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经济新闻

    高端访谈| 张国华:中西部地区要瞄准新兴产业

    每日经济新闻 2017-10-20 01:00

    国家发改委中国城市和小城镇改革发展中心综合交通院院长张国华认为,随着土地、劳动力、资源成本上升,以前东部的传统产业向东南亚国家转移的速度可能比向我国中西部转移的速度还快。同时也该看到,中西部地区已经不可能再走原来东部地区的路子,而是要瞄准新兴产业,打造更优质的产品。

    每经编辑 冯彪    

    每经记者 冯彪

    城市发展中,产业是重要的驱动力,产业强带来城市兴。我国产业地理正在发生变化,从原来重点布局东南沿海到现在内陆城市产业异军突起,城市群日渐明晰。

    在城市群内,产业布局又如何在聚与疏之间取得平稳,如何优化产业空间布局才能既具有规模效应,又能避免大城市病?对于这些问题,《每日经济新闻》记者(下称NBD)专访了国家发改委中国城市和小城镇改革发展中心综合交通院院长张国华。

    产业聚集才能带来报酬递增

    NBD:产业变化和城市布局有什么联系?是否可以说城市竞争力最终要落脚到产业发展的竞争力上?

    张国华:城市是二、三产业聚集的有限空间。产业在空间上的变迁从而带来人口在空间上的迁移,这是决定城市格局和发展的两股基础力量。产业是城市发展起来的本源,城市走向成功首先是产业发展的成功。规划时大致相同的产业类型,同样的发展新区或开发区,为什么有的城市成功,但有的城市却出现产业空心化,有的城市有城无市、有城无产呢?我认为这和产业的空间布局有关,交通、产业、空间协同才能还来组织效率的提升。

    NBD:产业在空间上的布局经历了怎么样的变化?有什么规律可循?

    张国华:从时间维度看,世界大城市产业经历了制造业为主到生产性服务业从中分离出来形成第三产业的过程。从空间上看,制造业最初都在城市核心区,后来向周边疏散,城市核心区变成生产性服务业、商务中心的过程。在全球化和国际贸易一体化的情况下,产业的空间关系发生了新的变化。产业在空间上体现为高度集聚,集聚后基础设施共享、产业链条匹配和知识信息交流共享效应,形成了产业在空间上集聚后带来的极大的报酬递增,随着产业结构升级,产业空间的集聚程度和规模效应递增特征显著。

    NBD:城市群的崛起在我国表现很明显,目前城市群有哪些特点?

    张国华:成功城市群的基本特征,就是人口、产业、资本等经济要素高度集聚,产业分工特征非常明显,空间发展阶段特征是城市到都市区到城市群,有发达的市场协同机制,还有高效的基础设施网络,发达的国际航运体系做支撑,发达的以轨道交通为代表的城市群多层次轨道网。

    中西部地区要瞄准新兴产业

    NBD:产业集群布局是一个趋势,在城市群内,如何优化产业空间布局才能既具有规模效应,又能避免大城市病?

    张国华:我认为重点就是在交通规划、产业规划和城市规划要统一协同。资源集聚型产业需要低成本运输,空间集聚上对应于水运和货运铁路主导的交通方式;资本集聚型产业需要产品尽快实现门到门的运输,则相应于汽车和公路运输主导的交通方式;信息集聚型产业追求信息和人的快速流通与流动,对应于航空和高铁主导的高速交通系统。

    其次,要做到要素协同,明确空间结构,城镇等级与规模、职能结构、城市发展方向和区域战略空间节点等。

    最后,在“要素协同”的指导下,做好骨干交通,实现城市功能结构、用地布局和两网(快速路网和轨道网络)两枢纽(客、货运枢纽)三者间协同。通过交通、产业、空间的协同,让产业从绝对优势、比较优势真正走向可持续发展的竞争优势,让生产空间更加集约高效,让生态空间望山见水,让生活空间宜居适度。

    NBD:我国东部沿海的部分产业向中西部地区转移,您认为未来我国产业布局或者产业地理会经历什么样的变化?

    张国华:随着土地、劳动力、资源成本上升,以前东部的传统产业向东南亚国家转移的速度可能比向我国中西部转移的速度还快。同时也该看到,中西部地区已经不可能再走原来东部地区的路子,而是要瞄准新兴产业,打造更优质的产品。在空间上,当前产业在城市群集聚特征很明显。区域中心城市以高端生产性服务业和高端制造业为主导,周边中小城市以差异化、专业化的制造业为主导,通过发达高效的市场交易网络和城际交通网络将二者连接起来,最终实现产业发展的结构、规模和分工的效应。

    NBD:成都正建设全面体现新发展理念的国家中心城市,您如何看待成都的产业特点?

    张国华:从经济总量上看,成都已经是我国西部地区重要的经济中心,但是其在产业链条构建、物流运输效率等方面有待提高。我认为,成都一方面需要优化产业结构,延伸产业链条,促进产业上下游之间的高效合作;另一方面还需要推进交通基础设施、产业与空间协调发展,通过构建高效的基础设施网络和虚拟的互联网网络,提高产业组织和空间组织效率,优化产业布局,提升产业发展水平,最终实现全要素生产率的提升。

    版权声明

    1本文为《每日经济新闻》原创作品。

    2 未经《每日经济新闻》授权,不得以任何方式加以使用,包括但不限于转载、摘编、复制或建立镜像等,违者必究。

    上一篇

    废纸价“涨跌互现” 旺季来临或再迎上涨行情

    下一篇

    华菱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曹慧泉:认真贯彻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分享成功
    每日经济新闻客户端
    一款点开就不想离开的财经APP 免费下载体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