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经济新闻

    创新驱动之成都行动

    每日经济新闻 2017-03-03 02:19

    2月23日,成都市全面创新改革试验工作领导小组召开第三次会议,将2017年确定为成都全面创新改革“攻坚年”,明确“要强化机制创新,实现两个通道建设新突破。”

    每经编辑 余蕊均    

    每经记者 余蕊均

    从李冰父子修建都江堰水利工程,到第一张纸币“交子”诞生,再到如今创新创业蔚然成风,几千年来,成都一直不缺乏创新基因,这座休闲之都迸发出的活力正在受到广泛认可。

    作为四川建设国家全面创新改革试验区的核心城市,成都重任在肩。

    就在上周,2月23日,成都市全面创新改革试验工作领导小组召开第三次会议,将2017年确定为成都全面创新改革“攻坚年”,明确“要强化机制创新,实现两个通道建设新突破。”

    先行先试 探索体制创新

    事实上,在打通“两个通道”、加速政产学研用协同创新和军民深度融合创新方面,成都一直走在前列,并且已经探索出了科技成果“三权”改革那样的“成都经验”。但这还不够,“持续发力、趟出新路”,成都期望更进一步。

    去年下半年,《成都市军民融合产业发展“十三五”规划》《成都市促进军民融合产业加快发展的若干政策措施》相继出炉,明确了发展方向,并提出打造国家级军民融合创新示范区,“到‘十三五’末,军民融合产业主营业务收入突破1500亿元”的目标。

    记者注意到,半个月前,成都对外通报了工信部的批复,成都成为西部首批试点示范“中国制造2025”的城市,其中一项任务便是探索军民融合体制创新。

    作为国家“三线建设”时期的重点城市,成都积累了丰厚的军工资源。数据显示,成都目前拥有军工保密资质的企事业单位318家,数量约占四川全省的四分之三。在已经进行的实践探索中,由民企海特高新和央企中电科29所牵手合作成立海威华芯的案例堪称典型。“从修飞机跨界造芯片”备受国内外关注。

    航空引领 积极“招才引智”

    目前,成都已经明确将构建以航空产业为主的“1+N”产业发展体系、以成都天府新区军民融合创新产业园为核心的“1+ N”空间布局体系、以“军民融合产业发展十条”为核心的“1+N”政策保障体系。

    同时,围绕航空产业展开的一系列“招才引智”行动也足见成都的决心。

    去年8月,成都与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签署了全面战略合作协议,涉及7个项目,签约总金额达114亿。其中最受瞩目的“北航西部国际创新港”项目落户成都科学城军民融合创新产业园,6位院士将带着项目到成都转化。

    同年11月,中国航天科工集团公司在蓉投资的6家研究院、公司和1只基金揭牌运行,不仅标志着航天科工在西南地区的新产业布局正式落地,更意味着成都军民融合呈现出崭新格局。

    无论是内在优势的转化,还是从外部引入资源,在破除壁垒、加速军民深度融合方面,成都一直在积极谋篇布局。

    版权声明

    1本文为《每日经济新闻》原创作品。

    2 未经《每日经济新闻》授权,不得以任何方式加以使用,包括但不限于转载、摘编、复制或建立镜像等,违者必究。

    上一篇

    发展新业态新模式 成都加码“互联网+”抢滩绿色经济

    下一篇

    观察 ∣借力蓉欧+ 成都打开内陆开放之门



    分享成功
    每日经济新闻客户端
    一款点开就不想离开的财经APP 免费下载体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