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经济新闻

    证监会去年立案302件:动机不单纯+手段隐蔽+金额大

    每日经济新闻 2017-02-26 21:25

    2016年,证监会新增立案302件,高于前三年平均数量,较前三年平均数量增长23%。证监会稽查系统在常态执法的同时,批次安排专项行动,证券期货违法违规活动一定程度上得到有效遏制。

    值得注意的是,从案件情况整体来看,违法动机更加复杂,涉案金额屡创新高,同时,违法手段新型化、隐蔽化更加明显。

    每经编辑 王小璟    

    每经记者 王小璟 每经编辑 张力

    226日,中国证监会主席刘士余在新闻发布会上表示,证监会的首要任务是监管,如果说有第二任务也是监管,第三任务还是监管,这一点不能含糊、不能动摇。

    据《每日经济新闻》记者梳理,2016年,证监会新增立案302件,高于前三年平均数量,较前三年平均数量增长23%。证监会稽查系统在常态执法的同时,批次安排专项行动,证券期货违法违规活动一定程度上得到有效遏制。

    值得注意的是,从案件情况整体来看,违法动机更加复杂,涉案金额屡创新高,同时,违法手段新型化、隐蔽化更加明显。

    年老鼠仓案同比增长87%

    据证监会官网披露,2016年,证监会稽查系统受理违法违规有效线索603件,启动调查551件,启动调查率达91%,线索分析处理精准度大幅提升。        

    新增立案302件,高于前三年平均数量,增长23%。其中,信息披露违法、内幕交易和操纵市场案件分别占新增立案案件的33%21%15%,占比位居案件总量的前三位,案件结构更趋均衡。

    值得注意的是,2016年,证监会开展了针对信息披露及中介机构违法和利用未公开信息交易股票行为(以下简称老鼠仓)的专项执法行动,相关类型案件也快速增长。其中,老鼠仓案件新增立案28件,同比增长87%

    此外,2016年办结立案案件233件,移交审理190件,移送公安机关55起案件,公安机关已对45件案件立案侦查。

    权威人士向《每日经济新闻》记者指出,2017年,预计传统类型案件将继续保持平缓增长态势,防控系统性金融风险及覆盖债券、私募基金、跨市场等多领域、多类型的重大案件将增加。

    违法手段日趋隐蔽

    据权威人士表示,目前资本市场上,违法动机不仅仅是单纯牟利,开始向追逐多元利益进行转变。包括为保壳虚构利润、为创新层粉饰市值、为应对考核拉抬股价、为增强影响力传播虚假信息等多种原因。

    此外,涉案主体类型也多种多样,违法主体涵盖上市公司、新三板挂牌公司、券商、基金、审计、评估等机构和个人大户等,此外,从决策参与到研究投资等多个环节均有涉及。

    举例来说,《每日经济新闻》记者注意到,2016年,移送公安的老鼠仓案件中,证券、保险从业人员占全部涉案主体的50%,高于公募基金行业发案率。涉案主体从公募基金向私募基金蔓延,从投资经理向研究、交易、托管等岗位人员渗透,从个人伙同亲友交易向私募机构合作流水线模式拓展。

    从违法手段看,模式愈加复杂,新型化、复合化特征显现。借助信息流、资金流、技术流,违法手段日趋隐蔽。在查获的某市场操纵案中,看似60多个“伞中伞”信托账户背后,实际终端用户超过10万个,并分布在10多个省份。

    而交易违法模式也在快速演变,糅合了多种手法。如宏达新材与私募机构配合,以市值管理名义操控信息披露节奏,利用信息优势操纵市场。过去坐庄式操纵也发生变化,取而代之的是综合运用多种短线操作手法。其中,虚假申报、连续买卖、盘中拉抬等典型手法占据80%以上。

    值得注意的是,新型操纵还以不同形式现身,如交易所国债、国债期货合约、期现跨市场、沪港通等出现首例新型操纵。

    《每日经济新闻》记者注意到,证监会在官网上曾披露,2016年唐某博等人利用在香港和内地开立的证券账户,操纵“沪港通”标的股票“小商品城”,通过制造人为的交易价格和交易量,误导其他投资者参与交易,实施跨境操纵;此外,还利用资金优势、持股优势操纵其他5只内地股票;两起案件非法获利近3亿元。

    四成案件涉案金额上亿

    《每日经济新闻》记者注意到,2016年资本市场上并购重组、新三板、私募基金、沪港通、深港通等特殊或新兴领域的违法行为时有发生,尤其是多种违法行为交织,容易造成市场风险外溢。

    以并购重组领域为例,其表现形式为多类违法行为错综交杂。既有大股东滥用停牌规则玩转“切换式”、“接力式”重组内幕交易,又有上市公司与私募机构内外勾结,利用题材概念推升股价,高位减持套利出逃,还有中介机构利用规则模糊地带,对标的资产评估溢价高达数十倍,涉案环节从IPO向并购重组延伸。

    而新三板市场由于特殊的功能定位、独特的交易机制差异化的运作模式,新三板不法行为多发。14起案件涉及新三板领域,占全部新增立案案件的5%。涵盖财务造假、信披违规、操纵股价、做市违规等多类违法行为。

    《每日经济新闻》记者注意到,根据证监会官网披露,新三板财务造假第一案是参仙源财务造假案,参仙源通过少计成本、价格不公允的关联交易方式虚增利润1.29亿余元。

    另一层面,从证券交易涉案金额以及非法获利来看,涉及资金屡创新高。去年查处的证券交易类案件中,约四成案件的涉案金额上亿元,其中80%老鼠仓案件的交易金额过亿元;证券交易金额最高值为57亿元,违法所得最高近10亿元,平均获利概率约70%,最高收益率约5倍。

    另外,还存在各种谣言频出严重影响资本市场信息定价功能,中介机构推波助澜,企业退市增加局部维稳压力等问题。

    经《每日经济新闻》记者梳理,2016年,共有25家中介机构因未充分履行“检查验证、专业把关”职能被调查,涵盖6家保荐机构、4家法律服务机构、10家审计机构、5家资产评估机构,覆盖当前未勤勉尽责的5类典型违法违规行为。

    业内:2017年监管力度加大

    对于证监会屡屡挥出的重拳,重宇合众律师事务所首席合伙人涂崇禹对记者表示,2017年,证监会的首要目标是站在中立的立场维护全体投资者,尤其是中小股民利益,逐步推出注册制改革,让市场自己选择。建议继续大幅加大对内幕交易的民事、行政、刑事,信用联动处罚与制裁力度,提高监管效率,同时建立第三方举报奖励机制,科学细化、从严界定内幕交易认定标准,支持受害者通过集体诉讼索赔追责,确保从严监管。

    北京中会仁会计师事务所主任丁会仁持有同样的观点,“2017年会是一个转折点,无论是上市公司,还是新三板,或者中介机构,这一年将会是特别的一年。”对于上市公司违法案件增多的原因,丁会仁认为,一方面是当前经济结构还在深度调整,另一方面是部分上市公司治理结构本身不完善。从深层次来说,我国资本市场尚不成熟,很多方面还有待完善。

    新鼎资本董事长张弛则对监管提出了自己的建议。他认为,监管应该是多层次的监管,一方面是人的监管,一方面应该是系统监管,通过系统大数据来监管,有时候反而更加科学合理

    版权声明

    1本文为《每日经济新闻》原创作品。

    2 未经《每日经济新闻》授权,不得以任何方式加以使用,包括但不限于转载、摘编、复制或建立镜像等,违者必究。

    上一篇

    新城控股2016净利润同比增长64% 今年加码商业平滑楼市风险

    下一篇

    机构:投资中小创个股也要注重基本面



    分享成功
    每日经济新闻客户端
    一款点开就不想离开的财经APP 免费下载体验