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募基金首发成立规模再度改写。工银瑞信基金公司今日公布,新成立的工银瑞信丰淳半年定期开放债券基金,成立规模达到909.54亿,创下公募基金首发规模新纪录。909.54亿元,这是什么概念?Wind资讯最新数据显示,目前市场上116家基金公司,管理的公募业务总规模超过909.54亿元的只有27家,这一只基金已将其余89家基金公司的公募总规模抛在身后。
每经编辑 陆慧婧
每经记者 陆慧婧 每经编辑 江月
公募基金首发成立规模再度改写。工银瑞信基金公司今日公布,新成立的工银瑞信丰淳半年定期开放债券基金,成立规模达到909.54亿,创下公募基金首发规模新纪录。
909.54亿元,这是什么概念?Wind资讯最新数据显示,目前市场上116家基金公司,管理的公募业务总规模超过909.54亿元的只有27家。也就是说,这一只基金就可以将其余89家基金公司的公募总规模抛在身后。
理财不二牛(微信号:buerniu5188)注意到,这只基金的发行期是在2月21日至2月23日,而2月份一共发行新基金26只,总规模为1055.78亿元,工银瑞信丰淳占了86.14%。
那么,这究竟是何方神基?
史上最大IPO
要说工银瑞信丰淳是公募基金18年来最大IPO,我们先来看一组数据。
在工银瑞信丰淳之前,公募行业最大首发规模是由2006年发行的嘉实策略混合基金创造,首发规模为419.17亿。除此之外,这么多年首发规模超过300亿的仅有9只,包括华夏新经济等5只规模超400亿的国家队基金,以及华夏全球股票(300.56亿),工银7天理财债券(392.52亿),华泰柏瑞沪深300ETF(329.69亿),工银泰享三年理财债券(300亿)。
当然还有一段往事。2007年上投摩根的QDII基金上投摩根亚太优势发行时,认购超1000亿元,但最终启动配售比例,将首发规模控制在295.68亿元。
而工银瑞信丰淳的一系列公告显示,该基金自2017年2月21日至2017年2月23日公开发售,销售机构只有工银瑞信基金直销中心以及渤海银行两家;成立规模909.54亿,募集期间基金管理人的从业人员认购该基金3299.23份,占基金总份额比例0.000004%。募集有效认购总户数223户,也就是说,户均持有4.07亿。
工银瑞信向理财不二牛(微信号:buerniu5188)表示,“工银丰淳半年定开是工银瑞信为了满足客户需求而发行的公募基金产品。该产品首发规模相对较高,也表明了工银瑞信的投资管理能力得到了市场投资者的高度认可。”
引爆业内热议
尽管工银瑞信并未将该基金定性为委外基金,但多位业内人士表示,从基金募集天数以及募集有效认购总户数分析,并不排除存在监管新规落地之前抢乘"委外基金"末班车这一因素。另一方面,在公募基金行业"机构化"趋势下,有机构背景的基金公司与其他基金公司规模分化将会日趋严重。
“商业银行有金融市场部以及资产管理部,金融市场部是管理银行自营资金,资产管理部则是负责银行理财资金运作,若该基金是委外定制基金,资金来源很可能是来自金融市场部的自营资金。”华南一位基金公司产品部人士告诉理财不二牛(微信号:buerniu5188)。
“909亿规模的债券基金考验基金公司的投资管理能力,不过委外定制基金多数是机构的配置需求,债券投资一般以持有到期为主。”一位基金公司固定收益部负责人称。
也有基金公司人士认为,超大规模债券基金的出现,不排除是监管新规落地之前,委外需求的集中涌现。“机构定制基金相关监管新规传闻中提到,单只公募中单一机构占比不超过10%,是否采用"新老划断"尚不确定。近期从各种监管导向来看,新规落地已经箭在弦上,速度可能比我们想象的要更快。”
“新基金巨额IPO可能会刺激委外新规更快出台,从而影响到整个行业生态。”上述华南基金公司产品部人士指出。
一基抵公司
“一只新基金规模能够比肩很多小基金公司的总规模,要知道,2016年年底,基金管理人公募规模排在第28名的融通基金规模也不过892.4亿。工银瑞信仅凭单只基金就能挤入行业规模排名前三十。”一位基金公司人士向理财不二牛(微信号:buerniu5188)感叹到。
Wind资讯数据显示,截止2017年3月1日,天弘基金,工银瑞信,易方达基金分别以8449.84亿,5520.64亿,4180.95亿分别占据基金管理人公募规模排名前三名。
与此同时,基金公司规模分化也在加剧,前二十大基金公司管理资产规模合计61392亿,占公募基金总规模66%,116家基金公司中,规模不足200亿的基金公司多达52家;规模超过900亿的基金公司也只有27家。
上述基金公司固定收益部负责人认为银行系基金公司凭借股东实力拉大与前十大非银行系基金公司的差距并不意外。不过,他称,“据业内了解,天弘基金凭借着余额宝货币基金,近期规模或已突破1万亿,工银瑞信短期之内抢占行业规模排名第一的位置还比较困难。”
1本文为《每日经济新闻》原创作品。
2 未经《每日经济新闻》授权,不得以任何方式加以使用,包括但不限于转载、摘编、复制或建立镜像等,违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