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机构如果不持牌经营、进行有效监管,未来必将走向歧途,并陷入混乱无序状态,国家金融形势也就难以稳定,经济与金融也就不可能协调融合发展。
每经编辑 莫开伟
莫开伟
近日,央行行长周小川在央行官网发表题为《守住不发生系统性金融风险的底线》的文章称,金融监管部门和地方政府要强化金融风险源头管控,坚持金融是特许经营行业,不得无证经营或超范围经营。
这是数月之内,周小川再次公开谈及金融机构的牌照问题。此外,他还在文章中直指部分互联网企业“以普惠金融为名,行庞氏骗局之实”。
应该说,这一观点是极其正确的。这个提法切中了中国金融业监管实际和金融业稳定发展的要害,也是确保中国金融业健康可持续发展的迫切需要。尤其是,这一论点高度阐述了金融业健康发展与持证经营之间的“对立统一”的关系。
金融机构如果不持牌经营、进行有效监管,未来必将走向歧途,并陷入混乱无序状态,国家金融形势也就难以稳定,经济与金融也就不可能协调融合发展。
而且,之前管理层也多次提出“凡是搞金融,都要持牌经营、纳入监管、立足于服务实体经济”,足见持证经营也成央行监管当局的共识。
让人深有感触的是,近年来,个别金融机构搅乱了金融业的平静,比如P2P网贷的野蛮无序发展、各种以金融创新为名的非法集资诈骗活动层出不穷,但它们大都没有领取到监管当局的正规金融牌照,也没有纳入有效的金融监管范围。
虽然表面上这些新形态的金融机构加速了我国金融业的繁荣,但实际上却是加剧了全民办金融的乱象。正如周小川所指出的,部分互联网企业以普惠金融为名,行庞氏骗局之实,线上线下非法集资多发,交易场所乱批滥设,极易诱发跨区域群体性事件。
而且,缺乏正规金融许可牌照,更会致使大量社会资金脱实向虚,吹大了金融泡沫,拉升了全社会金融杠杆率,埋下了种种风险隐患,稍有不慎就会引发系统性金融风险。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在这种情况下,政府及监管层不得不痛下决心,先后对互联网金融出台了系列监管政策举措,比如确定网贷平台中介机构定位、确定了资金存款规定,并对所有网贷业进行了一次全面的清理整顿,加速了网贷行业的重新洗牌和变局,这将推动网贷业的脱胎换骨。
此外,为防范和处置非法集资,保护社会公众合法权益,维护经济金融安全和社会秩序,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起草了《处置非法集资条例(征求意见稿)》,吹响了向社会非法集资开刀的号角,必将从根本上刹住我国非法集资金融乱象。
所有这些,都是为了将我国一切金融行为、一切金融活动、一切金融创新等全部纳入正规金融监管范围,为金融业健康稳定、可持续发展创造条件。
须指出的是,正是由于对一些金融创新活动的界定、监管比较滞后,才催生和诱发了大量的金融风险隐患。
近年来,银行等金融机构各种乱象已到了令人触目惊心的地步,出现了严重的“十大风险”:比如违反金融法律、违反监管规则、违反内部规章的“三违反”现象,监管套利、空转套利、关联套利的“三套利”现象,不当创新、不当交易、不当激励、不当收费等“四不当”乱象。这些银行经营乱象,不仅将大量信贷资金配置到了资产泡沫领域,严重诱发了资金脱实向虚,更将银行业引向了发展歧途,酿造了巨大的金融风险隐患。
令人欣喜的是,监管层面发现了这些严重的金融风险问题,及时掀起了一场严厉的金融监管风暴,经过近半年强有力的监管,目前金融业总体状况有所好转,各种经营乱象得到控制。
据近日银监会披露的信息显示,同业业务持续收缩。9月末,银行业同业资产、同业负债分别较年初减少3.2万亿元和1.4万亿元,同比增速分别为下降13.8%和1.6%。前期同业业务增速较快的中小银行下降尤为明显,其中股份制银行同业资产与年初相比降幅达45%。
具体看,一是理财业务增速连续下降。8月末,理财产品余额同比增速降至6.5%,较去年同期下降27个百分点,已连续7个月下降,其中同业理财今年以来累计减少2.2万亿元。
二是投资业务中,特定目的载体投资增速显著下降,这部分投资也是资金空转现象较突出,嵌套层级较多、加杠杆较明显的领域,经过治理,目前只增加了8000多亿元,同比少增4万多亿元,增速较去年同期大幅下降36.7个百分点。
三是委托贷款增长持续放缓。今年4月份,委托贷款余额自2008年以来首次出现减少,到目前仍保持减少态势,同比少增6100多亿元。
正是由于严厉监管,在继续保持资金空转减少及脱实向虚势头得到初步遏制的同时,银行业信贷支持实体经济力度持续加强。8月末,各项贷款同比增长13.4%,高于同期资产增速2.5个百分点。前8个月新增贷款10.3万亿元,占新增资产的比例较去年同期大幅提高37.8个百分点。如果不将一切金融创新活动纳入有效监管范围,这些都是不可想象的。
上述现象表明,要将社会资金尤其是银行资金引向实体经济,如果不严格执行金融活动持牌经营及将一切金融创新活动纳入有效监管范围,只能是一种幻想。
按照央行相关负责人的说法,只有加强金融监管,充分发挥金融监管威力,在抑制金融乱象上做好“减法”,毫不留情地加大对非法集资、乱加杠杆、乱做表外业务、违法违规套利等金融乱象的打击力度,金融业才能步入健康发展轨道,才能减少民众参与金融活动的风险,最终有效堵塞社会资金尤其是金融资金融脱实向虚的各种暗道,为社会资金回归实体经济营造良好监管环境。
(作者为中国地方金融研究院研究员)
1本文为《每日经济新闻》原创作品。
2 未经《每日经济新闻》授权,不得以任何方式加以使用,包括但不限于转载、摘编、复制或建立镜像等,违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