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经济新闻

    三胞集团入主计划“流产” 利宝保险母公司注资6000万

    每日经济新闻 2017-11-27 23:29

    利宝保险公告显示,母公司美国利宝互助保险集团与三胞集团已于近日终止股权转让,其由外资独资转为中外合资公司最终未能成行。同时,公告显示,利宝互助同意,将公司的投资总额和注册资本分别从15亿元增加至15.6亿元。

    每经编辑 每经记者 涂颖浩 每经编辑 王可然    

    每经记者 涂颖浩 每经编辑 王可然

    利宝保险一纸公告显示,母公司美国利宝互助保险集团(以下简称利宝互助)与三胞集团已于近日终止股权转让,其由外资独资转为中外合资公司最终未能成行。

    资料显示,利宝保险是利宝互助在中国的全资子公司。2016年8月16日,利宝互助与三胞集团达成战略合作协议,拟由三胞集团受让利宝保险51%的股权,利宝互助拟压缩持股至49%。根据上述公告,今年8月16日和11月16日,双方分别终止了股权转让协议及合资经营合同等交易协议。

    与终止股权转让同时发布的,还有利宝保险变更注册资本金的公告。利宝互助10月3日同意,将公司的投资总额和注册资本分别从15亿元增加至15.6亿元,该注册资本变更需保监会批准。

    利宝保险相关负责人对《每日经济新闻》记者表示:无论是否寻找合资伙伴,集团仍会一如既往、坚定地致力于利宝在中国的发展。

    经友好协商终止交易协议

    利宝互助创建于1912年,按2016年直接保费收入排名,为美国第四大财产与意外险公司。2003年,利宝互助在中国重庆设立分公司,2007年,经保监会批准正式改建为在中国的全资子公司——利宝保险,目前已在重庆、北京、浙江、广东、山东、四川等六地成立了分公司。

    近年来,包括光大永明、建信人寿、中新大东方人寿(后更名为恒大人寿)、中法人寿等公司相继遭到了外资大股东的减持、甚至退出。在常年亏损的压力下,近年来,利宝互助亦积极寻求中国买家,直到2016年8月,利宝互助与三胞集团共同宣布了达成合资公司的协议,利宝保险转为中外合资公司的预期明朗化。

    不过,该股权转让近日已随着一纸终止协议宣告落空。利宝保险的相关负责人对《每日经济新闻》记者表示:“两家公司达成合资公司的协议一年以来,双方本着审慎性原则和对交易双方负责的精神,经审慎研究、分析并友好协商,在综合考虑未来发展战略及项目实际情况后,才一致同意终止本次合资事项,并同意签署终止协议。”

    三胞集团成立于1993年,近年来因频频出手国际国内市场并购受到关注,集团旗下有多家上市公司。为了扩大在金融领域的布局,其将目光瞄准了利宝保险的控股权,三胞集团目前还持有一家寿险公司——幸福人寿14.182%的股权。

    利宝互助加码再投6000万

    与上述终止股权转让同时发布的,还有利宝保险变更注册资本金的信息披露公告。公告显示,利宝互助10月3日同意,将公司的投资总额和注册资本分别从15亿元增加至15.6亿元。由利宝互助出资,无新增股东。

    2008~2015年,利宝保险进行了多次增资。截至2015年12月31日,该公司注册资本增加至14.21亿元。2016年2月,利宝互助对利宝保险再次进行8000万元的增资。增资完成后,利宝保险注册资本变更为15亿元。此次利宝互助在寻求合资伙伴最终未达成后,加码再投资了6000万元,增资后,利宝保险的注册资本金将变更为15.6亿元。不过,此次注册资本变更还需保监会批准。

    对此,上述负责人告诉《每日经济新闻》记者,本次增资一方面是为了满足利宝中国各项业务的快速发展,另一方面也是为了满足公司风险偏好的要求。中国是世界第二大财产保险市场,将会继续为利宝互助带来增长机会。集团仍会一如既往、坚定地致力于利宝在中国的发展,我们对未来充满信心。

    《每日经济新闻》记者注意到,2016年以来,利宝保险业务增势较好。保监会数据显示,今年1~9月,利宝保险实现原保险保费收入11.14亿元,同比增长31.5%,快于外资财险公司平均水平,在22家外资财险公司中排名第4位。不过,由于外资财险公司整体市场份额仍十分有限,利宝保险持续亏损的局面仍未现扭转。

    数据显示,利宝保险2014~2016年分别亏损1.77亿元、1.59亿元、1.4亿元,2017年前三季度累计亏损为0.62亿元。利宝保险在其偿付能力报告中称,“由于利宝保险规模较小,在预测期内仍然会持续亏损。随着公司继续对效益较低的险种进行精简,亏损会逐步缩小,同时净负现金流会降低。”

    此外,业务增长也对利宝保险的偿付能力提出了考验。近两年来,利宝保险的偿付能力水平处于不断下滑状态。偿付能力报告显示,2017年三季度,利宝保险的综合、核心偿付能力充足率均为141%,较上季度末的155%有所下降。2017年一季度其综合、核心偿付能力充足率均为164%,较2016年一季度的319%下降明显。

    版权声明

    1本文为《每日经济新闻》原创作品。

    2 未经《每日经济新闻》授权,不得以任何方式加以使用,包括但不限于转载、摘编、复制或建立镜像等,违者必究。

    上一篇

    11月拟清盘公募基金数已达22只,创年内新高!

    下一篇

    利好叠加 新一波债市机会到来可期



    分享成功
    每日经济新闻客户端
    一款点开就不想离开的财经APP 免费下载体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