。2016年8月后,监管措施密集出台。一系列新规后,保险公司减少了激进投资的行为,举牌次数占资本市场举牌总量的比例,从2015年的38.1%下降至2016年的9.1%。具体数字方面,根据Wind统计结果,2015年共有36家上市公司被险资举牌,2016年该数字下降为15家。
今年的8项举牌,其中3项来自中国人寿,5项来自中国平安。中国人寿举牌的3家公司分别为京能电力、青岛港H股和中国联通,中国平安举牌的5家公司分别为旭辉控股、工商银行H股、日本株式会社津村、万国数据和汇丰控股。
从所属行业看,8家公司分布于能源、电信、医药、港口、地产、银行等不同领域。
从举牌风格看,今年险企更青睐高股息分红股。被平安举牌的旭辉控股,以稳健的派息政策,曾在今年被纳入“恒生高股息率指数”。举牌汇丰控股时,平安公告表示:“汇丰经营业绩优,分红好,符合平安资管管理的保险资金的资产负债匹配原则。”另外,对于投资京能电力,中国人寿也曾表示,该公司具有良好的分红历史,符合保险资金的收益偏好。此外,险企还偏向于股权分散的公司。中国人寿在京能电力、中国联通的举牌公告中称,“将投资纳入股权投资管理。”
业内人士表示,险企会再用举牌方式,更多是在符合财务投资原则,能带来稳定投资收益是险资选择举牌标的的重要因素之一;其次,能满足业务协同需求,或是险资举牌着重考量的另一因素。
值得注意的是,今年8家被举牌公司中,有4家为港股上市公司,包括青岛港H股、旭辉控股、工商银行H股、汇丰控股。
兴业证券此前发布的报告称,中资是港股的真主力,其中险资买港股是最强的力量。2016年9月,保监会允许保险公司通过港股通渠道购买港股,险资2016年11月起开始对港股进行规模性配置,至今年初,部分存款及投资项目到期,险资遂重新配置资金,安全性兼高回报的港股成为险资的主要目的地。保守估计今年有3%的保险资金配置港股,即至少2500亿增量资金。
根据港交所数据,目前,泰康保险集团、平安保险集团、太平财险、阳光人寿等十几家保险集团与保险公司持有近30家港股上市公司股份。
公开数据显示,目前保险资金通过沪港通,投资港股的规模已达到1743.58亿元。其中,直接投资规模为1117.46亿元,通过保险资产管理公司发起设立的保险资管产品投资规模为626.12亿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