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经济新闻

    自贸试验区雁阵起航 企业家精神茁壮生长

    每日经济新闻 2017-10-20 01:35

    每经编辑 每经记者 张怀水 周程程 每经实习记者 梁宏亮 每经编辑 陈 旭    

    【编者按】这是一个新时代,是企业家精神的新时代。中国大地上,企业家精神正在涌流、激荡。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中指出,要激发和保护企业家精神,鼓励更多社会主体投身创新创业。

    企业家精神核心特质在于创新,创新驱动是中国经济增长的最大动力。自贸试验区的使命正是开放新局下的改革创新。在这个意义上,以“1+3+7”雁阵模式起航的自贸试验区,正是企业家精神充分涌流的沃土。中国自贸试验区报道推出“商魂激荡”专题报道,正是希望寻找中国自贸试验区的企业家精神。

    每经记者 张怀水 周程程 每经实习记者 梁宏亮 每经编辑 陈 旭

    企业家精神,核心在于创新。而承担着先行先试任务的自由贸易试验区,也因致力于创新而焕发着勃勃生机。

    自贸试验区和企业家精神之间有着什么样的关系?作为中国深化改革开放的试验点和体制机制创新的排头兵,自贸试验区在政策先行先试过程中如何弘扬企业家精神?企业家如何与自贸试验区有效互动,共同打造开放新局下更加优良的市场经济环境?

    针对上述问题,《每日经济新闻》(以下简称NBD)特别推出“商魂激荡——寻找自贸区的企业家精神”深度报道,邀请3位权威专家参与圆桌论坛,就自贸区与企业家精神的话题进行深入探讨。

    一种脱胎换骨的转型

    NBD:您如何看待企业家精神?当下,我们为什么要大力弘扬企业家精神?

    张燕生:企业家精神的核心是创新。目前要弘扬企业家精神,其核心问题在于,企业家精神要适应新常态。

    旧常态的创新更多指的是市场创新、管理和组织方式创新、产品创新,和商业模式创新。而新常态下的企业家精神,则指的是转向致力于科技创新、制度创新、文化创新。由低成本优势转化为科技创新优势,对企业家精神来讲,这是一种脱胎换骨的转型。

    当前国家提出要弘扬企业家精神,实际上是希望最具创新精神的人能够适应新常态,能够转向科技创新、制度创新以及文化创新。要通过弘扬企业家精神,鼓励企业不断创新,推动转型升级,提供更高质量和效益的产品,从而满足社会需求,提供更有效的供给,才能实现制造业由低端向中高端迈进,完成中国制造到中国智造的品质革命。

    张建平:从发达国家经验来看,企业家精神对塑造百年老店、打造跨国公司、促进企业可持续发展至关重要。

    每一家成功企业的背后,都有非常鲜明的企业家精神在做支撑,小到一支圆珠笔笔芯,大到桥梁、铁路,企业集中所有精力把一件产品做到极致并造福于人类,这就是企业家精神的体现。

    孙元欣:企业家精神是企业发展的灵魂,也是企业发展的主要基因。企业家精神应该分为抽象和具体的两种类型:抽象的企业家精神是各类企业家共有的一些素质,比如创新、开放、社会担当、追求卓越等;具体的企业家精神和具体的行业以及企业家的个性是有关系的。

    企业家精神绝不是一句口号

    NBD:您怎么看待自贸试验区与企业家精神的关系?

    张建平:弘扬企业家精神绝对不是一句口号。企业家精神想要真正落地生根、开花结果,需要有完善的市场环境和体制机制来保障。比如企业品牌能否得到很好的保护?企业注册是否便利?企业融资是否有相应的渠道等。

    自贸试验区就是要通过体制机制变革、通过简政放权、通过转变政府职能,创造一个更好的、有利于发扬企业家精神的市场环境和政策环境。在这样的环境中,弘扬企业家精神才会得到肥沃的土壤,能够生根发芽、发展壮大。

    孙元欣:自贸试验区与企业家精神两者有相通的地方,那就是开放、创新和追求卓越。开放就是要有全球的视野,创新就是要做前人没有做过的事情,追求卓越就是要把事情做到最好。

    NBD:自贸试验区怎样弘扬企业家精神?您认为最重要的一点是什么?

    张燕生:自贸试验区是先行先试的改革开放平台。对企业而言,自贸区首先带来了投资环境的改变,实行了负面清单和准入前国民待遇,对于外商的要求是法无禁止皆可为。举例而言,上海自贸试验区全面开放金融、航运、商贸、文化等六大服务业,这也意味着,新一轮的改革开放进入了高端服务业市场。因此,中国企业和外国企业是在比赛,谁能够在高端服务业形成新的优势。

    张建平:除了简政放权、转变政府职能以外,还包括在自贸区建设中要进行贸易投资便利化和自由化一系列的改革措施,这一系列改革措施就是为企业发展营造良好的市场环境。

    作为政策先行先试的“试验田”,自贸试验区建设不能绕开优化营商环境这一主题,良好的营商环境有助于企业家更好地弘扬企业家精神。

    孙元欣:自贸试验区通过制度创新减少了企业家市场准入的一些限制,同时也给了企业家更多的自治空间。比如,以前企业家开办企业的资金是实缴制,而现在变成了认缴制,这样就给了企业家更多的自治空间。在自贸试验区这样的营商环境下,企业家有了更多的用武之地。

    企业家要敢于表达需求

    NBD:企业家在推进自贸试验区建设中,又该怎么更好地发挥作用?您认为最重要的一点是什么?

    张建平:自贸试验区在建设过程中,许多改革开放举措不是一蹴而就,而是逐步落地。在这个过程当中,企业有可能会感受到需求得不到满足,审批效率不够高等。此时,就需要企业通过自贸试验区管委会、通过当地政府去反映诉求,进行积极有效的沟通。让自贸试验区的改革尽快落到实处。

    孙元欣:我觉得一方面企业家应该用好自贸试验区的政策,抓住自贸试验区的机遇;另一方面企业家应该把自己的需求大胆地说出来。

    因为自贸试验区的制度创新是问题导向和需求导向,企业家如果能把自己的需求说出来,就能够指引出自贸试验区将来制度创新的突破点在什么地方。在创业过程中,遇到了哪些不方便,制度安排上有什么不合理的地方,要敢于说出来。这样就可以将这些方面转化为自贸试验区下一步改革的方向。

    NBD:对自贸试验区弘扬优秀企业家精神,更好发挥企业家作用,您觉得还有什么问题和不足?有什么建言?

    张燕生:弘扬企业家精神,不单是企业和企业家个人的事,也是政府部门的事,更是全社会的事。创新环境需要政府和企业一起打造,当市场不够发达的时候,就有待政府及时补位,做市场和企业做不了的事情:一方面是为企业提供创新创业的环境,包括技术、人才等要素资源的引进;另一方面,政府要更加开放包容,构建更好的公共服务平台给予企业支撑。

    张建平:当前我国自贸试验区已形成“1+3+7”的雁阵模式,但三批试验区的进展是不一样的。以上海为代表的第一批自贸试验区,进展会快一些;而第三批新设自贸试验区,进展相对会慢一些。所以,不同自贸试验区可能会面临不同的问题,需要不同省份采取有针对性的措施来解决相关问题。

    打造良好的营商环境,除了便利化、个性化的政策举措之外,自贸试验区对企业的管理,包括法律法规建设,还需要进一步完善。

    企业家精神的弘扬依托良好的市场环境和政策环境,而实现企业家与政府间的有效互动,能够及时解决企业面临的问题,营造公平公正的营商环境,鼓舞企业家的士气。

    实现企业与政府之间的良性互动,这是企业家在自贸试验区建设当中需要发挥的作用和义务。企业与政府共同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案,就会让自贸试验区的营商环境朝着不断改善的方向迈进,今后就会有更多企业从这个过程当中受益。当然,打破企业与政府之间的互动屏障,也需要政府部门积极转变观念,由被动请上门变为主动走上门。

    孙元欣:自贸试验区的创新是持续性的,在解决问题和满足需求的过程中不断推进。现在对企业的市场准入限制还可以进一步放宽。比如,企业要进入一些特殊领域或者开展一些特殊活动,还需要各种各样的许可证,从国际上的情况来看,我们这一类的行政许可和行政审批还偏多,下一步还要缩减,提高透明度。这样会给企业家更多自治空间和发展空间,激发企业家的活力。

    张燕生:国家发改委学术委员会研究员、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首席研究员

    张建平:商务部国际贸易经济合作研究院学术委员会副主任

    孙元欣:上海财经大学自贸试验区研究院副院长

    版权声明

    1本文为《每日经济新闻》原创作品。

    2 未经《每日经济新闻》授权,不得以任何方式加以使用,包括但不限于转载、摘编、复制或建立镜像等,违者必究。

    上一篇

    潘刚:实业企业家要勇于承担新时代的历史使命

    下一篇

    四川奇迹集团首席科学家陈建文:创业者必须有“创新、敬业、执著专注”的精神



    分享成功
    每日经济新闻客户端
    一款点开就不想离开的财经APP 免费下载体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