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经济新闻

    10月制造业PMI回落至51.6% 原材料价格指数下调

    每日经济新闻 2017-11-01 00:21

    今年10月制造业PMI为51.6%,同比提高0.4个百分点,制造业继续保持扩张发展。而10月主要原材料购进价格指数和出厂价格指数为63.4%和55.2%,分别较上月下降5.0和4.2个百分点,利好企业控制生产成本,有利于保持经济平稳运行。

    每经编辑 冯彪    

    每经记者 冯彪 每经实习编辑 陈适

    10月份,制造业PMI为51.6%,虽比上月回落0.8个百分点,但仍高于去年同期0.4个百分点,达到今年均值水平,制造业持续保持扩张的发展态势。

    从分项数据来看,原材料库存指数为48.6%,比上月下降0.3个百分点,低于临界点,表明制造业主要原材料库存量继续减少,不过企业产成品的库存却在增加,产成品库存指数比上月上升1.9个百分点至46.1%

    虽然面临生产和销售均现回落的局面,但是企业也可松口气,因为10月主要原材料购进价格指数和出厂价格指数为63.4%和55.2%,分别低于上月5.0和4.2个百分点,连续4个月上升后出现回落。

     

    近一年制造业PMI情况

    数据来源:国家统计局 邹利制图

    PMI回落 结构分化明显

    受9月PMI基数较高、“十一”长假季节因素等影响,10月制造业PMI为51.6%,比上月回落0.8个百分点,生产指数和新订单指数在连续两个月上升后有所回落,分别为53.4%和52.9%,低于上月1.3和1.9个百分点,但均高于去年同期。

    业内人士分析,从调查来看,一些企业为了消除放假影响,国庆节前赶工生产,节后回归平常生产节奏,由此导致生产指数有所回落。不过即将到来的“双11”及元旦春节重大节日临近,对国内消费需求放量具有拉动作用。

    虽然数据整体回落,但是结构分化更加明显。这种分化首先表现在行业结构上。

    国家统计局表示,高耗能、高污染行业生产经营活动趋缓,部分地区继续加大环境污染治理力度,相关企业调整生产进度,减产或错峰生产。10月,高耗能行业PMI为49.2%,比上月下降2.1个百分点,落至临界点以下。其中,非金属矿物制品业、石油加工及炼焦业PMI降幅明显。

    同时,汽车制造业、专用设备制造业、电气机械器材制造业、医药制造业、食品及酒饮料精制茶制造业、纺织服装服饰业等行业PMI均位于53.0%以上的景气区间,明显高于制造业总体水平。

    国泰君安宏观研究团队研报认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从减法转向加法,消费升级、高端制造(5G、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是未来重点,短期来看,环保等因素可能对经济有所影响,尤其在工业生产和投资方面,但是需要关注的是第三产业和消费对经济的贡献越来越大,影响将逐步减弱。

    除了行业结构差异,不同规模企业也表现出不同的状态。10月份,大型企业PMI为53.1%,比上月回落0.7个百分点,继续位于扩张区间。中、小型企业PMI为49.8%和49.0%,分别比上月下降1.3和0.4个百分点,位于临界点以下。今年以来,从制造业PMI来看,基本呈现出大型企业高于中型企业,中型企业高于小型企业的状态,且小企业PMI多数月份位于50%的临界点以下。

    渣打银行中国经济分析师申岚对《每日经济新闻》记者表示:“中小企业生产和销售放缓,小企业对生产和投资前景态度愈趋谨慎。环保限产措施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企业生产,尤其是中小企业。生产和产能利用率的预期指标亦出现下滑,主要由于冬季环保减排措施或进一步降低企业产能。”

    原材料价格指数回落

    尽管10月份企业生产和销售有所放缓,但也有积极因素出现,特别体现在原材料价格指数出现回落方面。

    统计局数据显示,10月主要原材料购进价格指数和出厂价格指数分别低于上月5.0和4.2个百分点,这也是两个价格指标在连续4个月上升后出现回落。

    中国物流信息中心陈中涛表示,从调查来看,反映原材料价格上涨的企业数量明显下降,在调查企业中的比重降至40%以下,较上月回落近4个百分点。市场价格加快上涨局面缓解,有利于减轻通胀压力、矫正资源要素配置扭曲,有利于保持经济运行稳定。

    兴业证券宏观研报认为,从统计局跟踪的生产资料价格等领先指标来看PPI环比已经出现放缓迹象,考虑到PMI出厂价与PPI走势一致性较高,10月PPI环比可能会有所走弱。

    《每日经济新闻》记者梳理9月份PPI发现,上游原材料行业价格涨幅有所放缓,中下游行业涨幅扩大明显。特别是煤炭、石油天然气和黑色金属的开采环节价格同比涨幅放缓明显。与之对应的中下游行业,如黑色金属冶炼、金属制品业、通用设备制造业等涨幅扩大。与8月相比,这三个行业出厂价格同比涨幅分别扩大2.4、0.6和0.2个百分点。

    华泰证券首席宏观研究员李超向《每日经济新闻》记者分析指出,受本轮环保限产影响而涨价的行业分布较为广泛,涨价向中下游的传导相对比较顺畅,工业企业盈利改善的持续性也较强。

    版权声明

    1本文为《每日经济新闻》原创作品。

    2 未经《每日经济新闻》授权,不得以任何方式加以使用,包括但不限于转载、摘编、复制或建立镜像等,违者必究。

    上一篇

    电商法草案二审强化平台责任:经营者侵犯知识产权 平台恐承担连带责任

    下一篇

    反不正当竞争法修订草案三审: 不得对商品“销售状况”“用户评价”作虚假宣传



    分享成功
    每日经济新闻客户端
    一款点开就不想离开的财经APP 免费下载体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