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轮圆桌对话的话题是征信、大数据、移动支付与场景,宜信普惠商通贷总经理孙萌、投呗副总裁邓冲、小赢科技副总裁高鼎、有利网总裁助理吴敏、你我金融风控总监胡建华、融和科技大数据业务部总经理李劼就此展开了研讨。
11月3日,每日经济新闻主办的"2017中国新金融发展高峰论坛"在北京举行。本次以“新科技,新格局 金融科技重构金融新生态”为主题。在下午的第二场圆桌对话环节,宜信普惠商通贷总经理孙萌、投呗副总裁邓冲、小赢科技副总裁高鼎、有利网总裁助理吴敏、你我金融风控总监胡建华、融和科技大数据业务部总经理李劼、《每日经济新闻》金融频道主编助理宋戈(主持人)就“科技金融前瞻:征信、大数据、移动支付与场景 ”展开了讨论。
宋戈:第二轮圆桌对话的话题是征信、大数据、移动支付与场景,在座的都是业内的专家,请大家先做一下自我介绍。
孙萌:我是来自宜信的孙萌。
邓冲:我是来自投呗的邓冲,投呗是武汉的一个平台,骨干是来自于BAT的互联网公司,2013年成立,发展于2017年9月份的时候,获得了清华同方旗下的战略入股,成为我们的最大股东,我们现在也是属于央企和上市企业,谢谢大家!
高鼎:大家好!我是小赢科技的高鼎,小赢科技是2014年3月份成立的,今年2月份完成10亿的融资。
吴敏:我是来自有利网的吴敏,有利网做P2P做了五年,2012年成立到现在。有利网在金融科技方面也有一些自己的作为,到现在撮合了600亿的交易。资产这一头,我们服务了超过240万的借款人,我们有自己的一套用起来比较完备的风控体系,也在向一些小的地方银行输出科技能力,详细的我待会儿再介绍。
胡建华:大家下午好!我是来自你我金融的胡建华,你我金融是深圳的一个公司,我们的大股东是团贷网的派生科技集团。三周年的时候,被港股上市公司新丝路收购,我们是国内比较早做移动互联网,还有社交金融方面的公司,目前每个月的交易额在7亿左右。我们一直坚持点对点,因为在2014年成立的时候,在P2P发展的比较快的时候,我们当时坚持只做移动端,坚持点对点,谢谢!
李劼:大家好!我是融和科技的李劼,融和科技是北京的一家高新技术企业,我们致力于金融企业的管理咨询、IT服务和大数据服务。公司成立三年多的时间,我们已经取了200多家银行客户,还有财务公司,包括证券、保险和消费金融公司的客户。我们公司在北京有一个总部和一个研发中心,成都也有研发中心,全国也有众多的办事处,现在员工有400人左右。我们也是从金融科技慢慢转变为科技金融,谢谢!
宋戈:我最近注意到了一个现象,金融科技玩风险投资的速度近三年有300%,还是比较大的数字,但是也有人产生质疑,一些企业把线下的渠道挪到的线上,这不算创新!不知道各位怎么看?结合自己公司的业务谈一下。
孙萌:其实我刚才讲的部分里面,我们就有提到,宜信成立大数据创新中心,用科技为金融赋能。其实赋能这个词现在特别热,很多人都讲,在我们自己内部分析这件事情和讨论这件事情,我们认为赋能包括两个部分,一个部分是把原有事情的效率提高,运营成本相对比较低,做得比较快。
另外一个方面,我们这个部门有一些其他的事情,当你脱离科技的时候,商业模式就不可能存在,我们做的纯在线的小微金融的信贷业务,如果说没有电商平台的经营数据的积累,没有原本端的软件服务厂商把他们的数据提供到云端跟我们做对接,他们还是需要收集小微企业的经营流水报表,这是不可能实现的,大家不可能一个月两个星期完成的信贷业务,可以在半天的时间内完成。
如果做这样的事情,我就认为它就不是单纯的把线下搬到线上,与所有经营思路和所有的前提假设都是要有科技含量在里面的。
我们定位的新锐中产人群比较类似于公司里的这些同事,非常典型的一个画像是清华大学研究生毕业,进入到互联网公司起薪是2万块钱,未来10年可能翻很多倍,有可投资产,市场上有很多产品可以服务于他,他不知道买什么样的产品,他不知道什么样的组合有效。如果你是拥有600万可投资产的人,会有理财师坐在你对面,咱们个人聊聊,你有没有考虑过,你现在买一套房,加上养孩子、养老,可能需要三套房。今天依靠互联网手段,把理财师跟你聊的事情放在线上,不是纯的线下拉到线上,你的运营成本根本不可能支持。我们内部讨论也比较多。
邓冲:从整个风口来说,2016年的时候,风投达到65亿,是全球最大的投资市场,现在是金融科技公司的估值越来越高,股份也是越来越值钱。从线下到线上的模式,是否是简单的转变?我们可以结合投呗来谈,2013年之前,是有财富管理的传统金融公司,现在成长为一个互联网企业,中间我们也经历了很多痛点和过程。
我们可以想像,做传统的业务,做传统的财富管理公司的时候,获客肯定是面对面的形式,你在线上的模式肯定也发生了一些变化。随着互联网金融整体的火热,获客的整体成本也好,运营流程也好,也是越来越复杂,如果用以前线下的单一模式对待互联网模式,肯定是行不通的。从资产端来说,传统线下的资产端的模式,和现在的大数据也好,风控也好,征信也好,相对比,模式也有很大的区别。传统来说,我去银行贷款可能是一个月、一周,我们现在也引进了一系列的普惠金融的手段,我们能够在几分钟之内识别到用户,通过我们的数据风控引擎,结合我们的大数据等等一系列的手段,能够提升效率,这也是线下金融难以做到的。
谈到未来,我觉得线上互联网这一块一定是随着模块化、场景化、供应链化发展,随着科技的进步,一定是向人工智能的方向全面的发展。目前来说,人工智能可能是在用户的后端去做,比如说通过大数据、征信,或者机器的智能学习等其他的技术。如果我们迅速发展,到后期人工智能能做到基于前端与用户之间的一点点交互和其他行为的变化。
高鼎:线上线下的区别是我们提供的产品和用户之间连接的差异,这个差异带来的变化是什么呢?传统的线下获取用户的信息非常有限,并且也没有任何的可扩展性,但是在线下这种可能性就会大大的提升,传统的线下服务我可能不会看用户到底用什么手机,是iPhone还是安卓,如果是安卓,你用的是具体型号,像这种差异的信息,可能在传统的线下服务里面,这种差异也没有办法体现出来,但是在线上就会有很大的差异。
如果简单的把线下的产品提供到线上来,他向用户拿到的信息还是没有发生变化,本质上商业也没有发生变化。如果他通过线上获得更多的一些信息,来帮助他更好的了解他自己的客户,包括他的还款能力、还款意愿,他自己真实的合乎接近于真实的资产情况,当你更了解用户的时候,这个时候你给用户提供的服务一定是更加精准的,这是线下和线上本质的区别。
结合小赢来讲,我们在线上提供的一些产品里面,以信贷为例,iPhone用户的综合能力和安卓的用户是有差异的,还有很多的情况。线上获取数据可能只是第一步,我们获取到更多的数据之后,怎么得到里面有价值的结论,再引导我们做下面的一些决策,这才是下面更关键的事情。
吴敏:我理解有两个层面,结合有利网的经验,我给大家举个例子,第一个,不是直接搬到线上这么简单,它是完全不同的模式或者模型。典型的3C分期的客户,他进到店里买手机,本来想买2000块钱的手机,店员给里推荐4000块钱的手机,会用到我们的金融服务或者其他机构的金融服务。比如银行在那儿,你要从银行获取贷款,他会让你提供很多,我承诺你一个小时之内所有流程走下来。你是一个买手机的用户,你可能等不了一个小时,我们测试过,你让他等30分钟,这个客户就流失了。我们现在做到什么程度呢?客户进店看到手机,了解到服务,到最终决定能不能给他放款,完成整个流程,控制在7分钟以内。
你不用金融科技的方式,不用机器学习这一套,你是没有办法做到这一点的。你如果没有办法做到这一点,你就不可能在有限的时间内留住客户,整个商业模式都是不成立的,完全是一个新的东西。
第二个层面,为什么我们现在可以做到这些?它有一些新的变化,也有以前的东西,我们以前获取的信息,资产水平、还款能力都是非常简单的一套,现在因为移动互联网的发展,可以获取其他方面的信息。在移动互联网的环境下,其实我们有新的商业环境,像蚂蚁金服、芝麻信用获取到用户的信息。
很多企业都会讲到,我们会用到AI的方法,大家最多见的就是用神经网络做深度学习,神经网络已经产生非常非常久了,之前为什么大家不会用?我们觉得有更简单、更直接的方式,神经网络不一定能用这么好,为什么现在用这一套?因为现在已经有足够的数据。原来是我们自己提取特征、提取模型的指标,现在有足够的数据,我们可以用AI的方法代替我们以前的工作,商业的模型可能是全新的,有一些东西可能是把以前的技术拿来用,现在可以用了,以前可能用不上。
胡建华:是不是单纯的从线下搬到线上,要从两方面来看,首先要从客户层面来看,也就是市场有需求,肯定是客户的需求,客户的需求里面有没有真正的把线下搬到线上的渴望,这是第一。第二,从我们的行业层面来看,我们为什么要从线下搬到线上?哪些东西可以从线下搬到线上?包括小贷公司,很多东西从线下往线上搬,目的有几个,第一,提高效率,第二,快速的提升规模,第三,提升客户的体验,这三方面是从业者来考虑的。
从客户来考虑,如果我接受线下和线上的产品,有些产品我是必须要在线下自己去体验的,比方说我们的医疗服务,有些我通过线上的方式对我非常便利,2007年我们做小贷,客户觉得很复杂,手工填写申请表,配合净调,客户有个痛点,时间比较长。
但是从线下往线上转的趋势出来之后,我们发现有些公司纯粹做线上,有些公司线上线下相结合,我们有时候忽略了客户真正的需求。像我这样的客户,如果我作为一个从业者来说,我会在意一个问题,我愿不愿意为了提升我的体验,提供我的信息,我愿不愿意走线上,这是一个比较关键的点。你突破了那个点,监管上不允许,客户体验会变差。
从线下搬到线上,从业者的角度来说,要达到一个平衡,并不是把一个东西从线下搬到线上它就是金融科技,它就很先进,它就能控制风险,或者它就能提高效率,这是不一定的,还是要看需求在哪里,双方达不达到一个契合点,这样我们才油市场。
李劼:我认为互联网其实只是一个载体,只是一个工具,简单的把业务放到线上,没有科技的支撑肯定实现不了。我举几个例子,第一个,我们在2014年的时候,为中信银行做了一套系统客户价值预测,在app上看到情况,画像也好,评分也好,定价也好,后面有很巨大的科技的力量在支撑,一定有庞大的数据的支撑、模型的支撑,才能实现这种效果。
智能投顾,我们也在积极做,我们让普通人享受到私人投资顾问的服务,比如说我只有10万块钱或者我只有5万块钱,来了之后,我不可能让线下资深的经理来做这个工作,让计算机完成,美国发展的很快,我觉得国内也会快速的发展,也是需要科技的支撑。
在互联网信贷这块,我们给众多银行做模型这块的分享。金融机构最开始做模型,很多是信贷的从业人员,大家拍一下这个多少分那个多少分,下一个趋势是什么,我们收集了财报,做逻辑回归,下一个阶段又还是用AI的机器学习的模型去处理。银行有很多的实践,包括很多城商行在微贷业务这块,用传统的评分卡得出来的信息,评分卡通过的企业,后续发生的违约,用AI技术识别出来超过79%,我们完全可以通过AI的模式进行预测,为什么完全不能取代呢?有一些操作性的风险。
第三块的创新是模式上的创新,互联网不是线上卖东西,应该是一个互相连接的过程,应该是网状的体系化的结构。我们推出的产融云的模式也是这样,我们跟政府合作,跟中小企业合作,还有第三方数据,包括物流公司,我们做套产融云,整个打通了信息流、物流等等,让政府的监管得到了很好的保障。
跟多人说我们中小企业融资难,我们公司成立三年多,主要团队在银行已经做这种服务十几二十年,银行有钱很难放,真的是这样。我们希望通过用互联网的思维变化创新,能够打造一个生态,让大家在这个生态里得到一个共鸣。
宋戈:第二轮的谈话就结束了,感谢各位的分享,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