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经济新闻

    多层次和低成本是租赁住房供给的两大任务

    每日经济新闻 2017-11-13 22:59

    近期,围绕培育住房租赁市场,多层次供给的雏形正在显现。除了万科(泊寓)、龙湖(冠寓)、链家(自如)等开发商和中介发展长租公寓项目外,基于互联网平台的“机构房东”(YOU+、魔方等),也如雨后春笋般涌现。值得关注的是,互联网巨头(BAT和京东)、银联、商业银行等,也争相进入租赁行业。

    每经编辑 李宇嘉    

    实现全体人民“住有所居”,需要重塑住房供应制度,十九大报告提出的“多主体供给、多渠道保障、租购并举的住房制度”,重点在供给侧。

    近期,围绕培育住房租赁市场,多层次供给的雏形正在显现。除了万科(泊寓)、龙湖(冠寓)、链家(自如)等开发商和中介发展长租公寓项目外,基于互联网平台的“机构房东”(YOU+、魔方等),也如雨后春笋般涌现。

    眼下,主要由国企承接的“自持地块”租赁项目成为租赁供应的生力军。另外,互联网巨头(BAT和京东)、银联、商业银行等,也争相进入租赁行业。比如基于大数据信用,互联网巨头、银联助力地方政府建设租赁平台;银行给租赁项目融资,投放租客贷款(如建行“按居贷”),开设网上“租赁—融资”一体化平台等;再如,首单央企租赁房地产信托投资基金(REITs)、公寓租赁REITs即将上市等。

    政府和市场共同推动下,在供应端,住房租赁确实呈现出了“多层次、多主体”的良好开端,“重售轻租”的住房供应跛行局面有望改观。

    目前,租赁需求的主体是2.7亿新市民(2.45亿外来人口、2500万租房大学生)、城市户籍“无房户”。从调研结果看,这部分人群需要的是以小户型、低租金为主的租赁房源。以深圳为例,据链家地产统计,80%的租赁交易,其租金支付占家庭收入的30%(2500元左右)以内,52.7%的租房者月租金在2000元以内,近20%为1000元以内。但是,今年1~8月,深圳商品住房套均租金为5005元,90平方米以内户型房源供应比需求少近20个百分点。于是,合租、城中村、外围租赁成为主流。

    由此,多层次供应除增加供应渠道,还要在政策扶持下,降低供应成本,提高供应有效性,匹配租赁需求,最终实现多渠道保障。

    目前,租赁供应端存在一些问题,最典型的就是供应成本在提高。尽管长租公寓改善了居住环境,特别是改造旧住宅区、城中村的长租公寓,消防安全标准提高了、适应年轻租客的居住体验性也提高了,但租金也明显上涨了。

    据笔者在深圳的调研,长租公寓“整租—装修—再出租”的一般模式下,相比装修前、相比同类普通住房,租金无一例外提高30%~50%。而且,不管是引进规范化的物业管理,还是公寓运营企业对保洁、维修等提供流程化服务,长租公寓都将以更高的租金来收回投资。再加上,相比租客和房东之间的“私人散租”,租赁企业化增加了运营、税收、财务等成本,尽管有税收优惠和减免,但增加的成本都会反映在房租上涨上面。

    笔者在调研中了解到,租客都想租住环境好、体验性好、引进物管和维修流程化服务的租赁住房,但任何“改善”的对价,都是高成本、高租金。基于租金支付能力不足的考虑,多数人还是选择了低租金对价的租赁,即城中村、合租、外围租赁等环境相对差、体验性不好、物业管理不足的租住模式。

    当然,新增租赁供应端,国家政策也考虑到降低成本。比如2016年以来,全国出让的租赁自持用地近80幅,主要由市属或区属国企承接,楼面地价仅相当于同区域“招拍挂”地价的1/10~1/6。国企带头并发挥社会责任,无疑是降低租赁供应成本的主要渠道,但一方面,大城市新增地块供应的可持续性不足,另外一方面新增地块多在城市外围,供应的有效性也需要考虑。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各方调查显示,对于新市民和广大租客来说,租房最看重的因素是:是否位于交通便利的位置(如是否临近地铁站)、租金水平、公共配套服务等。由此,外围新增供地建设租赁住房,特别需要考虑租赁供应的有效性。

    2011年,我国提出了“建设3600万套保障性安居工程”的战略,事后显示,很多保障房建在了城市外围、公共配套难以共享或跟进,甚至沦为“数字工程”,不仅浪费土地资源、财政资源,住房保障的效率也不高。因此,应该高度重视供应效率。

    而且,从过往经验看,越强调社会责任,越需要确保“投入—产出”平衡。唯有此,才能保证租赁供应的可持续性。目前,尽管土地成本降低了,但考虑到运营、财务成本,新增地块建设的利润率并不很乐观,建议多数作为引导或示范,带动社会投资进入。

    另外,基于大数据信用的租赁信息平台,“租赁—融资”一体化的银行平台除了实现租赁信息和服务“线上集中”,还要有降低押金、中介代理费,甚至降低租金等降低成本和租赁消费门槛的效果。

    但是,各地租赁信息平台还在建设过程中,能否取代传统“中介代理—线下服务”的私人“散租”模式,取决于能否最大程度集中房源,丰富供应类型;能否通过统一的租赁合同,基于大数据信用的租后监管,让租赁双方看到降低成本和保障权益的好处;能否提供人性化、接地气的服务,提高租赁交易的效率等。近期,即便额度收紧,各大国有银行依然启动低利率的租赁融资,但是,全社会利率成本走高的情况下,银行对租赁融资“开小灶”是否能持续也是个问题。

    今年7月份,9部委发布《关于在人口净流入的大中城市加快发展住房租赁市场的通知》,特别强调12个热点城市要建设住房租赁交易平台,在很大程度上发挥了平台在降低租赁成本上的积极作用。目前,考虑到盘活存量(包括闲置低效的商业办公),大城市租赁房源供应潜力很大。

    租赁成本高,源于供求信息不对称、秩序混乱、供应潜力挖掘不够等。相比商品房买卖,租赁是一个体验性很强的“软服务”行业,租赁平台既能解决信息不对称,还能以大数据信用叠加政府信用,解决秩序混乱的顽疾。而且,以强大的信用降低成本,房源平台化能带来示范效应,租赁平台还会鼓励更多房源上平台交易,继续挖掘供应潜力。因此,要加快租赁信息平台建设,这是降低租赁供应综合成本的重要渠道。

    另外,相比新增地块供应,加快存量闲置低效商业办公用房盘活力度,是降低供应成本的另一个渠道。商业办公地价本来就低,在“互联网+”的冲击下,待盘活的商业办公存量空间很大,改造成本也不高。关键在于,土地用途管制、片区规划限制要突破,公共配套要跟进。

    因此,应加快地方政府和各职能部门的统筹协调,强化主体责任和主观能动性。另外,要鼓励大型租赁企业提高集中度,以规模化经营降低单位成本,以流程标准化、服务衍生化(REITs、房屋装修、租客生活电商)接纳散租房屋托管,由大型租赁企业对受托管房屋进行管理、维护和运营等。在增加租赁供应和可选房屋的同时,以衍生服务、流程标准化进一步降低单位租赁交易成本。

    (作者为深圳市房地产研究中心研究员)

    版权声明

    1本文为《每日经济新闻》原创作品。

    2 未经《每日经济新闻》授权,不得以任何方式加以使用,包括但不限于转载、摘编、复制或建立镜像等,违者必究。

    上一篇

    刘曼红:资金扎堆热门行业不是好兆头 大赚和大赔皆因信息不对称

    下一篇

    乐视网三大疑问不应继续困扰资本市场



    分享成功
    每日经济新闻客户端
    一款点开就不想离开的财经APP 免费下载体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