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27日,2017年全国台协会长座谈会暨“海峡两岸产业合作区”授牌仪式在四川省成都市举行。记者在会上了解到,经国务院台办、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商务部共同批准,同意在四川省设立“海峡两岸产业合作区”。
每经编辑 每经记者 杨弃非
每经记者 杨弃非
昨日(12月27日),2017年全国台协会长座谈会暨“海峡两岸产业合作区”(下称“合作区”)授牌仪式在四川省成都市举行。
记者在会上了解到,经国务院台办、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商务部共同批准,同意在四川省设立“海峡两岸产业合作区”,“合作区”的地理区域涵盖三个产业园,包括位于成都市青白江经济开发区的成都产业园、德阳高新区的德阳产业园、天府新区眉山青龙区域的眉山产业园。
据相关负责人介绍,“海峡两岸产业合作区”的设立,将为四川承接台资企业产业转移,进一步深化川台经贸合作,实现台资企业在四川新的聚集,推动两岸经济社会融合发展搭建新平台。
在川台资企业累计达1979家
在会上,中共中央台办、国务院台办主任张志军向中共四川省委副书记邓小刚授牌“海峡两岸产业合作区”。由此,四川成为继广西之后,全国第二个设立“海峡两岸产业合作区”(简称“合作区”)的省份。
为何“合作区”会落户四川?在四川省台办主任周敏谦看来,四川在多个领域优势明显,能够有效促进两岸经济社会融合发展。
“四川拥有巨大的市场潜力、丰富的高素质劳动力资源、稳定的清洁能源供给保障,这些都是台商前来发展的必要条件,而四川的产业配套优势明显,与台商契合度很高,使其在当地能够迅速融合。”在接受媒体采访时,周敏谦如是指出。
成都台协会长徐大伟对此感同身受。他在会上指出,成都不仅有广阔的内销市场辐射能力,又有连通欧洲最短、最便捷的陆上通道和航空潜力,必将成为未来台资企业聚集最快的地区之一。
台商已纷至沓来。据相关负责人介绍,四川目前已成为大陆西部台资企业最多、投资额最大、拥有涉台园区最多的省份。数据显示,截至2017年底,在川台资企业累计1979家,项目投资总额185.17亿美元,投资1000万美元以上企业219家。
现如今,在川台资企业已形成电子信息、食品饮料、建筑建材、百货商贸4个优势产业集群,金融、旅游、文创等现代服务业和有机生态观光等现代农业合作呈快速发展态势。
而在周敏谦看来,四川文化的厚重和包容也是吸引台商来川投资的重要原因。2017年,台湾同胞来川参访观光达40多万人次。
“一区三园”多样化承接产业转移
“合作区”具体将如何打造?记者注意到,包含三个产业园在内的“一区三园”模式成为当天讨论的焦点。
周敏谦告诉记者,“一区三园”的设立,主要是考虑单一园区难以满足来自不同产业的台商多样化需求。构建三个产业园,将能够以不同的功能定位更加广泛地吸引台商聚集。
据相关负责人介绍,谈及三个“合作区”的定位,成都产业园所在的青白江铁路口岸优势明显,将重点吸引出口加工业、先进制造业企业;德阳产业园在电子信息、装备制造、智能制造、新一代信息技术等领域与台湾产业合作潜力巨大;而眉山产业园将重点吸纳光电显示、电子信息、新材料、高端制造、现代农业等领域的企业。
与此同时,四川也有关于吸引台湾高新技术人才和学生创业的安排。这正与台湾青年来川工作趋势吻合——据徐大伟透露,截至2016年,赴蓉发展的45岁以下(含45岁)台湾青年约有4500人,其中,选择自主创业占比达到34%,其主要从事服务业和零售等行业。
而针对台商在川发展需求,三个园区的布局将有利于整合更多优势条件。一个例子是,作为此次授牌的三个产业园之一,青白江发出的“台厦蓉欧”物流大通道已正式贯通,从台湾搭乘海铁联运模式的“台厦蓉欧”班列前往欧洲,全程仅需18—20天,物流成本仅为空运模式的1/7—1/8。
新的利好则体现在金融扶持政策上。在揭牌仪式当天,四川省台办分别与国家发展银行四川分行、中国进出口银行四川分行签订《支持海峡两岸产业合作区建设合作协议》。根据协议,两家银行将充分发挥金融机构的融资优势,以企业和项目为合作纽带,为海峡两岸产业合作区建设发展和台资企业入驻合作区提供支持,创造良好投融资环境。
(实习生俞瑶对此文亦有贡献)
1本文为《每日经济新闻》原创作品。
2 未经《每日经济新闻》授权,不得以任何方式加以使用,包括但不限于转载、摘编、复制或建立镜像等,违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