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丽娜
美国联邦储备委员会14日如期加息,同时透露将在年内启动缩减资产负债表(“缩表”)计划,显示美联储货币政策在“正常化”轨道上又进一步。
从全球范围看,与一两年前主要经济体央行步调“显著分化”特点不同的是,当前全球货币政策出现“略有趋同”的迹象。尽管端倪初露,并且一些央行“犹抱琵琶半遮面”,但不少新动向值得关注。
美联储本次加息符合预期。从2015年12月开始加息周期,美国加息步伐属于“慢刹车”,即加息步子小,加息节奏稳,并且对市场的预期管理做得比较充分,没有过度的“政策意外”。
作为全球最重要的中央银行,美联储的举动对全球金融市场的影响牵一发而动全身。近期市场反应相对平静,表明市场已提前消化了加息影响,美国道琼斯指数14日当天甚至创下新高。同时,全球其他主要央行对美联储作出审慎应对,前期一些央行要继续“踩油门”的氛围有所扭转。
欧洲央行上周维持了宽松政策,但排除了进一步降息的可能性,认为欧元区通缩风险消失,这表明其已经在谨慎考虑未来如何从刺激政策中退出。英国央行将基准利率维持在0.25%的历史低位,同时维持国债购买规模,但表示考虑未来几年逐步撤出超宽松政策。日本央行尽管仍在扩大货币供应量,但告知公众正在思考如何退出货币刺激。
新兴市场方面,印度央行本月7日表示维持货币政策中性立场。韩国央行将基准利率维持在历史最低水平。澳大利亚央行日前宣布保持利率不变。巴西由于经济形势不佳,从去年10月份以来一直在降息,在主要经济体中相对特殊。
相对于加息这一传统货币政策,这次更值得关注的是美联储的非传统货币政策,即将“缩表”计划提上日程。回顾前些年备受热议的美联储量化宽松政策(QE),如今的“缩表”可谓QE的反向操作,其对世界经济的外溢影响不容小视。打个比方,“缩表”相当于美联储自己要“减肥”,要把前些年为应对金融危机而给自身注的水分挤一挤。有分析认为,美联储资产负债表可能会从4.5万亿美元规模缩至2万亿至3万亿美元区间,未来几年市场如何消化这个巨大差额,还需密切关注。从美联储的最新声明以及美联储主席耶伦的表态看,“缩表”有望是渐进和可预期的。
全球主要央行货币政策之所以朝同一个方向略进一步,根本原因在于世界经济复苏基本面。一方面,全球复苏在持续,前一阶段人们对通缩或长期低通胀的恐惧已经消退。但另一方面,复苏不尽如人意,由于不同国家经济“体质”和经济周期不尽相同,全球复苏进程“有点尴尬”。
从2008年9月国际金融危机爆发至今,美国经济经过“大衰退”后,在复苏轨道上缓步前行。尽管增长速度还不够令人满意,但复苏已经持续9年。美联储14日小幅提升今年的美国经济增速预测至2.2%。
美国研究机构芝加哥DS经济学首席经济学家斯旺克认为,当前全球整体货币政策处于“混乱夏季”。经济指标显示,美国经济并不过热,通胀压力也不大,美联储为何还要加息?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第一副总裁利普顿14日说,美国货币政策“正常化”符合其经济稳步复苏的现状。而央行货币政策通常要未雨绸缪,加息意味着美联储发出对本国经济有信心的信号。
在世界其他地区,经济复苏步伐不一。多数经济体对自身增长并不满意,并且担忧复苏进程受到干扰,因此货币政策普遍谨慎。但复苏不平衡、增长不同步是世界经济的常态。与此相应,货币政策自然有所差别。
前瞻未来,全球货币政策将何去何从?至少可从三个方面关注。第一个方面是美联储的不确定性。今年内美联储还有四次议息会议,主要看两大关键点,一是年底前会否再度加息,二是“缩表”靴子何时真正落下来。再往远看,明年美联储面临高层人事大变动,包括耶伦明年任期结束后能否连任目前还是未知数。
欧洲央行在最新的货币政策声明中保留了必要时扩大资产购买计划的规模和持续时间的表述,要给购债计划保持足够的灵活性。市场预期,欧洲央行将在下半年释放更明确的退出QE信号。
第二个方面是全球政局的新动向。下半年,德国大选、英国政局和脱欧进程、美国特朗普政府的新政策等都会以某种方式映射到全球货币政策中。
第三个方面是地缘风险的变化。尽管与去年相比,今年全球政治经济领域的不确定性有所降低,但不可忽视,世界从来不乏“黑天鹅”。一旦出现重大地缘政治经济风险,或者严重的恐怖主义行为,将为全球货币政策造成压力。
在当前的全球货币政策环境下,中国如何办?
毋庸讳言,美联储加息和“缩表”都会在某种程度上对中国经济产生影响,包括汇率、贸易及心理预期等多个渠道,但专家普遍认为影响在可控范围内。
一方面,美联储加息会加大中国经济管理难度,比如增大人民币贬值压力和资本外流风险等。另一方面,目前中国经济形势更好,中国央行货币政策调控能力更强。国际观察家认为,中国央行在货币政策的预期管理上越来越老练,可以使用的货币工具也较多。
利普顿14日在北京说,IMF认为“中国经济一直在自我更新”,“中国有潜力在中期内安全地保持强劲增长。”他还表示,中国在全球化的世界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根据IMF当天发布的最新预测,中国经济今年增速将为6.7%,未来三年平均增速可达6.4%,保持在全球主要经济体中的领先优势。
中国采取“稳健中性”的货币政策,根据经济的实际情况做好“预调微调”,做好市场的预期管理,这些都是中国经济稳健增长的有力保障。
整体而言,尽管美联储处于货币政策“正常化”轨道,但当前的全球货币政策环境仍处于相对宽松期。从历史的角度看,中短期内,全球市场仍会有较多的“便宜钱”。未来主要央行的货币政策变化预计不会是“疾风暴雨”式,而是会更像“天气预报”。各经济体更要练好本国经济内功,做好自身的金融风险防控。
(作者为新华社记者)
1本文为《每日经济新闻》原创作品。
2 未经《每日经济新闻》授权,不得以任何方式加以使用,包括但不限于转载、摘编、复制或建立镜像等,违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