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时间的强劲信贷增长增加了中国的经济金融风险”——一个单一的、而且并不客观的理由,竟然便促使国际评级机构标普将中国主权信用评级从“AA-/A-1+”下调为“A+/A-1”。对此权威专家认为,标普报告在诸多问题的解释和阐述并不客观,有些内容甚至自相矛盾,也显示出对中国经济的短视。
每经编辑 冯彪
每经记者 冯彪
9月21日,评级机构标普将中国主权信用评级从“AA-/A-1+”下调为“A+/A-1”。标普给出的主要理由是:中国信贷增长可能带来金融风险。
“仅仅根据单一因素就下调一个经济增长位列世界前列的国家评级,标普的做法并没有充分的事实依据。”华夏新供给经济学研究院首席经济学家贾康对《每日经济新闻》记者表示。
《每日经济新闻》记者仔细研究标普报告并采访业内权威专家后发现,该报告在诸多问题的解释和阐述并不客观,有些内容甚至自相矛盾。记者将通过中国宏观经济数据和专家观点来解读这份报告背后的“不客观”、“有矛盾”与“太短视”。
回击一:“不客观”
信贷增长挂钩金融风险
下调评级,标普给出的解释是“长时间的强劲信贷增长增加了中国的经济金融风险”。这也是标普下调中国主权信用评级所给出的最主要原因。
标普的“不靠谱”并不仅仅表现在理由单一,而且还曲解了概念。中国人民大学财政金融学院副院长赵锡军对《每日经济新闻》记者直言:“信贷增长与金融风险没有直接联系,只有债务违约了才可以说出现了风险。而且是否会出现风险,不仅要看信贷规模,更要看信贷质量和结构。”
在赵锡军看来,自去年下半年以来,在中国加强金融监管的政策导向下,“僵尸企业”、产能过剩行业贷款受到控制,信贷流向创新企业、实体经济等高效率部门,且不说信贷增长高低,即便是增长也是良性的增长,将促进中国经济稳中向好。
信贷支持实体经济也有数据支撑。央行数据显示,8月末,广义货币(M2)余额164.52万亿元,同比增长8.9%。在M2增速再创新低的背景下,今年8月末社会融资规模存量为169.41万亿元,同比增长13.1%,其中,对实体经济发放的人民币贷款余额同比增长13.8%,从结构看,8月末对实体经济发放的人民币贷款余额占同期社会融资规模存量的68.2%,同比高0.5个百分点。
与此同时,作为中国供给侧改革重要任务之一的去杠杆也在持续推进,企业杠杆率下降。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7月末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资产负债率为55.8%,比上年同期下降0.7个百分点。
实际上,标普报告也称,中国政府近期加大控制企业杠杆水平的力度,有望稳定中期金融风险趋势,如果信贷增长明显减速,且维持在大幅低于当前速度的水平,同时实际GDP增长速度保持在健康水平,那么有可能上调中国信用评级。
回击二:“有矛盾”
称赞中国优势却下调评级
仅仅根据信贷的单一因素就下调中国主权信用评级,标普的做法实在欠妥。而且,如果再细看标普报告对中国政府改革日程、增长前景、强劲外部指标的看法后,再看下调评级一事,标普的前后矛盾就更为明显了。
标普报告表示,中国预算体制与金融行业改革取得进展,这些改革有望利好中国的长远经济发展。标普还提到,为提高资源配置效率,将允许政策重要性较低的国有企业通过兼并、关闭或违约的形式退出市场,就近期而言,政府还将金融稳定列为政策重点,并采取措施控制公共部门债务。
另外,标普报告也提到,外部指标仍构成中国的重要信用优势。例如,中国外部债权依然庞大。标普预计,到2017年年末,中国公共部门和金融部门所持金融资产超出外部债务总额的部分,将高于经常账户收入的90%。
中国外部流动性头寸同样强劲。标普预计,2017年至2020年中国将保持经常账户顺差,经常账户顺差对GDP的比率将保持在高于2%的水平。
对于我国改革开放以来持续保持强劲经济表现,标普报告也给予积极评价,并认为政策制定功不可没。例如反腐行动能改善政府机构、地方政府和国有企业治理水平,有望增强法治信心、改善民营部门营商环境、提高资源配置效率、强化社会契约。
“中国的货币政策总体上是可信与有效的,持续的低通胀和对金融行业改革的追求就是证明。”标普报告表示。
贾康对《每日经济新闻》记者表示:“正面评价中国经济发展,但却下调主权信用评级,标普的评级标准就值得商榷了。这种做法也容易给市场一个不准确的预期。”
不过,尽管下调了主权信用评级,标普也称,未来三至四年,中国将维持其强劲的经济表现并获得改善的财政表现。
回击三:太短视
忽视中国经济含金量
近年来,国际评级机构屡屡出错已经饱受质疑。贾康就提到,亚洲金融危机时,穆迪在一天之内将韩国的信用评级下调了11个档次,事后表明,穆迪当时的评级是错误的,并没有预见到韩国未来经济走势,反映的情况也不够真实。
与之类似,赵锡军也向《每日经济新闻》记者举例说,在美国次贷危机前,不少评级机构给予一些次级贷比较高的评级,完全没预计到其中的风险。
专家表示,信用评级通常采用“顺周期”法,即采取简单趋势外推的方法来作出判断,这是评级不够准确的主要原因,这种短视也忽视了经济周期变化、结构性变化等基本因素。
贾康告诉《每日经济新闻》记者:“评级预测应以‘前瞻性’引导市场行为,结合中国经济基本面的走势作出相关预测和判断,是十分关键的评级要领。”
如果以更具前瞻性的眼光来看中国经济,标普的报告就更站不住脚了。
例如,标普报告将中国人均收入相对较低也作为下调评级的一项原因。但事实是,我国居民人均收入增速持续跑赢了GDP增速,今年上半年,我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2932元,比上年同期名义增长8.8%。
值得注意的是,今年上半年,中国经济增长稳中有升,6.9%的GDP增速高于去年。也正如中国宏观经济研究院形势分析小组刊文分析,今年上半年的6.9%与2015年时的增长6.9%相比,有更高的含金量。
上述小组刊文称,今年上半年6.9%增速背后,反映的是实体经济加快向中高端迈进,产业结构不断调整优化,需求结构不断改善优化,东部、中部、西部地区经济增长率差距缩小,困难地区经济恶化局面得到遏制,传统产业加速改造提升,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持续升温,工业机器人和电子商务、在线医疗、共享单车等“互联网+”新动能加快集聚扩散,规模比重明显提高。
1本文为《每日经济新闻》原创作品。
2 未经《每日经济新闻》授权,不得以任何方式加以使用,包括但不限于转载、摘编、复制或建立镜像等,违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