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中国证券投资基金业协会副会长张小艾在“融资中国2017年股权投资产业峰会”上,发表关于私募股权投资基金如何直接服务实体经济创新发展的主题演讲。他表示,作为全国性行业自律组织,基金业协会有责任、有义务履行法定职责,一方面要强化行业自律管理,推动私募股权投资基金规范健康可持续发展;另一方面要优化行业自治服务,支持引导私募股权投资基金服务实体经济创新发展。
以下为讲话实录:
尊敬的各位来宾,女士们、先生们:
大家上午好!
首先,我代表中国证券投资基金业协会,对融资中国2017股权投资产业峰会的顺利开幕表示热烈地祝贺!刚闭幕不久的第五次全国金融工作会议强调,要落实好“服务实体经济、防控金融风险、深化金融改革”三大任务,要“积极有序发展股权融资,提高直接融资比重”,“把发展直接融资放在重要位置”。我们体会,作为全国性行业自律组织,基金业协会有责任、有义务履行法定职责,一方面要强化行业自律管理,推动私募股权投资基金规范健康可持续发展;另一方面要优化行业自治服务,支持引导私募股权投资基金服务实体经济创新发展。
一、发挥投融资功能和价值发现功能,私募股权投资基金已经成为直接服务实体经济创新发展的重要力量。
在我国经济进入新常态、加快转型升级的背景下,大力发展私募股权投资基金意义重大。一方面,私募股权基金直接满足了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和实体经济发展的融资需求。另一方面,更为重要的是,私募股权投资基金被很多人称为是“智慧的资本”和“发现未来的资本”,能够通过市场机制发现并投资于有潜力的创新型企业,并在更大范围整合利用人才、人脉、市场、管理、商业模式等要素资源,为投资标的企业提供增值服务,帮助投资标的企业跨过“死亡谷”、快速做强做大。
从支持创新创业角度看,敏锐的天使投资人、创投基金、私募股权基金顺势而为,在全球前沿科技创新和新兴产业领域的“风口”积极进行战略性、前瞻性布局。比如,从协会相关基金备案数据看,私募基金所投行业主要集中在信息技术服务、互联网服务、金融服务、软件开发等行业,投资方向与国家重点支持的战略性新兴产业领域高度吻合、密切相关。
从股权投资基金的配置效率角度来看,在协会备案的存续运作的私募股权投资管理规模共计4.56万亿,累计已实现资金退出及收益分配达7637.60亿元;在协会备案的存续运作的创业投资基金管理规模共计4911.40亿,存续创业投资基金已实现资金退出及收益分配426.49亿元,股权投资、创业投资已成为居民财产性收入增长的重要途径。
从所投项目企业所处阶段分布来看,私募股权投资基金所投项目企业主要集中于扩张期和起步期,相关项目企业数量占比达79.54%;创业投资基金所投项目企业中则有60.91%处于种子期、起步期,充分体现了创业投资基金投资阶段相对前移的特征。
从所投项目企业退出情况来看,退出方式包括IPO、并购、新三板挂牌、股转、回购、借壳、清算等。私募股权基金所投项目平均投资期限为32个月,创业投资基金所投项目平均投资期限为39个月。截至2017年6月底,私募股权基金和创业投资基金投资的企业已经有589家成功登陆A股,1731家挂牌新三板,多层次资本市场为私募基金提供了多元、畅通的市场化退出渠道,有力支持了股权投资基金、创业投资基金的发展。
从促进区域经济发展角度看,近年来,私募行业发展情况已成为衡量我国各区域、各省市经济转型升级进程的观察指标,反映出私募行业作为价值投资者在激发区域经济活力、城市竞争方面的重要作用。在已登记的私募基金管理机构中,北京、上海、深圳、以及江苏、浙江、广东地区占据了77.81%。该几大地区也是股权投资基金和创业投资基金的主要项目企业集中地,项目企业合计数量分别占全国总数的67.59%和73.25%。而中西部地区则以私募基金为发力点,推动区域经济加速“换挡”,如安徽、湖北、江西等省的私募基金管理机构数量和管理规模均出现了三位数的高增长。
二、强化以市场化信用机制为基础的自律管理,推动私募股权投资基金行业规范健康可持续发展取得初步成效。
在私募股权基金快速发展、作用凸显的同时,我们也清醒地看到,私募股权投资基金行业还存在诸多乱象,暗藏的风险不容忽视。比如,私募基金基础性法规体系亟需加强,行业标准不统一;多层嵌套、通道业务和关联交易等监管套利活动频繁,资产管理与“影子银行”、“民间借贷”关系不清;行业机构鱼龙混杂、良莠不齐;从业人员专业能力欠缺、自律合规意识薄弱,理性成熟的投资文化尚未形成;以私募基金为名义的非法集资屡禁不止等。
基金业协会致力于推动私募行业建立市场化信用机制,依托“7+2”自律规则体系,将行业机构和从业人员纳入公允的持续信用记录机制,实现信用制衡的“三重博弈”:一是在登记备案环节,以法律意见书为载体,推动私募基金管理人与中介机构的相互博弈;二是在基金募集环节,以基金合同为载体,推动管理人与投资者的相互博弈;三是在投资运作环节,以信息披露为载体,推动私募基金与被投项目的相互博弈。基金业协会的工作重点就是提供透明的登记备案标准、明确的行为准则和有效的事中事后监测处罚,保障市场主体之间的博弈秩序和博弈环境,让市场真正发挥决定性作用,让市场主体行为真正回归市场,让私募基金管理人关注的焦点从监管部门回到自身信用声誉、客户利益和实体经济需求。
借此机会,我也回应一下市场比较关注的几个具体问题。
一是“2.5”公告的实施效果。2016年2月5号,协会发布了《关于进一步规范私募基金管理人登记若干事项的公告》(简称“2.5”公告),公告的发布是私募自律管理、行业有序发展的一个分水岭。公告明确要求新登记私募基金管理人6个月内展业,首次在私募领域引入法律意见书,督促私募基金管理人履行持续信息报送义务。一年多来,协会按照规定先后注销空壳机构13000余家,在协会登记的私募基金管理人数量由2016年2月的25979家,减少为2017年6月底的19708家;与此同时,管理资金实缴规模由2016年2月的4.42万亿,增加到2017年6月底的9.46万亿。一增一减之间,私募基金管理人的质量得到了显著提高。值得一提的是,私募行业的诚信状况大为好转,从过去的野蛮生长到现在的有规可循。协会引入律所、会计师事务所、托管人等专业机构形成对管理人的监督,落实信息披露要求。实践证明,“2.5”公告实施一年多来,私募行业结构得到了优化改善,合规意识深入人心,私募基金登记备案制度是符合我国私募基金行业发展的创新监管模式,整个私募基金行业的诚信体系初步形成。私募基金登记备案制度设计不但没有阻碍私募基金行业的发展,反而引导行业形成规范有序的市场约束机制。托管机构、服务机构,甚至投资者、被投企业等迅速形成共识,对照协会的各项规定和公示信息,要求私募基金管理人履行合规义务,不踩红线,爱惜商誉。
二是登记备案的效率问题。目前,协会每月收到私募基金管理人新设机构申请800~1000家左右,私募基金产品申请2000~2400只左右。机构登记备案热情不减,协会登记备案工作压力很大。为此,协会不断优化内部工作流程,提升信息化和大数据处理能力,整体来说,登记备案效率较为合理。据统计,办理通过的私募机构平均退回补正次数2.1次,超7成的申请机构补正次数在2次以内,不足5%的机构需要补正超过5次;备案通过的私募基金平均补正次数为1.43次,近9成补正次数在2次以内,超过6成产品无需补正或补正1次。其中,办理通过各类管理人中私募股权、创业投资基金管理人效率最高,平均补正次数2.04次,高于整体水平;备案通过的各类私募产品中创业投资基金效率最高,90.18%的创业投资基金补正次数不超过2次,超7成无需补正或1次补正即可通过;而投向非标债权的其他投资基金备案效率低,仅56%备案通过的基金中补正次数不超过1次。其中登记方面退回补正的主要原因包括填报内容真实性、准确性、完整性不符合要求或明显不合理,内控制度有效性无法落实,专业化经营关联方众多或关联交易复杂,高管人员任职违法自律规则要求等;备案退回补正主要原因是填报不完整、不准确、相互矛盾,投资者出资结构、交易架构、投资标的复杂,底层标的透明度低,部分私募基金沦为“通道”,管理人职责空壳化,以及违反“1-4号备案规范”等相关自律要求等。
三是专业化经营与Ambers系统迁移相关问题。为进一步落实私募基金管理人专业化管理原则,切实建立有效机制以防范可能出现的利益输送和利益冲突,提升行业机构内部控制水平,协会发布了问答(十三),要求私募机构落实专业化经营要求,同一私募基金管理人不可兼营多种类型的私募基金管理业务。专业化经营要求得到了行业的响应和支持,截至2017年7月24日,已完成专业化选择的私募基金管理人共计6837家,占需要选择类型管理人的89.47%。2017年4月,资产管理综合业务报送平台正式上线,相关信息补录工作顺利进行。截至2017年7月24日,在私募基金管理人层面,管理人报送2016年经审计的财务报告16273家,完成率91.84%;在私募基金产品层面,产品补录完成率93.29%,一季度更新完成率89.99%。Ambers系统的上线运行有助于内化落实协会自律管理规则,夯实行业统计监测基础,实现“募、投、管、退”全流程信息管理。协会不断敦促相关私募机构完成合规动作,各私募机构也积极配合,较好的完成了信息补录工作。对于那些没有持续展业能力、合规水平较差的私募机构,我们也将依照程序采取自律措施,予以公示。
下一步,协会将针对各种影响登记备案效率的因素,力求提供更优质的服务。一方面,协会将明确标准、优化流程、充实人员、规范行为,特别是增加登记备案的透明度,畅通沟通渠道。对外协会设有400热线、微信咨询、电邮咨询、现场咨询;对内协会狠抓纪律建设,对于登记备案审核人员的违规行为,我们接受社会监督举报、决不姑息;另一方面,鼓励私募机构提高自身风控能力,学好吃透法律法规和自律规则。协会近期在各地举办了多场自律规则相关培训,免费邀请私募机构参加,相关视频也陆续传至网络,请大家予以关注。
三、深入践行协会“服务、自律、创新”宗旨,行业自治服务工作体系初步形成。
在加强行业自律管理的同时,我们也高度重视不断优化行业自治服务工作。服务与管理相融相生、相辅相成、缺一不可。近年来,协会在构建行业自治服务体系方面进行了有益的探索。
一是建立健全协会专业委员会组织体系。协会已建立早期投资专业委员会、创业投资基金专业委员会、私募股权及并购基金专业委员会、私募证券投资基金专业委员会这四个专委会,正在筹建母基金专业委员会,专委会委员均为私募行业知名机构的专家,代表我国私募行业的核心竞争力和专业水准。各个专委会代表积极反映行业呼声,为私募事业的发展献计献策。
二是打造“中国私募行业百人论坛”系列活动。“论坛”以专业性见长,乃是私募行业量身定制、供投资家们思想碰撞的舆论高地。各个专委会每年举办论坛,团结该领域的专业人士,形成私募行业智库。协会私募股权及并购基金专业委员会已于2017年5月举办“私募股权暨并购百人论坛”,协会创业投资基金专业委员会和早期投资专业委员会于2017年7月举办了“创业投资及早期投资百人论坛”,均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三是研究发布行业发展报告。协会作为行业自律组织,整合资源、从中立第三方的角度出发,深度挖掘行业数据、展示行业全貌,为政策出台和投资决策提供有力支撑。今年7月,协会早期投资专委会正式发布了中国早期投资报告,这是协会组织撰写的私募行业首份行业报告。
四是积极研究私募机构分类指标体系。近期,协会正在积极研究私募证券类会员机构经营的稳定性、专业性、合规性、信披度等4类12项指标,探索私募会员机构积累个体信用的标准,全面落实信用档案和信用管理。
五是加强从业人员管理和培训工作。协会依法开展的基金从业人员资格考试以及配套教材的出版与国际惯例一致,同步建立了与之对应的人员管理系统,要求从业人员每年完成一定的培训时长。仅2017年就有90多场面授培训,线上培训视频资料逐步充实。行业培训将帮助私募行业培养一批守法经营、专业过硬的人才。六是加强资源对接与政策沟通。协会建立了中国天使投资联席会,在协会早期投资专委会的指导下,汇聚大量优秀的天使投资人,已经开展了多次主题活动。协会还与相关方合作,组织了私募基金“走进商飞集团”活动、参加全国探矿者年会、举办“中餐走向世界”私享汇活动、参加文旅投资高峰论坛等活动,起到了很好的业界合作和资源对接的作用。
下一步,协会将紧紧依托各专业委员会,搭建“一论坛、一报告、一分类、一对接、一培训”的“五个一”行业自治服务工作体系,持续提升行业自治服务能力,为私募行业发展提供更加高质高效的服务。
各位来宾,女士们、先生们,在私募行业快速发展、提质增效的关键时期,协会将同社会各界一道,认真贯彻落实好全国金融工作会议精神,进一步优化对私募基金行业的自律管理和自治服务工作;既将风险防控放在重要位置,又要支持引导私募基金发展壮大、服务实体经济创新发展。我们相信,只要坚持把服务实体经济作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坚守合规经营的底线,以责任引领发展、以专业创造未来,私募基金行业的明天会更好,一定会为支持创新创业、服务实体经济做出新的更大贡献。
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