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经济新闻

    王辛翎:上海自贸试验区保税区域要打造具有国际影响力的标杆性功能平台

    浦东时报 2017-06-14 10:28

    在外高桥今后可以让洋医生看病、在洋山可以以优惠价格购买到进口生鲜、在浦东机场有“跨境通”,全球商家有了“直邮中国”的便利渠道……

    三年多前,一场聚焦制度创新的“国家试验”从上海自贸区保税区域启航,经过三年的试验,《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总体方案》确定的改革任务已基本全面落地:落实两批54项开放措施;跨境人民币借款、跨境双向人民币资金池、跨国公司总部外汇资金集中运营等率先试点;区域办结境外投资备案、中方累计投资额占全市40%以上,成为国内企业“走出去”的重要平台。

    制度创新,吹热了上海自贸区保税区域这块“靠海”的土地,区域功能业态日益拓展丰富,法治化、国际化、便利化的营商环境逐步完善。

    对于未来,上海自贸试验区管委会副主任、保税区管理局副局长王辛翎说,自贸试验区新一轮改革创新的蓝图已经展开,将对照最高标准,查找短板弱项,聚焦制度创新和功能拓展,切实推进改革创新的系统集成,全力营造法治化、国际化、便利化的营商环境和公平、统一、高效的市场环境,力争率先建成最高标准、最好水平的自由贸易园区。     

    让企业更有“获得感”

    “作为一家美资企业,我们是上海自贸试验区成立的巨大受益者,在过去5年中,企业规模增长了两倍多,这些变化都让我们对未来中国的投资环境充满信心。”碧迪(BD)全球高级副总裁、大中华区总经理邓建民作为一名“老保税区人”,对于这3年多来的变化,深有感触。

    上海自贸试验区挂牌成立之初,人们在期待之中,也有些许纠结和焦虑:自贸试验区没有特殊的优惠政策,还会有吸引力吗?疑问难免。因为人们已经习惯于“批以土地、许以重金”的区域开发套路。但上海自贸试验区从一开始就选择跳出旧模式。

    在王辛翎看来,从负面清单到证照分离,从人民币跨境资金池到启动自贸账户个人服务功能,从通关便利化到国际贸易单一窗口……自贸试验区改革不断向纵深推进,让众多诸如“碧迪(BD)”这样的企业有了实实在在的“获得感”。

    得益于上海自贸试验区3年多来持续推进的产业开放政策以及以负面清单管理为核心的投资管理体制改革,保税区域经济转型正在加速。

    最新统计数据显示,2016年保税区域经营总收入、商品销售额均保持万亿元以上规模,进出口额占全市比重达27.3%,其中进口占33%;商品销售额、工商税收、进出口总额占全国海关特殊监管区域的比重分别达60%、55%和20%;国际贸易、保税物流、高端制造等原有产业不断转型升级,继续保持规模优势,文化服务、技术服务、租赁服务、金融服务、消费服务等新兴业态正在成长为百亿元级产业群。

    “自贸试验区的制度创新为保税区域转型升级、新旧动能转换提供了重要契机,区域经济保持了稳中有进、稳中提质的良好态势。”王辛翎表示。

    比如,区内已集聚大宗商品企业100余家,年销售额达1900亿元;大宗商品国际现货交易市场稳步推进,第三方仓单登记公示和第三方清算平台启动运作;首批上海跨境电商示范园区已在保税区域设立,4个海关特殊监管区域不同特色的运作模式正在形成。浦东机场“跨境通”平台日均销售3万单,进口量占全市跨境电商进口量50%以上;洋山已初步完成线上线下对接,京东日均订单最高达15万单;首张平行进口汽车3C认证证书获得颁发……

    一组数据,更证明了巨大的改变:挂牌前,保税区域存量企业8000家。挂牌3年后,自贸试验区保税区域实现新设企业近3万家,40%已进入实质性运作;区域重点企业盈利面达到80%以上,投资企业利润总额持续增长,固定资产投资额增长28%。

    对标国际再涉“深水区”

    上海自贸试验区所做的改革探索,就是在国内试验当下国际通行的投资贸易规则适应度,用开放倒逼改革,为国家积累制度经验。作为上海自贸试验区的先导核心区,保税区域承担着重要的使命和任务。如今,随着进入到上海自贸试验区3.0时代,最早“启航”的保税区域已经做好了准备。

    《全面深改方案》提出将对标国际高标准,查找短板弱项。对此,王辛翎表示,自贸试验区保税区将紧扣国际高标准,包括设立自由贸易港区,将探索实施更高标准的“一线放开”“二线安全高效管住”贸易监管制度,并在投资、金融、外汇、出入境以及管理体制等方面加大探索力度;探索离岸税制安排,将研究探索服务贸易创新试点扩围的税收政策安排,适应企业参与国际竞争和服务“一带一路”建设的需求。

    “对于这些先行先试任务,将积极争取国家部委支持,力争在保税区域率先试点。”王辛翎说。

    一系列任务表已经写上日程,对标国际再涉“深水区”,更将“一带一路”等“融会贯通”,包括探索具有国际竞争力的离岸税制安排,建设服务“一带一路”的市场要素资源配置功能枢纽等。

    此外,王辛翎介绍,保税区域还将完善自贸试验区改革与全市重大改革、上海国际金融中心、科技创新中心建设联动机制,促进制度创新成果复制推广,进一步彰显全面深化改革和扩大开放试验田作用。“比如加强与张江、临港等科创中心建设载体的联动,推动外高桥生物医药研发众创平台、洋山‘科创一号’孵化平台等发展。”

    点燃期待与热情

    自贸试验区,点燃了人们积累多年的对改革开放的期待与热情。如今,保税区不再冰冷,有了更多“人气”。

    在保税区边喝咖啡边商务洽谈;欣赏、购买艺术品;率先试驾最新款汽车……这些已经成为了现实。最“老牌”的外高桥片区已从单一的产业园区型向多功能多支点支撑的城市型经济转型,形成“园区产业辐射城市、城市发展反哺园区”的特色等。

    行百里者半九十。展望未来,王辛翎给出了上海自贸试验区保税区域的最新目标:到2020年在投资开放性、贸易便利性、金融要素流动性和功能集成化等方面,形成开放度最高自由贸易园区的基本框架,打造一批具有国际影响力的标杆性功能平台,基本建成跨国公司总部集聚、服务贸易创新引领、新兴产业蓬勃发展、双向投资积极活跃的前沿阵地,成为全球价值链分工体系中的重要功能节点和“深耕亚太”的战略载体。

    原标题:吹海风的地方孕育百亿级产业群 ——访上海自贸试验区管委会副主任、保税区管理局副局长王辛翎 来源:浦东时报 记者:杨珍莹

    上一篇

    盛大游戏回归A股只差临门一脚 但仍充满变数

    下一篇

    厦门自贸区进口金砖国家快件持续增长 货值猛增1.72倍



    分享成功
    每日经济新闻客户端
    一款点开就不想离开的财经APP 免费下载体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