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经济新闻

    西安的互联网企业为什么很难做起来?

    粉巷财经 2017-12-17 23:24

    每经编辑 观星 莺歌    

    知乎上有这样一个问题,西安的互联网创业氛围怎么样?

    虽然只有47人答题,却有一条回答得到了338人的赞同。回答者是极客移动创始人辛晓晨,2010年他从北京回到家乡西安创业,原因是这里“成本低、便宜”。

    在他的眼中,西安就目前的状况而言,创业氛围一般,仍然可以被称之为“不适合初创企业生存的城市”。不过相比之前几年,可以说已经有了很大的改善,而且持续改善中。

    以辛晓晨回乡六年的创业经历来看,评价算是中肯,有进步,但仍谈不上满意。

    按理说,政府近两年在“双创”工作的支持力度上,可谓空前。按照“5552”建设目标,2017年底,西安众创空间、孵化器等载体要建成297个;到2021年,众创空间面积要达到2000万平方米。

    但为什么叫得上号的本土互联网公司寥寥无几,且真正得到投资机构认可,收获投资的互联网公司更是乏善可陈,更有创业团队初具规模后,便搬离西安。

    其中吊诡之处,颇值深究。

    天花板比投资人先到

    作为西安为数不多完成C轮融资的创业企业,A公司现今却只有总部还在西安。其技术部和运营部放在南京,影视部位于深圳,移动部位于北京和上海,游戏部位于成都。这家公司在西安的办公点虽说还叫总部,其实也只有原创类编辑工作还在这里,仅负责日常网站和自媒体平台的运营。

    其实,A企业还算好的,在刚触到天花板时,就知道向外部空间扩张了,很多互联网创业团队在孵化阶段,其实就已经夭折。

    问题出在哪?

    西安并非没有优势,比如互联网企业最需要的程序员,在西安几乎可以用北上广平均薪资的一半招到人才;再比如房租、物价低廉,就如辛晓晨所说,成本低。

    可除了这些,西安在信息流通、产业聚集、消费人群、运营人才、融资渠道等方面,又几乎与深圳拉开了若干成都的距离。

    这恰恰是互联网创业与传统创业的区别所在。

    图by视觉中国

    互联网作为创业企业的新技术载体,看似拉平了东、西部的信息门槛,但创业环境却无法通过网络信息复制。

    信息流通方面,东部城市速度更快也更加密集,对于互联网公司,几天的时间差也许就是永远无法超越的鸿沟;

    产业聚集上,西安互联网公司少,并未形成行业圈层,一些企业到一定规模后便无法在本地商业圈获取资源;

    此外,西安市场有限,缺乏价值人群,对于迫切实现盈利的初创企业并不适合。还有运营人才、融资渠道,在一线城市甚至是同为西部的成都能提供更好待遇、更便捷通道的前提下,优秀的创业者或创业团队,创业初期自然就不会选择西安,或者在投资人的催促下,搬离这里。

    上述原因,造成的局面便是,互联网企业成长空间有限,天花板总比投资人早来一步。

    鱼龙混杂创业场

    细究互联网创业企业“夭折”原因,占据“背锅侠”前几位的因素分别是:市场、团队和平台环境。

    先说市场。很多人误认为,相比传统行业而言,市场对互联网行业影响并不大,其实非也。

    有人的地方就有用户,这话虽不假。但整日浸淫在“皇城根文化”下因循守旧的西安人,多数情形下对新鲜事物接受程度慢也是事实。

    团购习惯、共享交通、视频社交……哪个不是在东部沿海地区经历惨烈厮杀后决出冠亚,再向西安规模化普及的?不可否认西安有市场,但并非互联网公司眼中的价值市场。

    再说团队。硅谷著名投资人史蒂夫·霍夫曼认为,一个好的团队对于初创型企业非常重要。好的团队是人才、思维和商业模式的聚集。

    说西安人才多的,不妨先自问几个问题:西安高校众多,但互联网人才有多少?理工类高校不少,但毕业生留在西安的有多少?留在西安的大学生中,有多少是真正能走出来创业的?

    事实是,培养的人才不少,但大部分毕业之后“东南飞”了。留在西安的工作的,许多人都进了行政、事业或者国企等体制内单位。

    图by视觉中国

    “硬科技”大会期间,某著名投资人直陈,西安互联网企业中普遍存在人才断档问题。从事技术研发的人较多,而严重缺乏市场推广、运营和商业开发的人才。

    思维和商业模式落后又是一个难以绕过的bug。辛晓晨曾在知乎里吐槽道:“前两年我的观感是西安的创业项目往往落后北京十年左右,最近(有所好转)已经提升到五年左右。”

    最后说平台。在西安,“孵化器”、“加速器”、“众创空间”、“创业咖啡”等供创业者使用的办公场所不计其数。

    而有创业者却反映,与西安目前的房租相较而言,这类创业平台单个工位月租金五六百元,实在是贵的离谱。在某些人的眼里,开办创业空间或许已经成为从政府手里领取补贴、顺便薅走初创公司第一道“羊毛”的生意。

    此外,多数“孵化器”、“加速器”、“众创空间”等平台同质化问题也相当严重。创业团队入驻时缺乏筛选,入驻后没有淘汰机制,全程缺乏有效的运营投资辅导,任由团队自生自灭的情况也并不鲜见。

    成熟模式可借鉴

    相继召开的首届西商大会、2017全球硬科技大会,在一定程度上又将西安人的目光锁定在创新创业群体。

    而在此前后,阿里巴巴、腾讯、京东等互联网巨头企业也有各类项目悉数落地西安。

    粉巷君注意到,11月初,京东首个电商创新中心在沣东新城科统区沣创星工厂开园,与之相伴的还有腾讯众创空间(西安)的身影。

    实质上,无论是京东云电商创新中心还是腾讯众创空间(西安),其扎堆布局沣东新城科统区背后的意图都非常明显——抢占未来西安互联网创业的高地。

    但如果没有特色优势,其实又难避免落入前文所述的窠臼。不过,按科统区沣创星工厂的规划,他们引入的实际上是以京东、腾讯为主体的互联网生态系统,创业团队入驻后,直接与互联网巨头合作,效果自然不同。

    直接复制互联网巨头的孵化模式,一定程度上也缓解了初创企业的“燃眉之急”。

    首先,这些互联网巨头企业所设立的“双创”孵化平台都有一个显著特征:可不同程度的实现数据共享。

    一般而言,互联网巨头企业具备敏锐的嗅觉,对市场和用户人群有着较为强大的了解分析能力。入驻这些平台,可以通过付费或是免费渠道,获得上述分析成果,把握市场最新动向。

    此外,互联网企业往往走在时代变化的最前沿,掌握了最先进市场思维和最成熟的商业模式。入驻这些互联网巨头构架的创业平台,自然而然少不了耳濡目染。

    针对西安创业型企业未形成有效产业聚集的问题。借力腾讯、京东等龙头企业所提供的创业平台来扶植本地初创企业,在区域内营造互联网产业链上下游企业聚集效应。

    加之位于自贸区内的政策优势,一种平台资源与企业互生共长的良性互联网生态圈正在沣东新城科统区形成。

    版权声明

    1本文为《每日经济新闻》原创作品。

    2 未经《每日经济新闻》授权,不得以任何方式加以使用,包括但不限于转载、摘编、复制或建立镜像等,违者必究。

    上一篇

    投资4000元,收入6万元?全国已有2万人上当!骗子每月进账3个亿!

    下一篇

    2017中国金融发展论坛论道资管转型:破刚兑势在必行 期待更多监管细则落地



    分享成功
    每日经济新闻客户端
    一款点开就不想离开的财经APP 免费下载体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