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经济新闻

    京津冀协同发展最新测评:三地产业梯度落差大 导致协同进展比较慢

    每日经济新闻 2017-06-27 00:58

    每经编辑 每经记者 李彪 每经编辑 毕陆名    

    每经记者 李彪 每经编辑 毕陆名

    6月26日,由首都经济贸易大学、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共同主办的《京津冀蓝皮书:京津冀发展报告(2017)》(以下简称蓝皮书)发布会在北京举行。

    蓝皮书运用构建的指标体系对京津冀协同发展的进展进行测度与评价。在综合发展指数方面,北京总体最强,天津支撑力增长迅猛,河北辐射力快速上升。

    在肯定了经济技术协同发展取得成绩的同时,蓝皮书也指出了京津冀在协同生态保护和社会保障方面仍是短板,更重要的是,由于京津冀产业梯度落差较大,导致产业协同进展较慢。

    多指标测度京津冀现状

    蓝皮书主要起草人之一、首都经贸大学教授叶堂林在接受《每日经济新闻》记者采访时称,目前京津冀一体化当中存在的一个主要问题就是产业同构严重,这意味着三地竞争会比较激烈。而产业间需要形成良性互动,比如北京未来主要发展高精尖产业,天津主要是高端装备制造业,河北主要是承接京津的产业转移,还有劳动密集型、组装加工等产业升级。

    蓝皮书指出,京津冀协同发展在非首都功能疏解、交通一体化发展、生态环境保护、产业升级转移等方面取得了显著进展。

    通过构建数理模型、运用指数对京津冀协同发展的现状水平进行定量测度,报告认为,在综合发展指数方面,北京总体最强,天津支撑力增长迅猛,河北辐射力快速上升。其中,在支撑力、驱动力、创新力、凝聚力和辐射力五个指标方面,北京的指数得分均远超天津、河北。

    蓝皮书认为,到2030年,北京的人口承载力为3000万人左右,天津的人口承载力为2000万人左右。河北省各地市的承载力从340万人到1300万人不等。

    蓝皮书强调,京津冀区域人口承载力以京津和京保石两主轴沿线城市最大,应依此疏解产业与人口。

    叶堂林认为,京津、京保、京唐是未来京津冀重点发展的轴线,京津冀区域还有人口承载的空间,关键是人口分布不合理,人口承载压力主要集中在北京、天津。

    实际上,在化解“大城市病”的迫切需求下,控制人口数量一直是北京城市发展规划的重要内容。北京常住人口已连续3年保持增量、增速呈“双降”态势,2016年为2172.9万人,城六区常住人口实现由增到减的拐点,较上年下降3%。

    叶堂林介绍,化解人口压力的办法就是从区域发展来建立“反磁力基地”,一方面是把城市中心的人口吸引到反磁力基地中,另一方面是把外来的想要进入城市中心的人拦下来,通州和雄安新区就是京津冀重要的反磁力基地。

    河北难对京津产业逆向吸引

    在京津冀协同发展推进三年时间以来,产业转移无疑是社会最为关心的话题之一。近年来,河北各地也都在积极为承接京津转移产业的落地,兴建工业园区,召开投资推介会。

    然而,蓝皮书也提出,京津冀产业梯度落差较大,导致产业协同进展较慢。从现有产业协同过程中产业承接情况来看,河北所承接的北京产业多数还停留在低层次水平,如第一产业主要围绕北京城市居民的菜篮子、米袋子进行产业合作;第三产业多集中在物流、旅游等传统服务行业;第二产业多集中在技术含量低、附加值低、耗能高的产业,而高新技术产业转移受河北产业配套基础薄弱和缺乏相应的政策环境制约,因而承接得较少,产业集聚缓慢。

    京津冀产业难以协作,是因为三地的社会经济发展差距过于悬殊,河北很难对京津两地的产业实现逆向吸引。

    为此,蓝皮书提出了塑造“反磁力中心”的建议,河北应将有限的资源集中于几个点上,迅速提升产业承接平台的经济发展水平,实现与京津两地产业环境的无缝对接,通过不断地发展积淀,以承接平台为圆心向外围区域扩散,最终实现产业承接能力的整体提升,为三地的产业协作助力。

    同时,产业同构也是京津冀产业发展面临的问题。对于造成问题的缘由,蓝皮书强调,主要是因为各地方政府为了追求短期的经济增长,通过税收等一系列优惠政策争相吸引产业,缺乏整体大局意识,造成了较为严重的产业雷同问题,产业结构雷同会进一步加剧地区间的块状分割。

    叶堂林认为,同构意味着产业竞争比较激烈,产业发展有适度的竞争,关键是需要形成良性互动,希望形成的是产业内的水平同构,不用区域发展不同的产业,从而化解产业内过度竞争。

    版权声明

    1本文为《每日经济新闻》原创作品。

    2 未经《每日经济新闻》授权,不得以任何方式加以使用,包括但不限于转载、摘编、复制或建立镜像等,违者必究。

    上一篇

    去年转移支付占中央财政总支出超60%

    下一篇

    康斯坦丁:共享单车价格混战显示盈利模式仍未清晰



    分享成功
    每日经济新闻客户端
    一款点开就不想离开的财经APP 免费下载体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