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经济新闻

    唐宁:融合不只局限于资本,更重要的是创业精神的流动

    每日经济新闻 2017-09-29 02:39

    “在过去的几年里,中美两国在金融科技上都有各自的成功之处,两个市场也在不断地融合、创新。中美金融科技的融合,绝不仅仅止于资本和人才的流动,更重要的是梦想的流动,是创业精神的流动。”宜信公司创始人、CEO唐宁在“硅谷对话北京2017 ”峰会上表示。

    今年该活动首次落户全球性的创新基地——美国旧金山,包括旧金山市长李孟贤、前美国众议院金融服务委员会主席巴尼·弗兰克、前LendingClub首席风控官陈超美等重量级嘉宾参与了这一盛会,共同讨论金融科技的发展与未来。

    中美两国金融创新路径不同、各有成就

    毫无疑问,中美两国是目前世界上金融市场体量最大,创新活力最强的两大经济体,在硅谷,金融创新覆盖了大批传统领域,比如支付领域有Paypal,小额借贷有Affirm,Addepar代表着财富管理,Palantir是金融信息和安全,此外还有Trumid、Nav、Upgrade……一大批围绕着数据驱动和技术革新的企业,在拓展着传统的金融服务。

    同时在北京,以宜信为代表的中国金融科技公司,也在P2P、智能投顾、智能保险、大数据、云计算、区块链等领域践行着金融创新,其科技含量并不输给美国,因为中国有极为广阔的市场,也有很先进的互联网技术,因此在汇聚资金、人才、资源等方面有自身的优势,正在以极快的速度推动着中国的金融科技向前发展。

    那么中美两国谁是目前金融科技发展的领头羊?“有人说,中国的市场规模更大,已经成为领头羊,在我个人经验来看,在过去的几年里,中美两国在金融科技上都有各自的成功之处。两个市场不一样,也有各自不同的需求,所以我们应该保持互相学习,而不是竞争的态势。两国也有很多相同之处,两个市场正在不断融合、创新。”唐宁认为。

    “比如我和我的同事们就会走到世界各地,去接触金融创新的前沿,探索未来的爆发点会是在哪儿?这样的学习之旅第一站往往就是硅谷,因此这里是最容易展望到未来的地方。在十年前的一次造访中,我们遇到了一个人,他的名字叫Chris Larsen,当时他正在做关于P2P的项目。我们当时就感到非常惊奇,因为在中国,我们也正在践行资金借贷的平台,所以当看到美国有人做相同的事情,并且是不同的路径在尝试创新时,其实是非常惊讶和开心的,我们从交流中也受到了很大的启发。”

    美国也在借鉴中国经验中国企业走向全球化

    如果说早期更多是中国单向的从硅谷学习,那么现在这种融合已不再是单方向的了。唐宁2000年回到中国的时候,确实存在一种现象,那就是如果美国有一个成功的经济模式,那么很多中国的企业家都会借鉴这样的经验。但随着时间推移,现在两国的资讯开始变得实时,很多在美国发生的事情同时就会在中国发生。

    甚至是很多美国的企业家也在开始学习中国企业家的一些做法,在中国创新领域发生的一切很快也会引起美国人的注意,然后看看美国的市场能不能去借鉴这样的经验。“我觉得这是非常有意思的一件事情,因为这代表着信息流动是双向的了,两个金融科技大国在互相借鉴创新经验。”唐宁在峰会上表示,“比如在资金流上,大概15到20年前的时候,开始有很多美国风投到中国投资,但现在慢慢看到更多中国的投资人来到美国了,这其中也包括宜信。我认为这样的资本流向是非常正常的,与此同时人才的流向也是如此,来自美国的人才回流到中国,他们当时被叫做‘海龟(归)’。而现在很多的硅谷人才、金融人才已经在中国工作、奋斗,或者在两地不断地来回奔走,这也像是海洋生物的回流,但不再是海龟了。

    这种双向融合的变化不仅仅反映在人才上,从客户需求的角度上讲,国际化也是大势所趋。随着中国经济的高速发展,高净值、超高净值人群开始有了全球生活的需求,这就要求像宜信这样的企业要国际化布局,跟高净值人群一起去拥抱做世界公民的机会。

    同时在海外的华人也有享受财富管理服务的诉求,于是宜信在今年年初得到了美国证监会颁发的RIA牌照,这是提供财富管理服务的一个重要资质,而宜信的海外私募股权母基金、新金融产业基金、海外非银信贷基金的投资标的,已经是硅谷最有前景的创新企业。从早期的借鉴学习,到现在的全面走向全球化,这本身就是双向融合的最好案例。

    金融“快“起来,科技”慢“下来,才能融合创新

    如果说中美两国金融科技在不断融合,那么更进一步说,金融与科技也在更紧密的融合在一起,传统金融机构和金融科技创新企业都在不断地借鉴彼此的长处,这是现在发展的另一个主题。

    唐宁分享了一位来自硅谷同事的感悟,“陈超美是一位风险管控方面的专家,也是美国商业开发方面的专家,还是知名网贷公司LendingClub的CRO,我们听到了很多超美讲述的故事,都是关于金融科技公司的员工是怎么样合作的。其中一个她给我们讲的故事,是她提供过一些好的咨询建议给金融科技公司的企业家,而这些企业家非常受到启发,而且很快就能够修补自己风控系统里的问题,她对此当时非常惊讶,因为一般这种修补在传统金融服务当中是需要非常慎重的,需要花费的时间会更多。”

    所以,这可以反映一个问题,那就是当科技融合进了金融当中,就会成为一个金融服务的结合体,并有效提升效率,但并不是单纯的快就是好,因为金融必须有严格的金融逻辑,因为金融所造成的社会方面的潜在风险是巨大的。让金融和科技结合起来,这其实是不容易的,两组不同的人马,包括金融家和科技人才,需要让金融人才变得更快,同时也需要让科技人才“慢”下来,走那些必要的步骤。需要这两类人能很好地理解对方、融合创新,在一起有非常好的协作,才能实现让1+1大于3,甚至是大于10的效果。

    但今天,这种融合已经在发生,“我们访问了一个传统银行的网点,他们当时在做网上银行,我们印象中的网上银行,肯定是没有实体的,也不应该有网点,不需要派人去工作,直接就是网络上的一个虚拟平台。”唐宁讲出了大多数人印象中的网上银行。

    “但当我们去了像Capital One 360这样的网上银行网点后,一进去,发现它竟然是一个咖啡店,很多的银行家在那儿接受客户的反馈。这种客户与银行家之间的关系是非常亲切的,而不是一般非常冷漠、非常延迟的服务,就像你不会去跟一个ATM机谈话一样。在这样的网点,银行人员可以跟客户直接的交流。他们不像是一般的银行工作人员,他就像是你的伙伴、是你的合作方,他们想知道到底你的需求在哪里,我觉得这是很有意思的。同时这也让我觉得很欣慰,那就是银行家还是不会从传统的金融行业消失,他们会转变自己的角色,成为向客户方服务、提供咨询、提供经验的人员,这是非常有意思的一个实践。”

    而在硅谷与北京之间的学习,会加速这种融合的过程,两地之间的信息交流正在变得越来越迅速。中美两个金融科技市场的融合,绝不仅仅止于资本和人才的流向,更重要的是梦想的流动,是创业精神的流动。对此唐宁深有体会,“每次我的同行跟我一起来到硅谷时,我都能感觉到这里的创业精神,当然你要是去北京的话,也会很有这样的感受,这就是为什么会有北京和硅谷之间的这场对话。”

    “很多人来到加州,都会被这里的阳光充足所感染,也提振了创新的勇气,但远在万里之遥的北京,其实同样很火热,甚至更加有热情。现在北京,金融科技、金融创新也是一幅欣欣向荣的情景,我觉得中美两国、线上线下、金融科技以及传统金融机构都应该一起合作,去建造一个双赢的局面。希望在明年、后年还能够继续有这样的对话,让我们一起完成这个令人振奋的旅程。”

    版权声明

    1本文为《每日经济新闻》原创作品。

    2 未经《每日经济新闻》授权,不得以任何方式加以使用,包括但不限于转载、摘编、复制或建立镜像等,违者必究。

    上一篇

    沣东新城“生态+”策略红利逐步释放 昆明池新姿国庆初绽

    下一篇

    中国企业联合会研究部主任郝玉峰:公平的市场环境是培育企业家的沃土



    分享成功
    每日经济新闻客户端
    一款点开就不想离开的财经APP 免费下载体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