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经编辑 张寿林
每经记者 张寿林 每经编辑 姚茂敦
4月以来市场流动性持续收紧的状况近期终于出现缓和迹象,自6月21日至今,隔夜Shibor已实现17.2点的降幅,6月26日报2.7170%。7天期,以及1个月期以上的Shibor近日也均连续回调。
并非仅止于此,6月26日收盘,银行间1天期质押式回购加权利率报2.6558%,较上一交易日跌14.97点,7天期质押式回购加权利率报2.7620%,较上一交易日降31.47点。
这一情形也反映在香港资金市场上。6月26日,香港人民币隔夜Hibor报1.15142%,较上一交易日降16.575点。
值得注意的是,6月23日、26日连续两个工作日,央行均未展开公开市场操作。央行表示,临近月末财政支出力度加大,对冲央行逆回购到期后银行体系流动性处于较高水平。
货币政策工具与监管工具正在合流
数据表明,5月金融市场流行性相对收紧。央行近期发布的5月份金融市场运行情况显示,该月货币市场成交共计54.5万亿元,同比下降14.7%,环比上涨 9.9%。其中,质押式回购成交46.8万亿元,同比下降8.5%,环比上涨12.3%;同业拆借成交 5.6 万亿元,同比下降43.6%,环比下降8.6%。
5月份,同业拆借月加权平均利率为2.88%,较上月上行23个基点;质押式回购月加权平均利率为 2.92%,较上月上行 13 个基点。
5月末,M2余额160.14万亿元,同比增长9.6%,增速分别比上月末和上年同期低0.9个和2.2个百分点。
随着强监管深入,近期货币政策配合得更加紧密。《每日经济新闻》记者注意到,仅6月13日~6月16日共4个交易日,央行连续向市场净投放共计4100亿元。
在上周举行的“金融街88号”论坛第二次研讨会上,光大集团首席经济学家吴富林分析,中国金融监管目前呈现出综合化趋势,并在宽与严之间寻找平衡点,货币政策工具与监管工具正在合流。
九州证券全球首席经济学家邓海清则撰文指出,从我国政策层面来看,本周财政部随买做市、推动短端利率下行,央行维稳流动性的态度明确,政策层不再依赖于“紧货币”来推动金融去杠杆,货币政策边际放松。“临近季末,市场短端资金持续宽松,符合我们对于央行货币政策态度边际变化的预测,这对市场而言多少有些意外之喜。”
货币政策面临稳增长和防风险的平衡
虽然近期一系列现象显示流动性好转,华安证券首席宏观分析师徐阳告诉《每日经济新闻》记者, 监管层的强监管并没有转向,这意味着未来流动性依然偏紧。而且美联储今年将会开启缩表,甚至还会再加息一次,这可能会缩窄中美10年期的国债收益率的率差,在此情形下,中国央行可能会被动收紧,国内流动性或将继续承压。
近日,央行副行长易纲在第九轮中美工商领袖和前高官对话上指出,“去杠杆首先是稳杠杆,要让杠杆的增速降下来。现在看来,已有初步的结果。5月M2同比增长9.6%。从中能看出进一步稳杠杆态势。”
易刚强调,中国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贯彻落实新发展理念,并把防控金融风险放到更加重要的位置。“从货币政策的角度来说,我们面临稳增长和防风险的平衡,特别要处理好杠杆率方面的潜在风险。”
莫尼塔研究董事长兼首席经济学家钟正生直指,本轮金融监管的力度和持续性不宜低估。预计在看到同业业务明显放缓之前,强监管不会轻易松手。
吴福林指出,新的金融技术在监管中不断运用,当前的金融业正处于周期性回调阶段。
针对当前金融形势,吴福林指出,除了去杠杆、稳杠杆,还要转杠杆,重新找杠杆的支点。
工行原行长杨凯生发表最新文章指出,不管怎样,大而化之地把这些监管措施全部解读成是为了去金融杠杆是不准确的,市场参与者把这些监管要求统统理解成是要进一步去金融杠杆也是没必要的。
杨凯生认为,当前监管力度的加强,根本目的是为了在集中整治乱象的基础上,建设一个更健康的金融体系,营造一个更规范的交易秩序,给广大金融消费者和投资者提供一个更公平、更透明、更有效的市场环境。这不是去金融杠杆几个字所能概括了的。因此,对有关误解应该加以澄清,否则很容易引发市场的过度反应。而流动性风险在一定程度上要比其他类型的风险更取决于市场预期等心理因素。
1本文为《每日经济新闻》原创作品。
2 未经《每日经济新闻》授权,不得以任何方式加以使用,包括但不限于转载、摘编、复制或建立镜像等,违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