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当陕西重型汽车有限公司(下称“陕重汽”)50辆重卡刚刚运到河北衡水、从高速公路的匝道缓缓驶出时,突然被一行人半路杀出、当街把车拦下。运输人员吓了一跳,下车一问才知道,拦路的竟然是当地的一位买主。
近日,当陕西重型汽车有限公司(下称“陕重汽”)50辆重卡刚刚运到河北衡水、从高速公路的匝道缓缓驶出时,突然被一行人半路杀出、当街把车拦下。运输人员吓了一跳,下车一问才知道,拦路的竟然是当地的一位买主。
原来,以往陕重汽交货期一般在七至十天,可由于市场井喷,重卡制造商们普遍出现了延迟交货的现象。这位买主在经销商处交纳了定金、苦等半个月后策划了这场“中途拦截”。他得知有批新车这天运抵,担心新车一旦运到经销商处,其他购车者就会一抢而空。于是,他们就在高速路口设下了“埋伏”,只要新车一到就半路抢购。
可是,重卡运输人员也不知道这批新车究竟货主是谁,哪肯答应。双方僵持不下,眼看着运输人员就要上车离去。
只听“咣咣……”一阵破碎声,出人意料的是,这位买主竟然将这批新车的车门玻璃全部砸坏。
“这批车已损坏,拉回去也没人肯要。车款明天就打到公司账上。”说罢买主带着这批重卡扬长而去……运输人员半天才回个神来,赶紧电话汇报。
当陕重汽市场部负责人为记者讲述这个故事时,重卡产业正迎来市场的井喷。重卡是一种特殊的商品,整个产业链条与宏观政策、基建投资息息相关,它被称为国民经济的“晴雨表”、“风向标”。一般而言,重卡紧俏预示着宏观经济发展向好,反之则意味着经济发展下行。
眼下,无论是上游发动机工厂,还是下游的重卡制造商,生产线开始灯火通明、通宵加班,工厂门口又排起了急于提货的长龙,整个产业链多个环节均达到了历史最高峰。
这似乎预示着什么。
新一轮基础设施建设高潮已悄然兴起,大宗货物和建材的需求开始与日俱增。重卡货运业正流行一首歌:“铜在吼,铅在叫,锡在跳,橡胶在咆哮,铜价铝价万丈高,生铁煤炭嗖嗖跳……”
一方面,基建高潮制造出大量的运力需求;一方面,“9.21治超”、卡车更换周期到来等因素形成了运力短缺。
中国重卡销量在多年后再登历史高峰。
“抢一台发动机就能卖出一台车”
一辆,两辆,三辆……3月23日下午,总共有73辆卡车排在中国最大发动机工厂——潍柴控股集团(下称“潍柴集团”)的供货区停车场内外,前后延绵数百米。
“白天排队的卡车还算是少的,晚上来的更多。这几天,每天潍柴要发往全国各地1300多台发动机,但仍然满足不了全国各大重卡整车厂激增的需求,有的车队要在停车场等候两三天才能拿到货,有时排队的卡车会把这里堵的水泄不通。”潍柴集团主机库仓库主管钟伟如是说道。
从去年10月份开始,中国重卡市场全面爆发,作为产业上游核心的发动机制造商,潍柴的订单接踵而来——去年9月以前月订单只有1、2万台,此后不断飙升,2017年3月份已突破6万台大关,创下了历史同期的最高纪录——既超过了2007年中国经济鼎盛时期,也跨越了2010年4万亿的救市热潮。
“想当年中国基建兴起高潮,带火了重卡和工程机械市场,但潍柴的发动机产能却严重不足,各大整车厂订单和采购人员蜂拥而至。”回忆起当年市场的繁荣,潍柴动力执行CEO张泉讲述了过往的故事……
为了抢占市场,潍柴进入了超负荷运转状态,从此员工进入了“5+2”、“白+黑”的工作状态,大多数工人一年工作三百五十多天。每天,潍柴员工只在下午6点有20分钟的晚饭时间,这是一个班次中唯一的停线时间。开饭时,经常会发现许多员工领到晚饭之后,会选择放在一边,先是靠在立柱上、躺在地上睡会儿觉。6点20分,生产线重新启动,员工们再利用拧螺丝的间隙,把饭一口一口吃完。
“全国重卡、工程机械的主机厂几乎全都跑来了,很多采购主管被下了死命令,不带回发动机人也不要回来了。”张泉回忆道,国内某知名重卡公司由于潍柴的发动机排产不上,严重影响了客户的交付,该公司采购副总被派驻蹲点在潍柴。为了照顾年迈的母亲,这位女士白天就带着老母亲到潍柴发货部门的办公室坐等。
华菱一位采购主管,看到自己没有安排上生产计划,感到无法向企业交代,干脆闯进潍柴销售副总裁的办公室,吵了起来。两句话没说完拿起凳子“咣”的一声,把落地玻璃窗砸的粉碎,声称不给发动机就从楼上跳下去。
如今,市场再现繁荣。尽管潍柴集团产能早已大大扩充,但面对突如其来的市场井喷,仍旧压力巨大。
市场的压力首先传导到原料、外协件采购部。从去年9月开始,潍柴许多产品采购任务比往年同期要高出三倍以上。活塞24万只、喷油器4万台……肖增光负责潍柴发动机零部件的采购,他和采购计划部的同事要面对300多家供应商,完成不同批次、2.2万种零部件的采购。一旦任何一种零部件采购不及,发动机订单就无法按期交付。
“在订单激增的情况下,供应链绷得很紧,常常零部件前脚采购入库,生产部门立刻就运走上线。有一次,一批齿轮刚刚入库,因检查不及,晚了半个小时,立刻就遭到生产部门的催促,因为客户也在生产线下急等着发货。”肖增光介绍道。
春节期间,潍柴只放了一天假,供应商只能跟着休息一天。有的供应商老板过年只好领着老婆孩子吃住在生产现场,有的供应商开出了“年初三加班一天一千、年初四一天六百元”的高薪,甚至连潍柴前去提货的工人也临时充作了帮手……
一面是生产前期采购吃紧,一面是下游各大重卡整车厂蜂拥而至。
“时隔多年后,潍柴再次出现了各大主机厂排队抢购的现象。”说起最近的行情,潍柴动力分管销售的副总裁李绍华介绍道,福田、一汽、大运等各大重卡企业不仅纷纷加派了驻厂采购人员数量,天天盯着下线发货,企业高层也频频到访,常常一天就要接待六七家客户。他们的目的如出一辙——要求保证订单如期交付。对卡车厂来说,争到一台发动机就能卖出一辆车,就能挣到数十万的业绩。
2016年12月30日,一汽解放青岛汽车公司党委书记、总经理王瑞健率高管团队来到潍柴。王瑞健就向谭旭光表示,去年青岛一汽实现了翻番增长。2017年将提高重卡配套量,希望潍柴做好资源支持。
目前,作为中国最大发动机工厂,潍柴约占市场三成份额,尽管产能装备前些年大幅度提高,但目前潍柴仍有部分热销的发动机供不应求。潍柴召开了“大干一百天?产销18万(台)”的动员大会,董事长谭旭光动员道,“上一轮市场的火爆出现在2010年,2017年将迎来新一轮旺盛的需求。对于潍柴来说,这既是一次机遇,也是一次挑战。2017年潍柴要力争实现50万台发动机的产销计划。”
重卡市场井喷
上游发动机的热销,是由产业链末端重卡市场的井喷传导而来。
“去年9月份是重卡市场的分水岭。此前,陕重汽每月只有五六千辆的订单,可到了去年10月份突然猛增了一半,达到上万台。”陕重汽市场部一位负责人告诉经济观察报记者。
2016年10月,单单河北市场就猛增了4000辆重卡订单,即使一辆重卡按价格20万保守计算,就有8个亿的销售额。这笔大单将使陕重汽在这一区域占据了80%的市场份额。市场风云突变,立刻引来陕重汽高层的关注,公司高层连忙赶赴河北调研市场,走访客户、摸清市场的真实需求,以便及时调整策略、调配资源,抢占商机。
2017年火爆的行情像一头脱缰的野马,订单逐月攀升。1月陕重汽订单达到1.2万辆,2月1.5万辆,3月1.5万辆……1.5万辆创下了历史同期的最高纪录。而去年2月订单只有三千多辆。
杨洋是陕重汽派驻在潍柴的业务经理,他的职责是为重卡的生产采购发动机、及时运回本部。有多少重卡订单就需要多少发动机,订单的井喷使他肩上的压力徒增。
近来,陕重汽平均每天都向本部发回30多辆车,比去年同期提高了一倍,最多的一天发车59辆。按照每车装14台发动机计算,一天就采购800多台。杨洋从去年国庆至今,一天没有休假,常常还要加班到凌晨两三点。眼看着采购任务不断加重,近日陕重汽又加派了3名同事前来,协调潍柴产能,保证按时供应。
眼下,陕重汽每天多达六百余辆重卡下线,上一轮高峰2010年同期这一数字也只有二百辆,翻了近三倍,再创历史的高峰。可即使如此仍然无法满足市场需求。
淡季,企业市场人员多外出走访;旺季,全国客户则纷纷涌向企业。陕重汽市场部上述负责人介绍道,“全国各地经销商都在不停的催要重卡,市场人员每天都有大量的接待任务、疲于应对,哪里还敢上门走访。甚至个别经销商半路拦车。”
订单暴增,生产线吃紧,陕重汽原本拟定的人员优化计划也就此终止。从去年十月至今,陕重汽非但没有裁员,反而多次对外招聘。在企业官网中《2017年度成熟人才岗位需求明细》一栏中记者看到,就有六七十人的招聘需求。按照陕重汽全年计划,2017年将产销8万辆重卡,进入全国前三。仅仅第一季度陕重汽已接近4万辆。
陕汽重卡井喷的现象并非个案。
2016年十月以后,整个中国重卡市场出现了井喷式爆发。尤其今年以来,国内重卡市场延续了这股高速增长势头,2月份共计销售各类重卡车型8.6万辆,比去年同期大幅增长146%,净增长5.14万辆。8.6万辆的销量数据,也突破了中国重卡同期销量的历史纪录。
眼下,一汽、陕重汽、福田、大运等各大重卡厂销量屡破历史纪录,直赚得个盆满钵满;发动机、变速箱、车桥等产业链上游通宵连轴加班,均在满负荷运转。
凭借2016年第四季度的爆发,作为行业老大的解放实现了14.8万台卡车,同比增长71.72%。12月19日,一汽解放总经理胡汉杰在无锡太湖畔的商务年会上可谓信心满满,他竟放言,2017年解放将挑战卡车20.1万辆的销售目标,直逼2010年的历史最高点。而今年1月和2月,一汽解放当月产销量罕见的突破2万辆大关。
大运重卡市场人员张金华介绍道,自从去年9月新的交通法规实施以后,目前大运重卡订单量持续暴涨,每家经销商都在“抢”车,在当地呈现“一车难求”的火爆场面。有钱想买车,需要先交钱排队等车。仅仅在邯郸就出现一天现场抢购77辆重卡的火爆场面。
中国卡车网分析师黄飞指出,上一轮市场高峰期,重卡业主要瓶颈在于发动机供应不足,如今中国发动机产能大大提升,变速箱等其他核心零部件又成为了新的瓶颈。其中许多供应商是外资企业,国内企业愿意加班生产,而外资却不会因为市场井喷改变生产计划。预计未来一段时间内中国重卡市场仍然处于供不应求的格局。
晴雨表
与乘用车是消费品不同,以重卡为代表的商用车则是生产资料和劳动工具,整个产业链条与基建、投资息息相关,被称为国民经济的“晴雨表”、“风向标”。一般而言,重卡紧俏预示着宏观经济发展向好,反之则意味着经济发展下行。
“全国从去年9月21日展开了历史上最为严苛的治超治限,使得社会运力骤降;与此同时,全国却掀起了新一轮基础设施建设的投资高潮,导致了重卡市场需求急增。再加上推行‘国五’标准、淘汰黄标车等宏观政策相互叠加、相互作用,最终引发了这一久违的井喷。”中国内燃机工业协会副秘书长魏安力如是分析道。
重卡被认为是与宏观政策密切关联的一个产业,反映出宏观经济的景气度和活跃度。兴业证券近期的一份研报也指出,“2016年2季度以来,受益于基建投资需求的拉动,全国重卡销量开始出现明显改善……”
2016年11月18日,投资约2470亿元的京津冀城际铁路网规划项目获批,开工在即;11月26日,河南开工建设4个重点基建项目,总投资83.3亿元。其中高速公路项目3个,建设规模47.5公里;11月28日,新疆传来信息,将投资超400亿完善交通,其中含48项公路项目;国家发改委四季度密集批复铁路项目,投资额超5000亿……
重卡是一种特殊的商品,主要用于大宗货物、基础建材、煤炭油气等物流运输,受宏观政策影响,与宏观经济正相关。无论是“一带一路”产生的新疆、陕西投资潮,还是西部大开发带动的机场、公路、高铁建设,还是中原经济圈形成的大兴土木,都会给这一产业链上下游带来了巨大的商机。
事实上,前些年全国也相继批复了一些基建项目,却少有真正能投资启动的。一位不愿具名的业内专家分析道,一方面,反腐、八项规定等政策使一些地方政府产生了“不求有功但求无过”的消极思想;一方面,政府对新项目的环保、安保手续审批、监管更为严格,导致大量项目审批时间较长;同时,去库存去产能使得地方政府财政资金短缺,金融去杠杆又使得银行放贷收缩、利息走高,融资成本增长。这些因素都造成审批的项目迟迟未能开工。直到2016年下半年,在政府整肃“庸政懒政怠政”之风后,全国各地积蓄的项目才开始陆续启动、集中开工。
基建潮催动下的重卡市场宛如一个飞转的陀螺,治超治限、淘汰黄标车、国五新标准、采暖季到来等政策又向越转越快的陀螺抽了几鞭子。
治超信息系统联网数据显示,9月21日以来,严重超载超限921治超新政规定了各类重卡车型的标准载货要求,如6轴牵引车的载货量由原来的55吨骤减到49吨,其余也均有不同程度的下降。据测算,超限超载专项行动至少使运力普遍下降10%以上,严重超载超限车辆同比下降了57%。“‘9.21新交规’堪称历史最为严厉的治超治限行动,导致了社会运力大幅下降,原来一辆重卡能够完成的就需要两辆、甚至三辆。”一汽解放一位市场销售人员说道,运煤的需求、黄标车淘汰、国五标准出台等诸多因素加重了重卡供求的失衡。
东方证券首席经济学家邵宇指出,今年来看,基建投资还要做一些发力,执行积极的财政政策才能保证增长速度,预计今年基建投资增速会在20%左右,高于2016年全年的17.4%继续增长。
苦等了三年的寒冬,如今重卡整个产业都期盼着市场的这股热潮未来能够维持下去。
2017年3月以来,全国23个省已经安排了重大工程计划,初步概算,2017年固定资产投资目标的规模已超过45万亿元。在重卡业内流传着这样一种观点,固定资产投资每增加100亿元,重卡会新增1.5万辆。
东兴证券一份研究报告指出,2017年全年重卡市场有三大增长驱动力。其一,基建使钢铁、煤炭、水泥等大宗原材料运输需求量增长,重卡运力需求有增长空间;其二,超限超载专项行动使运力普遍下降10%,2017年半挂牵引车约有10万辆增长潜力;其三重卡使用寿命5-7年,2010-2012年前后购置的车辆在2017年面临更新,三年重卡的销量总和在252万辆左右,平均值为84万辆。
如今,无论是发动机、变速箱等上游制造商,还是下游各大重卡大佬,2017年重卡业将迎来又一个历史高峰已成为业界共识。
不过,这一轮重卡市场的井喷与2007年、2010年相比,呈现出诸多新的特点。
中国内燃机协会副秘书长魏安力指出,轿车是交通工具,而重卡是运输工具,用户追求投入产出效率。因为治限,“多拉”被处于重罚,只有“快跑”才能创造更多价值,这使得本轮重卡的热销更多的集中在大马力领域(大马力发动机上坡不用频繁换档,油耗低了成本自然就少了)。据测算,中国重卡平均时速为65公里,而美国则为100公里左右,有着很大的提升空间。
轻量化也成为重卡的一个新趋势。发动机从1吨降至800公斤,就能装更多的货,一年下来能多挣几万元。同时,受环保排放政策的影响,天然气重卡更是出现了前所未有的“爆表”。根据工信部合格证产量统计,国内天然气重卡市场2017年2月份的产量达到4119辆,同比增长927%。
“2010年上一轮重卡市场高峰期,4万亿救市投资是一次性投入,行业内无论大小优劣企业都分享了政策的红利。这一轮基建热潮则是分批投入,重卡行业上下游开始分化,部分有技术和产品储备、符合产业发展方向的企业受益明显更多,部分企业则受益较小。”魏安力指出。
经济总是波浪式前进、螺旋式上升的。2007年,中国经济发展速度到达了历史最高点,尽管2008年底遭遇全球经济危机,但紧接着中国4万亿的救市资金却形成了“V”字走势,中国重卡企业仍然不顾风险大干快上、疯狂扩产。可从2013年起,重卡产业一落千丈,跌入低谷多年,中国本土企业随之大起大落。
反观部分百年跨国巨头,无论产业波峰波谷总是按照既定的节奏前行。多年前,潍柴团队曾前去康明斯调研,让他们感到惊讶震惊的是,这家跨国巨头竟不把增速作为主要的考核指标,更看重的是工厂的运行效率和质量;这个百年企业追求的不是在产业高峰期膨胀的多么迅速,在乎的却是低谷期仍能保持一定速度的增长。这造就了康明斯往往在产业高峰时不如中国企业膨胀的快,但在产业危机中却能够一骑绝尘、远远走在前面。
如今,在新一轮产业高峰面前,中国企业明显成熟、理性了许多。中国卡车网分析师黄飞指出,如今面对新一轮重卡井喷,谁也不知道能维持多久。整个产业链条的中国企业目前既没有扩产的迹象,连招工也显得十分谨慎。经历过暴涨暴跌的行情后,每个企业都能真切的体会到市场大起大落对企业运营带来的巨大冲击和干扰,认识到持续、稳定增长的市场才是企业最希望看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