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经编辑 每经记者 杨建 每经编辑 谢欣
每经记者 杨建 每经编辑 谢欣
在今年A股市场的分化行情下,私募行业又进行了一轮洗牌。从基金业协会备案数据可以看到,截至2017年12月4日,11月份私募机构共备案新产品1528只,创出了今年以来的新高,环比上月增加了52.95%。在发行热情高涨的情况下,行业内“强者恒强”的分化现象依旧非常明显,规模越大、成立越久的私募机构今年以来平均新发证券类私募产品也越多。
11月份私募发行热情高涨
今年在监管增强的情况下,私募基金的发行热情却不断走高。但斌今年由于港股的牛市以及重仓的贵州茅台大涨,而使得旗下私募产品赚得盆满钵满。《每日经济新闻》记者注意到,但斌近期频频发行私募新产品,在11月3日发行备案了东方道宇价值一号私募证券基金,此后在12月1日成立备案了银河金汇东方港湾2号资管计划,时隔不到一周,但斌又在12月6日再度成立了新产品东方港湾5号私募基金。
据基金业协会数据显示,截至2017年12月4日,11月份私募机构共备案新产品1528只,创今年以来的新高,环比上月增加了52.95%。今年以来,新发行证券类私募产品数量在15只以上的百亿级私募机构有11家,其中合晟资产、高毅资产、映雪投资和景林资产是今年最“高产”的百亿级私募,今年以来发行数量均在30只以上。重阳投资今年发行了15只新产品,和聚投资今年也发行了29只新产品。此外王亚伟的千合资本今年也成立了9只证券类私募产品。
私募行业在发行热情高涨的情况下,行业内分化依旧非常明显,规模越大的私募机构今年以来平均新发证券类私募产品越多。据格上理财数据显示,今年100亿元以上规模的私募平均发行12.34只新产品,而规模在50亿~100亿元之间的私募平均发行6.93只。规模在20亿~50亿元之间的中型私募平均发行7.72只新产品,而规模在10亿~20亿元之间的小型私募平均发行4.85只新产品,规模在10亿元以下的私募平均发行1.15只新产品。
对此格上理财研究中心指出,成立时间较久的老牌私募机构大多都经历过市场牛熊转换的考验,风控和合规体系也更为完善,在监管趋严的情况下,这些机构更容易被投资者认可,而一些新成立的私募机构则有待市场和监管的考验。此外今年以来大中型私募机构优异的业绩表现也是吸引投资者的主要因素之一。
行业呈现“强者恒强”局面
据格上理财数据显示,今年100亿元以上规模的私募旗下产品平均收益率为27.9%。规模在50亿~100亿元之间私募的产品平均收益率为10.98%。不过规模在20亿~50亿元之间的中型私募平均发行7.72只新产品,其平均收益率也达到了16.43%。规模在10亿~20亿元之间的小型私募平均发行4.85只新产品,平均收益率在17.73%。规模在10亿元以下的私募平均发行1.15只新产品,平均收益率为9.55%。
显然今年以来,大中型私募是业绩、规模双丰收,旗下产品平均收益率大幅跑赢小型私募机构,其中景林资产、高毅资产的业绩表现尤为亮眼,二者今年以来旗下产品平均收益均超过50%。今年景林资产以68.25%的收益排名第一,高毅资产、源乐晟资产分别以59.68%和57.80%的收益位列二、三。明达资产今年以来以37.49%的收益率排在第四位,拾贝资产以34.3%的收益率位居第五,此外淡水泉以30%的收益率位居第六。值得注意的是,王亚伟旗下的千合资本今年以来平均收益率为26.06%。
对此格上理财研究员雷蕾告诉《每日经济新闻》记者,随着整个行业的不断发展、监管框架的不断完善,未来整个行业的管理规模会不断向一些投资能力优秀、风控能力卓越且企业管理良好的私募机构倾斜,行业“马太效应”也将逐步凸显。尤其是在今年,大型私募机构发行的产品越来越多,呈现出“强者恒强”的局面。
1本文为《每日经济新闻》原创作品。
2 未经《每日经济新闻》授权,不得以任何方式加以使用,包括但不限于转载、摘编、复制或建立镜像等,违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