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CPI同比增速仍然维持在2%以内的低位,食品价格下降1.1%,非食品价格上涨2.5%;消费品价格上涨0.9%,服务价格上涨3.1%。记者注意到,非食品价格同比上涨2.5%,这一涨幅为今年1月以来最高。
每经编辑 张钟尹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每经记者 张钟尹 每经编辑 陈星
12月9日,国家统计局发布数据显示,11月份,全国居民消费价格(CPI)同比上涨1.7%,环比持平。全国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PPI)同比上涨5.8%,环比上涨0.5%。
《每日经济新闻》记者注意到,自今年以来,CPI已经连续十个月低于2%。CPI同比涨幅比上月回落0.2个百分点。与此同时,11月PPI同比涨幅比上月回落1.1个百分点。
CPI环比持平
11月CPI同比增速仍然维持在2%以内的低位,食品价格下降1.1%,非食品价格上涨2.5%;消费品价格上涨0.9%,服务价格上涨3.1%。记者注意到,非食品价格同比上涨2.5%,这一涨幅为今年1月以来最高。
分项目来看,11月食品烟酒价格同比下降0.2%,影响CPI下降约0.05个百分点。其中,鲜菜价格下降9.5%,影响CPI下降约0.25个百分点;畜肉类价格下降4.8%,影响CPI下降约0.23个百分点(猪肉价格下降9.0%,影响CPI下降约0.25个百分点)。
其他七大类价格同比均上涨。其中,医疗保健、居住、教育文化和娱乐价格分别上涨7.0%、2.8%和2.0%,其他用品和服务、生活用品及服务价格分别上涨1.7%和1.5%,交通和通信、衣着价格分别上涨1.3%和1.2%。
联讯证券首席宏观研究员李奇霖分析认为,蔬菜是CPI同比最大拖累项,同比从10月的0.3%降到负9.5%,拉低CPI同比0.25个百分点。猪肉项虽然继续拖累,但同比跌幅有所收窄。非食品项同比继续上升到2.5%,由于油价上涨,交通与通信项贡献较多增量。
中国人民大学副校长、国家发展与战略研究院执行院长刘元春告诉《每日经济新闻》记者,从价格数据来看,虽然CPI保持温和的状况,但是如果剔除食品、能源外,核心CPI从2014年底的低位状况一直持续回升,这表明中国供求得到了极大的改善。他预计,明年CPI会有明显上扬,这与景气传递有关系,更重要的是与成本传递有密切的关系。
申万宏源宏观团队分析称,需关注明年2~3月的阶段性CPI高点。随着上游价格涨幅回落,产业间的利润再分配将逐渐由上游转向中下游,制造和消费将明显受益。
记者注意到,上月中国人民银行发布的《2017年第三季度中国货币政策执行报告》提出,物价形势总体较为稳定。从上行推动因素看,国内经济总体企稳向好,叠加去产能推进、环保督查等因素的影响,通胀水平可能存在上升压力。也要看到,当前全球主要经济体通胀水平多在低位运行,国内经济既有上行动力但也有下行压力,同时基数因素也可能使未来一段时期PPI同比涨幅放缓。综合来看,通胀预期大体保持稳定。
PPI涨幅较上月回落
11月PPI同比涨幅回落,基本符合此前市场预期,也与11月PMI显示的主要原材料价格以及出厂价格指数回落趋势相同。
从同比看,PPI涨幅比上月回落1.1个百分点,其中,生产资料价格上涨7.5%,比上月回落1.5个百分点;生活资料价格上涨0.6%,比上月回落0.2个百分点,可以看出,生产资料下滑是PPI走低的主因。
从环比看,PPI涨幅比上月回落0.2个百分点。主要行业当中,涨幅回落的有石油加工业、化学原料和化学制品制造业、非金属矿物制品业,分别上涨1.9%、1.4%和1.3%;由升转降的有造纸和纸制品业,下降0.2%;煤炭开采和洗选业由升转平。
申万宏源宏观团队分析称,PPI在基数效应下高位回落。PPI环比仍上涨0.5%,显示环保限产对工业品价格仍有支撑。但由于基数快速抬升,11月PPI同比上涨5.8%,较10月回落1.1个百分点。主要行业中,油气开采、燃气、医药等行业PPI改善,主要反映油价上涨及气改等影响;煤炭、钢铁、有色、造纸等涨幅回落。
国泰君安首席经济学家花长春认为,PPI年末基数效应显现,但在供给侧冬季限产、需求侧投资平稳产生的供需缺口下,PPI回落仍有度,周期机会不减,四季度预计保持在5.6%,2017年全年平均仍在6.3%左右。
需要注意的是,今年以来,PPI有明显改善,1~11月比去年同期增长6.4%,另一方面1~11月CPI总水平平均比去年同期上涨1.5%。刘元春认为,PPI和CPI出现背离的状况,表明价格传递不畅。
申万宏源宏观团队认为,未来预计PPI和CPI剪刀差将显著收窄。预计基数效应将支撑12月CPI回升至2%,2018年CPI中枢有望回升至2.5%;2018年PPI中枢在基数效应下将回落到3.5%左右。
交通银行金融研究中心高级研究员刘学智表示,由于今年下半年价格涨势逐渐从上游向中游传导、从生产资料向生活资料传导,可能2018年会从生产端向消费端转移,明年CPI同比涨幅可能略有扩大。在不出现外部冲击的情况下,大宗商品价格缺乏持续上涨的动力,输入性因素对PPI的抬升作用减弱。PPI同比涨幅可能继续回落,但仍将保持增长态势。
1本文为《每日经济新闻》原创作品。
2 未经《每日经济新闻》授权,不得以任何方式加以使用,包括但不限于转载、摘编、复制或建立镜像等,违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